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祖林
關鍵詞:高校 ?固定資產 ?管理研究
固定資產是指一般設備單位價值在1000元以上、專用設備單位價值在1500元以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并在使用過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質形態(tài)的資產。單位價值雖未達到規(guī)定標準,但耐用時間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類物資,作為固定資產管理。高校的固定資產通常分為:房屋和建、構筑物;儀器設備;各種有價值的陳列品;書籍、檔案;教具、實驗設備及動植物等。
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迅速,高等學校持有、使用的固定資產數量越來越多,規(guī)模越來越大,其門類構成日趨復雜,相應的管理難度也日益加大。同時隨著校際間的合并與調整、學校內部推行的部門間的各項深化改革,對高等學校的固定資產管理工作不斷提出新要求。以上諸多情況對原本落后的固定資產管理模式提出了挑戰(zhàn)。多年來固定資產管理工作一直是高校管理的一個薄弱環(huán)節(jié),管理基礎工作不夠規(guī)范,資產安全控制體系尚不完善,家底不清、賬實不符、資產流失的現象在不少的學校依然存在,與高等教育發(fā)展改革的新形勢很不適應。國務院、教育部等國家相關主管部門也一直強調要提升各高校固定資產管理的水平,嚴格固定資產管理要求,但是從實際管理情況來看,卻是收效甚微。所以,我們必須認真分析研究高校在固定資產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并客觀的找出其形成的原因,為完善高校固定資產管理模式提出可行性的建議。
(一)在資產采購過程中對各項政策不熟悉且比較隨意
現階段我國高等學校在資產采購過程中,都或多或少出現隨意購置、沒有計劃或計劃執(zhí)行力度不強等情況。例如學校的各個二級部門每年需向資產管理部門根據實際需求填報采購預算,經過分管領導審批后由資產管理部門統(tǒng)一購置資產。有些部門對上報的購置預算不認真對待,經常是在日后的教學工作中實際需要什么設備,才又打報告臨時購買。而學校相關領導往往為了從實際工作出發(fā),為了不影響教學進度的情況下不得已簽字同意。這樣就會出現資產管理部門總是進行招標、采購、入庫等重復工作,沒有真正把工作的重心放到管理上來。這樣的結果就是造成學校上報給上級主管部門的預算數和學校實際采購資產數額差距較大,既影響了單位每年的財政撥款預算進度,又造成學校對資產管理部門績效工作的負面評價。另外有些二級部門對于一些單值不達標準,但大批量采購的例如文件柜、桌椅板凳等采取少量多次采購的方法,使得本該入庫的資產沒有辦理入庫手續(xù),造成使用單位有物品,但學校固定資產賬目上沒有反應,導致資產總賬和部門的明細賬之間存在差額。固定資產型號不清,具體數量不清,是資產主管部門在核查過程中經常遇到的情況。
(二)資產管理人員責任心不強,相關專業(yè)水平亟待提高
我國大部分高校的工作重心都集中在科研和教學兩個方面,高校對資產(尤其是大型固定資產)的前期申請、采購很重視,而忽視對資產后期的管理。使用部門忽視使用效率,財務上對固定資產的使用不核算成本,沒有形成固定資產保值增值的觀念。很多教師都認為固定資產是公家的,自己沒有責任讓其產生效益,或者覺得讓其產生效益自己也沒有相應的回報,所以在資產的使用和利用上積極性不高。同時,高校有些二級部門的領導不重視資產管理工作,很多情況下都是臨時指派或經常變更管理人員。對于部門公用部分資產(公用資產占大多數)僅指派辦公室主任或秘書代為管理,而該人員可能對一些設備資產的使用及日常的養(yǎng)護并不熟悉,這就造成讓不專業(yè)的人做了不擅長的事。久而久之就會出現“資產大家都在用,大家都不管”,資產管理的混亂且工作難以開展的情況。定期的固定資產盤點時,大家都不知道該資產存在何地以及誰在使用。
(三)固定資產報廢不及時且程序不規(guī)范
雖然財政部印發(fā)了修訂后的《高等學校會計制度》,要求從2014年1月1日起對高校固定資產計提折舊,但一直以來,我國高等學校的固定資產是不需要計提折舊的,并且制度在具體執(zhí)行中需要一個傳導的過程。正是受慣性思維的影響,高校很多部門在資產使用的過程中,對資產沒有使用期限的概念,對于不能使用的資產不是及時辦理報廢手續(xù),而是簡單的將其長期的擱置、堆砌,久而久之加上人員的變動,真正等到資產需要報廢的時候卻找不到資產,或者賬實不相符。雖然各高校都有關于固定資產報廢處置的制度和處置相關程序及要求,但在具體執(zhí)行過程中資產管理部門缺乏對報廢資產的技術鑒定及責任監(jiān)管,很多情況下對其報廢情況的現場勘驗、論證流于形式,并沒有真正做好監(jiān)督管理工作。在管理部門的實際清查工作中,發(fā)現有些資產尚能使用,但對于該部門來說又是不再需要的資產,例如一些項目已經結題或是某些活動特定使用的資產。這些資產的處理不應簡單的報廢了事,而是需要在學校層面的統(tǒng)一協調,例如調撥給其他部門使用或折舊后對外出售等等。
(一)轉變管理觀念的同時建立健全各項規(guī)章制度
轉變管理觀念是加強高校固定資產的關鍵,認識、理念跟不上,有制度也難以執(zhí)行。學校領導和管理人員要提高認識,將資產管理作為一項重要內容列入工作目標,要將此工作列入到各個部門的年終績效考核當中。這將較為有效的使各個部門重視起來,有利于制度和規(guī)定的執(zhí)行。關于固定資產具體制度的建立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考慮:
