王 錦
【摘 要】本文論述翻轉課堂在中職網絡課程教學中的應用,從課前精心制作視頻、課中開展深度探究、課后妙設練習三方面提出做法,以通過有的放矢、拾級漸進、鞏固延伸等方式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最大限度地發(fā)揮翻轉課堂的教學優(yōu)勢。
【關鍵詞】翻轉課堂 中職教學 網絡實訓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10B-0102-02
翻轉課堂,又叫顛倒課堂,是指教學中課堂上和課堂下的功能的翻轉,即重新調整課堂內外的時間,將學習的主動權從教師轉移給學生。翻轉課堂要求學生在課前通過觀看教學視頻、閱讀教科書或者網上查資料,弄懂課程內容,將問題和思考帶到課堂;課堂中,教師不再事無巨細地從頭講解課程內容,而是主要解答學生問題,澄清相關概念,啟發(fā)課堂討論,引導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深度思考,同時在課后設置相應的練習或者測試讓學生進一步鞏固、加深或延伸知識。本文論述翻轉課堂在中職網絡課程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一、課前:精心制作視頻,有的放矢
(一)搜集問題,講究針對性。翻轉課堂的第一步就是授課視頻的制作,視頻中應該體現什么內容呢?這需要教師提前仔細研究教材,找出重難點和疑點,同時結合學生的學習實際情況及上一屆學生的反饋,有針對性地選取。
例如:在講授“綜合布線系統(tǒng)工程的各個子系統(tǒng)”章節(jié)時,筆者先研讀課本,可以看到綜合布線系統(tǒng)工程一共包括七個子系統(tǒng),分別是:工作區(qū)子系統(tǒng)、水平子系統(tǒng)、垂直子系統(tǒng)……什么叫工作區(qū)子系統(tǒng)呢?課本中給出了明確的定義和闡述,就是指服務區(qū)子系統(tǒng),由跳線與信息插座所連接的設備組成。學生很容易掌握,但是上一屆有學生提出問題:“既然中間有連接的過程,用什么連接呢?有什么具體要求嗎?是怎樣連接的呢?”結合上一屆學生的反饋,筆者在視頻中概念略帶過即可,主要篇幅用來講述之間的連線我們一般使用雙絞線、長度不要長于 5 米,并詳細解釋為什么要這樣做,加深學生的理解。對于其他系統(tǒng)也做類似的問題搜集,這樣一來課前視頻豐富且有意義。
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中職課程教材內容往往會安排難易結合,學生在自己學習時很容易理解容易的部分,因此教師要在視頻中有針對性地強調困難的部分,做好視頻制作前問題搜集的工作,篩選出有價值的問題,才能使得視頻有的放矢,真正有教學效果。
(二)聯動生活,凸顯趣味性。這個年齡階段的中職學生學習興趣都不高,如何調動學生的課下學習積極性,讓他們主動觀看視頻進行學習呢?視頻必須富有趣味。因此教師在制作視頻時要將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系在一起,這樣不僅能使學生產生共鳴,而且可以讓他們有繼續(xù)自主學習的欲望,增強興趣。
