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昌林
摘要:開孔補強設計,是壓力容器設計中的主要環(huán)節(jié),是決定容器設計質量的主要指標。本文對開孔補強設計方案進行了簡要的介紹,強調(diào)了開孔補強設計在壓力容器設計中的重要性。基于此,本文主要對開孔補強設計方案的應用方法進行了探討。以期能夠為容器設計領域的相關人員提供參考,優(yōu)化設計結果,僅供參考。
關鍵詞:開孔補強設計;壓力容器設計;應用
前言:
開孔有助于增強壓力容器的性能,但卻對容器本身的強度造成影響,致使容器的應力分布情況發(fā)生改變。為確保開孔施工能夠有效進行,降低開孔對容器應力分布情況的影響是關鍵。開孔補強方案的實施,有助于達到該目的。根據(jù)補強面積的不同,可將開孔補強分為整體補強與局部補強兩種。為提高壓力容器設計的科學性,對兩種補強方案進行合理應用較為重要。
1 開孔補強設計概述
1.1 整體補強
作為開孔補強方式的一種,整體補強的補強面積較大,要求在考慮壓力容器整體強度參數(shù)的基礎上,對容器進行設計。整體補強適用于開孔數(shù)量較多的壓力容器的補強設計,具有操作簡單、全面性強的優(yōu)勢。將該方案應用到壓力容器的設計過程中,能夠有效提高補強效率[1]。除此之外,該方案同樣具有材料利用率高的優(yōu)勢,設計人員可視自身需求,考慮是否采用該方案補強。
1.2 局部補強
與整體補強相比,局部補強的面積較小,但針對性較強。該方案優(yōu)勢在于應用范圍較廣,對壓力容器開孔數(shù)量的要求不高。當某壓力容器設計完成后,設計人員可利用局部補強技術,單獨針對容器上的某一小孔進行補強,操作面積較小,抗疲勞效果較好,且基本不會對容器開孔的邊緣焊接情況造成影響,在壓力容器的設計過程中,應用價值同樣較高[2]。
2 開孔補強設計在壓力容器設計中的應用方法
以壓力容器的厚壁接管補強為例,壓力容器設計過程中,可采用以下方法進行開孔補強:
2.1 材料的選擇
壓力容器后壁接管設計過程中可選擇的材料類型較多,根據(jù)材料的不同,其強度等級以及補強面積同樣不同。
2.2 尺寸的確定
本部分從接管尺寸以及過渡段尺寸兩方面出發(fā),對壓力容器開孔補強過程中尺寸的選擇方式進行了探討:
2.2.1 接管尺寸的確定
壓力容器接管內(nèi)徑的尺寸,應與工藝管線的內(nèi)徑尺寸相同。根據(jù)國家標準要求,壓力容器設計過程中,法蘭的內(nèi)徑,可根據(jù)設計需求而確定。設計時,設計人員可首先確定小管的內(nèi)徑,在此基礎上,計算出小管的壁厚。
2.2.2 過渡段尺寸的確定
壓力容器的過渡段,主要處于接管的大端與小端之間。過渡段的長度,是決定壓力容器整體強度的主要因素。為改善補強結構,設計人員應將過渡段的尺寸,控制在接管大端與小端厚度差的1--3倍內(nèi),提高長度選擇的合理性。過渡段與接管的大端及小端的連接,應保持圓滑,以免應力過于集中,對壓力容器應力分布的均勻性造成影響。過渡段圓角尺寸R,可按照法蘭頸部的圓角尺寸進行選擇,提高選擇結果的合理性。
2.3 參數(shù)的控制
壓力容器設計過程中,補強面積、殼體厚度、外伸高度與焊接質量參數(shù)的控制方法如下:
2.3.1 補強面積的控制
壓力容器開孔補強過程中,接管大端端部的圓角,是影響補強面積的主要指標。根據(jù)國家標準要求,壓力容器補強過程中,如接管大端的厚度較大,且其圓角的尺寸同樣較大,而補強面積的富裕量較少時,應考慮適當減小該部分面積,以免對補強效果造成影響。除此之外,設計人員還應將壓力容器開孔的數(shù)量,應用到補強面積計算過程中。根據(jù)開孔數(shù)量的大小,適當增加或減少補強面積。
2.3.2 殼體厚度的控制
壓力容器殼體的厚度,同樣應視接管大端的厚度而確定。實踐研究顯示,如大端的厚度超過殼體厚度的1.5倍,焊接冷裂縫的產(chǎn)生幾率將明顯提高,判斷導致該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原因,與接管剛度的提高有關。隨著接管與殼體剛度差的增加,兩者之間連接部位的變形協(xié)調(diào)性,將明顯下降。此時,受外力作用影響,冷裂縫則較容易出現(xiàn)。為避免兩者之間剛度過大,可將內(nèi)插入式厚壁接管,應用到容器設計過程中,以減小接管大端的厚度,改善補強效果。