(1)建立較為完備的監(jiān)督管理制度。首先需讓各管理部門明晰自己的職責,將責任落實到實處。如資產管理部門負責資產的統(tǒng)一采購、監(jiān)督管理等工作,財務部門負責資產會計核算工作,使用部門負責資產的日常維護工作。各司其責,相互監(jiān)督。
(2)建立完備的購置預算申請審批制度。學校大型固定資產的購置需要嚴格按照年初所做的部門預算進行購置,堅持審批程序,加強固定資產購置的計劃性,也有利于資金的合理安排。嚴格按照政府采購法執(zhí)行集中采購制度下的招投標程序進行購買固定資產,規(guī)范采購流程,減少各部門間重復采購的情況。
(3)建立完備的日常使用保養(yǎng)和維修制度,對于價值較高或能產生較大經濟收益的設備應設立專門的維保管理部門或專門的維保人員,定期對其進行日常維護保養(yǎng),提高資產的使用年限,充分發(fā)揮資源的使用效率。
(4)建立完備的報廢制度和流程。固定資產到了使用年限后,其報廢必須嚴格遵守報廢制度,履行相關的審批手續(xù)方能報廢。各二級單位及使用人不能自行報廢處置。嚴格審核每項處置的資產,對申報處置材料進行合規(guī)性、真實性等審核,對資產使用狀況、使用年限、賬面價值等情況進行綜合分析,提出資產處置相關意見。對于大批或金額較大的資產處置應報學校辦公會審批,根據審批權限,上報上級主管部門審批或備案。對報廢實物的處置遵循“公開、公平、公正”原則,采取公開招標、拍賣等方式進行規(guī)范處置,處置的國有資產收入全部納入學校非稅賬戶和預算管理。
(二)加強日常管理,建立完善的固定資產清查制度,把清查作為經常性的自查工作
做好此項工作應該做好以下幾點:
(1)全面清查與專項抽查相結合。定期開展全校性的固定資產盤點,這樣做可以全面、清楚的掌握學校資產的明細情況,是效果最好的一種了解單位資產全面情況的方法。但此方法不宜每年進行,因為這類清查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甚至在某些情況下還會一定程度的影響正常的教學辦公工作。此方法可以視情況幾年開展一次。學校資產管理部門對于一些固定資產較為集中或者有相當多的資產可以作為經營性質使用的部門,應重點清查資產的在用情況,做到賬賬、賬實相符的同時,以便掌握其分布和利用情況,防止資產閑置或流失。
(2)二級部門定期開展資產自查度。隨著高校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高校二級部門也具備較為完整的組織架構和人員配置,完全有能力每年對自己本部門的固定資產進行盤點。建議各二級單位可以每年年終要對自己資產進行一次全面的盤點,摸清家底,找出盈虧原因、分清責任,按現行規(guī)定及時進行處理;對固定資產結構和管理現狀進行分析,對本部門的資產做到“心中有數”,并將盤點結果逐級上報。固定資產管理部門每年都應選擇幾個使用部門,進行有目的的抽查,確保固定資產的準確性。有計劃地按年度分批清查學院和部門等二級管理單位,每年徹底清查幾個部門,幾年循環(huán)一次。這樣既保證了檢查的效果,且對部門的正常業(yè)務工作也沒有太大影響,同時也能很好的鞏固資產清查工作的成果。對各使用部門固定資產管理情況進行績效考核,做到數據說話,獎懲有據。
(3)建立離任核查制度。對于資產的管理(使用)人調離該崗位或本部門時,該部門的負責人應組織人員對其管理使用的資產進行核查,同時辦理好交接手續(xù),確保資產管理工作的持續(xù)和穩(wěn)定。
(三)通過培訓提高資產管理人員業(yè)務水平
結合財政部、教育部等相關固定資產政策及規(guī)定,以及本單位資產管理需要達到的目標,采取相應措施,對各部門及相關資產管理人員進行專項培訓。每一名資產管理人員都應當掌握一些財務、資產管理及信息技術運用等方面的知識,特別是資產管理信息化方面。除了培訓,還可以鼓勵具備專業(yè)知識和有實干能力的高素質人才走向固定資產管理崗位。另外通過人才引進,從而快速提高本單位固定資產管理人員的素質也是有效途徑。從學校的層面引領固定資產管理制度的建設,督促各部門負責人要充分了解資產管理對學校各項工作的必要性和緊迫性,熟悉資產管理的基本理念及其自身承擔的重大責任,增加各部門及相關人員對資產管理的全面認識。同時加強各部門聯動性,做到統(tǒng)一有效、張弛有度,以此完善本單位固定資產管理機制。
固定資產管理工作是高校各項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是學校日常正常運行必要的保障,同時其更是涉及到人、財、物的綜合管理,是對一所高校綜合管理能力的檢驗。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對于管理人員必須加強管理意識、積極開展相關業(yè)務培訓,讓其認識到僅憑“經驗”遠遠不夠,還需要從學校層面建立科學的管理方法,規(guī)范合理的制度,建立固定資產的高效運行的機制,同時建立完善內部監(jiān)督機制,只有這樣才能把固定資產管理好,也只有這樣才能有利于我國教育事業(yè)發(fā)展,讓高等學校更好的服務于我國的現代化建設。
[1]皇浦雷.企業(yè)固定資產管理現狀及完善對策[J].現代經濟信息,2016(06).
[2]周偉,張振鋒.基于RFID的高校固定資產管理系統(tǒng)實現研究[J].現代企業(yè)教育,2014(11).
[3]辛穎.基于資產清查視角的高校固定資產管理探析[J].行政事業(yè)資產與財務,2016(1)
[4]財政部、教育部,關于印發(fā)《高等學校會計制度》的通知,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