例如:在講授“網絡綜合布線系統(tǒng)工程常用器材和工具”章節(jié)中的“網絡傳輸介質”一節(jié)時,筆者要讓學生熟練掌握雙絞線線纜的相關知識,因此制作了一個視頻供學生觀看。在視頻中首先給學生展示了一個場景:現代社會人們都利用計算機工作到深夜,是什么讓計算機連接到網絡上傳遞各種信息呢?鏡頭拉近到這一根根線,是這些線起到了這樣的功效,這就是雙絞線的一個應用層面;剖開外殼可以看到里面有兩根具有絕緣層的銅導線,如何進行制作呢?視頻中筆者向學生演示了從剝線、埋線、切線、插線、壓線和最后測試的過程,學生了解了其制作過程,認識到它在生活中是隨處可見的,增強了學習興趣,同時也會對雙絞線的性質有更深刻的理解。
學生只有發(fā)現自己學的知識與實際生活息息相關,可以在以后加以應用,真正能感受到知識的價值,才能樂于學習。而教師制作的視頻貼近生活、富有趣味,學生課前自學時不會覺得枯燥,知識變得更加生動形象,大大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課中:開展深度探究,拾級漸進
(一)適時點撥,體驗成功愉悅。既然學生對大部分的知識都在課前視頻中學習了,課堂時間用來干什么呢?自然是帶領學生解決較為困難的知識概念。因此教師需要先了解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對學生進行適時的點撥和引導,讓他們自己通過探索得出結論,體會到成功的樂趣,增強學習信心。
例如:在講授“綜合布線配線端接工程技術”章節(jié)中的“RJ-45 水晶頭端接原理和方法”一節(jié)時,學生根據課前預習以及視頻的觀看已經掌握了基本知識,于是在課堂上筆者讓學生親自動手進行端接,將所學到的知識進行實操練習。但是一部分學生成功了,一部分學生卻一直失敗,且討論以后也不知道哪里做得不對,這是為什么呢?這時筆者提醒學生 RJ-45 水晶頭由金屬片和塑料組成,請他們和周圍的同學對比一下什么情況成功了?什么情況失敗了呢?最后得出結論:在進行端接時最需要注意的是引腳序號,金屬片面對我們時從左到右序號依次是 1-8,這樣才能保證端接成功。接著按照這樣的標準再次進行端接實驗,班上學生全部操作成功,感受到了成功連接的喜悅,對知識掌握也更加嚴謹了。
翻轉課堂的本質意義就是發(fā)揮學生最大的學習自主性,因此教師千萬不要出現一手包辦課堂的現象,要做學生學習路上的指路明燈。在學生遇到學習的瓶頸時加以指點,讓他們自己探索得到最后的成果,既使他們對知識掌握得更加熟練,又使他們獲得最大的成功愉悅度。
(二)小組展示,放飛個性風采。課上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展示自己學到的知識,小組成員之間相互溝通交流,取長補短。由于課堂時間的限制,不可能讓每個學生都展示自己學到了什么、哪里存在疑惑,因此先以小組為單位互相指點、提出共性問題,再向其他組展示自己的個性風采,最后達到全面發(fā)展。
例如:在講授“工作區(qū)子系統(tǒng)工程技術”章節(jié)中的“工作區(qū)子系統(tǒng)設計步驟”部分時,筆者給學生設置一個情境:現在需要為某教育機構的電話接線客服規(guī)劃一個工作區(qū),大家分成四個小組進行規(guī)劃,十五分鐘以后上臺展示各小組規(guī)劃設計。經過激烈的討論,學生展示了他們的思考過程,完全體現了自己視頻學習過程中的知識獲?。菏紫扰c用戶進行充分的溝通交流,了解真正的客戶需求,知道設計用于解決什么問題;接著仔細閱讀設計圖紙,進行初步的規(guī)劃和設計;然后做出概算和預算;最后通過多次與客戶溝通修改完善方案。四個小組發(fā)言完畢后互相評價,筆者也指出其中可以加強的地方,表揚了學生栩栩如生、聲情并茂的展示風采,希望學生今后繼續(xù)努力!