2.3.3 外伸高度與焊接質量的控制
壓力容器接管的實際外伸高度,應按照接管的結構而確定,且與接管的厚度有關。外伸高度應保證大于有效高度,才可使壓力容器的強度得以增強。從焊接質量的角度看,采用厚壁接管補強的壓力容器,設計壓力均較高。目前,我國針對壓力容器厚壁接管設計壓力指標,仍無明確的規(guī)定。但所有資料均顯示,該指標必須>4.0MPa,方可達到補強的目的。焊接時,如采用較細的焊條打底,實現(xiàn)雙面焊,則必須進入到殼體的內(nèi)部進行清根。為提高設計效率,可將氬弧焊應用到焊接打底過程中,提高焊接質量。
3 補強圈補強設計在壓力容器設計中的應用
壓力容器有多種開孔補強方式,通常分為兩類,一類是整體補強,另一類是局部補強。局部補強在壓力容器中的應用頻率較高,補強操作一般會選擇應用補強圈的方法,補強圈的補強方式是在將補強圈焊接在壓力容器上部,將存在孔洞的位置進行加厚處理,使其具有更大的承受應力的能力。只有開孔的位置合理,補強的厚度滿足要求,才能實現(xiàn)妥善的補強操作。要實現(xiàn)合理的補強,必須對壓力容器的制作過程以及工藝進行分析和研究,查看焊接工作的質量,來實現(xiàn)補強更加簡單、方便,對操作有利,所以,在外部的焊接補強可以很好地提高壓力容器的強度和耐久性,實現(xiàn)開孔位置抗疲勞性能的顯著提高。
4整體鍛件補強設計
開孔補強的意義在于使容器開孔位置的強度得到補充和提高。使材料開孔位置的質量和強度得到優(yōu)化,保證被開孔的壓力容器的質量以及整體性能。整體鍛件補強方法和其他的補強方法相比,具有獨特的優(yōu)點和優(yōu)勢,比如:保證壓力容器處于較低的應力狀態(tài),保證不會出現(xiàn)新的應力點,實現(xiàn)整體上極好的補強效果。但是,整體鍛件補強對客觀條件的要求也較高,相對苛刻,比如:必須保證殼體表面平滑過度,避免在容器過度位置出現(xiàn)較大的應力,在實際的生產(chǎn)制造過程中,整體補強具有極好的補強效果,同時,對過渡焊縫等位置具有較高的要求,導致施工難度增加,工程的前期資金投入量增加,對設計人員和施工人員的專業(yè)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操作中的任何一個條件不能得到滿足,都會對壓力容器的補強效果產(chǎn)生影響。
5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將開孔補強應用到壓力容器的設計過程中,能夠達到提高容器設計方案的科學性、增強容器強度、改善容器性能的目的。設計人員應認識到開孔補強的重要性。設計時,應合理選擇補強材料,在此基礎上,準確計算出接管與過渡段的尺寸,并對補強面積、殼體厚度、外伸高度及焊接質量等,進行優(yōu)化控制,最終達到提高壓力容器設計水平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馮浩.壓力容器設計中開孔補強設計的應用及實踐[J].南方農(nóng)機,2015,46(11):73-74.
[2]周一飛.開孔補強設計在壓力容器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廣州化工,2015,43(14):181-182.
[3]鄭小海.開孔補強設計在壓力容器設計中的應用[J].輕工標準與質量,2015(03):64-66.
[4]劉英.開孔補強設計在壓力容器設計中的應用[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yè),2015(09):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