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輝
摘 ?要:大學生暑期“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在促進大學生全面發(fā)展、提高高等教育育人實效、弘揚青年志愿者精神等方面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如今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普遍現狀和存在問題,在此基礎上以福建師范大學福清分校2019年暑期“向陽花”社會實踐隊為參考,探析了如今暑期社會實踐在人員選拔、培訓、課程設計、監(jiān)管、合作等方面的創(chuàng)新模式。
關鍵詞:大學生;三下鄉(xiāng);暑期社會實踐;創(chuàng)新模式
大學生暑期“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從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末期正式開始推行,至今已有二十余年的歷史,各高校高度重視并踴躍開展大學生暑假社會實踐活動?!叭锣l(xiāng)”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的順利實踐,也將大學生“暑期熱”現象推上頂峰,越來越多的高校大學生投身入社會實踐的熱潮中進行學習。
一、如今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普遍現狀和存在問題
(一)社會實踐工作不受重視
暑期社會實踐活動自從作為大學生的一項必要的戶外活動,許多大學生便存在缺乏自主性的現象,并被動的將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作為一門大學必修科目,應付了事,正是因為暑期社會實踐工作不受到學生的重視,所以導致老師與學生之間的配合度不夠,最終實踐的效果并不如預期。各高校未在暑期社會實踐的宣傳力度上下足功夫,一方面沒有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另一方面沒有讓學生感到活動意義所在。
(二)學生無法發(fā)揮專業(yè)特長
據調查顯示,高校暑期“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隊的隊員大多來自校級組織干部、院級干部等,每個實踐隊都會分配一至兩名指導老師。而這些隊員的專業(yè)能力和實踐能力都參差不齊,且從實踐隊選人、用人的方式和途徑,可見實踐隊在人員的選拔和確定方面并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標準,這樣就導致學生所屬專業(yè)的不確定性和隨機性,在實踐過程中不同專業(yè)的學生無法將自己的專業(yè)特長顯現出來,無法做到“學以致用”。一個統(tǒng)一的選人用人的標準可以更好的將學生專業(yè)特色與實踐活動有機結合,更好的將學生的理論知識付諸于實踐中。
(三)實踐活動形式創(chuàng)新性不足
隨著新媒體的快速發(fā)展,越來越多的媒體相繼報道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可見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帶來的影響力是巨大的,但現如今高校普遍存在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形式單一,內容大多走走過場,應付了事,無趣無味等現象。部分高校至今還是使用著十幾年前的社會實踐活動,但隨著國家與社會的關注度提高,各種新媒體的興起,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的創(chuàng)新探索顯得越發(fā)重要。
二、高校大學生暑期“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工作創(chuàng)新機制的探索——以福建師范大學福清分校2019年暑期“向陽花”社會實踐隊為例
2019年,福建師范大學福清分校校團委與校青年志愿者協(xié)會歷時三個月的精心組織和策劃,最終組建了“向陽花”社會實踐隊,并于暑期走進福清市特殊教育學校,聯合福清市特殊教育學校領導與老師開展了以“百年五四青春啟航,公益路上你我相伴”為主題,以“環(huán)游世界”為主線的“向陽花”暑期夏令營活動。“向陽花”作為福建師范大學福清分校的品牌活動,活動主題不僅用愛心踐行十九大精神,活動內容也積極致力于特殊兒童的身心健康和品德教育。在過去五年的實踐經驗基礎上,整個活動逐漸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社會實踐創(chuàng)新工作機制,取得了顯著成效,贏得了公眾的一致好評。
(一)創(chuàng)新的“公司招聘”人員選拔和培訓方式
經過前期的大力宣傳,不同年級、不同專業(yè)的學生志愿者必須經過筆試、面試和最終環(huán)節(jié)的層層考核才能最終進入“向陽花”實踐隊,籌備組工作人員會根據同學們專業(yè)之間的差異性和個人能力進行分析,分配其至不同的組別。由于特殊兒童在身體和心理上與普通兒童有所不同,籌備組會定期安排專業(yè)的志愿者培訓,共同研究分析,并定期進行基礎知識考核,這樣既能調動不同年級、不同專業(yè)的學生積極性,又能讓學生有更多機會去鍛煉自己的實踐能力。
(二)創(chuàng)新“課程-自主-送審制”課程設計方式
在課程設計方面非常嚴格,采取“課程-自主-送審制”課程設計方式,由專業(yè)指導老師全程監(jiān)督,每位志愿者都參與課程選題、課程設計、課程修改、課程試講、課程定稿等環(huán)節(jié),具體可細分為選題-初稿-二稿(修改)-定稿-試講(對接專業(yè)指導老師)-二次定稿(對接特殊教育學校老師),這樣自主、有序、嚴格的課程設計方式,使得每個組別、每位志愿者對課程都進行精心準備,課程的精細度和匹配度達到最高,成效最好。
(三)采取“監(jiān)管-多組合作制”體系
“向陽花”實踐隊由帶隊指導老師直接監(jiān)督管理?;I備組為實踐隊的核心,是作為指導老師與志愿者們之間溝通的橋梁,籌備組直接管理著七個小組,分別是新媒體組、檔案后勤組、課程評價組、攝像組、材料組、文案組。各組別之間既能各司其職,又能互相幫助,這樣便逐步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監(jiān)管-多組合作制”體系。不僅有利于監(jiān)管者規(guī)范實踐隊伍的實踐過程管理,還有利于提高大學生團隊合作意識。
三、結束語
大學生暑期“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從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末期正式開始推行,至今已有二十余年的歷史。本文以福建師范大學福清分校2019年暑期“向陽花”社會實踐隊為例,構建了一個以創(chuàng)新的“公司招聘”人員選拔和培訓方式、創(chuàng)新“課程-自主-送審制”課程設計方式、創(chuàng)新的“監(jiān)管-多組合作制”體系為主的社會實踐創(chuàng)新模式,旨在對社會實踐的探索分析,來提高大學生全方面素質和暑期社會實踐的整體水平。
參考文獻
[1] ?田文婷,黃海.大學生暑期“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工作機制創(chuàng)新研究——以湖南大學2017年暑期“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工作為例[J].科技資訊,2017,15(34):214+216.
[2] ?王義全.獨立學院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育人功能發(fā)揮現狀及對策探究[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6(08):89-90.
[3] ?魯曉妮.社會工作專業(yè)暑期社會實踐存在的問題探析——以甘肅省Z高校為例[J].內蒙古教育,2018(16):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