學生自由分組,組內自由討論,派出一個代表展示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在班級內形成自由的學術氛圍。由于課程有很多,因此學生展示時最好輪流進行,讓每個人都有機會上臺表述,在檢驗自己學習成果的同時培養(yǎng)自己演講和表達的能力,為以后步入社會打好基礎。
三、課后:妙設練習,動態(tài)評價
(一)突出層次,自主選擇。課后教師還要做好評價檢驗工作,設置一系列有層次性的練習題目,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知識掌握情況自主選擇,遞進檢驗,爭取將知識掌握得更加扎實。學生在檢驗的過程中可以看到哪個知識點自己還沒有吃透,以后在這個方面彌補,也可以重復觀看相應視頻達成鞏固。
例如:在講授完“水平子系統(tǒng)工程技術”章節(jié)的內容后,學生覺得自己學到了很多東西,但具體掌握到什么程度呢?需要進行量化的考核才能明確。因此筆者針對本章內容設計了相關練習題,覺得自己掌握得好的學生可以直接根據題目進行圖紙設計;覺得自己掌握得一般、不是很扎實的學生可以選擇閱讀已有的建筑物圖紙得出相關信息的測試。經過測試班里只有一小部分學生掌握情況優(yōu)秀,可以根據要求畫出正確的圖紙,但會有一些小細節(jié)做得不是很好,需要加以注意;大部分學生還處于可以看懂圖紙,但自主設計上存在小問題需要指引的狀態(tài)。對此,課下學生要有針對性地加強訓練,先從簡單的閱讀圖紙做起,達到百分百正確,再去練習畫圖紙,爭取最終全部學生達到準確畫圖的成效。
學生通過不斷學習積累會產生螺旋式上升的知識掌握趨勢,因此教師對他們的課后評價也是動態(tài)的。學生自主選擇層次性檢驗手段,教師根據他們的檢測結果查缺補漏,為他們制訂改善計劃。學生課下再次鞏固之前錄制的視頻,可以總結出更多技巧性內容。
(二)在線答疑,互動交流。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交流變得更加便利,先進的技術自然也可以運用在中職教學中。教師在線答疑,隨時隨地解決學生的問題,極大地拉近了師生之間的溝通距離,同時減少學生與老師面對面交流的緊張感,學生表述問題時會更加明確、自然,甚至敢于提問。
例如:在教授完“工作區(qū)子系統(tǒng)的工程技術”章節(jié)后,就要經歷一個小假期,為了避免學生假期自己鞏固復習時出現疑問,筆者提前建了一個微信群,學生可以隨時在微信群中提問。很快有學生在群里提出他在面板安裝過程中總是安裝不好,并詳細闡述了自己安裝的過程,想問一下老師其中存在什么錯誤嗎?筆者仔細觀看了他的安裝程序找到了失誤點,是由于個人的安裝步驟混淆造成的,于是筆者讓他再次觀看原來的視頻,并與自己的操作進行比對,反復觀看多次之后他就自己發(fā)現了問題并得以解決。有了如此良好的開端,學生認識到實時溝通的作用,避免了時間的耽誤,連貫了其思維,這個微信群瞬間活躍了起來,成了師生之間隨問隨答、交流學習進度的有效工具。
但這樣的答疑方式教師要注意加大監(jiān)控力度,避免學生以此為借口接觸不良網絡信息,得不償失。與此同時,教師在網絡上可以像朋友一樣與學生相處,不僅關心他們的學習情況,還關注他們的生活、心理情況,用最方便、最有時效性的手段和學生互動,做好課后練習的動態(tài)評價。
總而言之,翻轉課堂在中職網絡課程教學中的應用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改進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學生在課前按照自己的學習習慣自主探究,課上教師就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準確把握學生的關注點,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而針對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加以改進,最終發(fā)揮翻轉課堂最極致的優(yōu)勢。
【參考文獻】
[1]王彩霞,劉光然.翻轉課堂優(yōu)化中職課堂教學探析[J].職教論壇,2013(6)
[2]吳 輝.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在中職數學教學中的運用嘗試[J].中國培訓,2016(14)
[3]曾靜波.翻轉課堂在中職教學中的實踐與思考[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5(1)
[4]關折瀾.翻轉課堂優(yōu)化中職教學效率的研究[J].成才之路,2016(20)
【作者簡介】王 錦(1971— ),男,漢族,廣西玉林市人,大學本科學歷,實驗師,主要研究方向:中職學校計算機專業(yè)教學與管理。
(責編 羅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