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衛(wèi)紅
摘 要: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也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承載者,也是彰顯學生文化自信的重要學科。語文如歌,暢想生命的樂章,撩動心靈的琴弦;語文如詩,唱盡千年的歷史,吟唱心靈的悲歡。語文是如此千姿百態(tài),語文教師要把“有痕教學”向“無痕教學”轉變,從教學走向課程,讓語文課文返璞歸真,運用多元化教學方法展示語文魅力,注重課程建設,提升語文教學效果。
關鍵詞:初中語文;無痕語文;教學策略;課程建設
初中語文教師要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方法,盡量淡化教學痕跡,淡化教學目標,創(chuàng)設“原生態(tài)”語文課程,教師還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語文學習的魅力,引導學生和語文進行心靈的對話,激起學生的語文求知欲,開拓學生的語文視野,完善學生語文知識體系?!盁o痕語文”課程可以彰顯出語文的返璞歸真,真正叩響學生的心門,釋放語文的活力,讓學生全神貫注地投入語文學習中。筆者作為一線初中語文教師,深入剖析了“無痕語文”的教學現(xiàn)狀,提出了幾點開展“無痕語文”教學的建議,以供廣大同仁參考。
一、領悟“無痕”語文教學思想
1.化“有形”于“無形”
“無痕”語文具有深厚的歷史底蘊,中國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早在幾千年前就提出了“不言之教”;我國現(xiàn)代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倡導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需要刻意教導;西方哲學家柏拉圖等主張教育要和心靈教育并駕齊驅,于無形中感化學生,用自己的感受和領悟力去學習、認識外面的世界。古今中外的教育倡導的是化“有形”于“無形”,現(xiàn)代語文教師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淡化教師的主導作用,營造原汁原味的語文課堂,采取多元化教學方法,避免直接的提問和回答,引導學生跟隨自己的內心自主學習語文,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淡化語文教學的痕跡。
2.藝術化教學,充滿人文情懷
“無痕”并不是語文教師什么都不用做,而是要巧妙利用多元化教學方法,淡化語文教學痕跡,巧妙隱藏語文教學目的?!盁o痕”語文課堂倡導的是伙伴式學習關系,教師引導學生合作學習,鼓勵學生發(fā)揮少年的創(chuàng)新思維探討語文問題。教師要做好指導工作,師生共同構建原生態(tài)、自然、本真、活躍的“無痕”語文課堂。教師要結合初中生的身心特點制定教學方案,做到文化教育和情感教育兩手抓,引導學生學習語文課文中的優(yōu)秀品質,陶冶學生的審美情操,提升學生的道德情操。語文教師要讓教學手法藝術化,開啟語文美育的新時代。正所謂“無招勝有招”,教師要讓語文教學返璞歸真,創(chuàng)新語文課程體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語文課堂情懷化、人文化。
3.還原語文本色,堅持“以情動人”
筆者通過研究優(yōu)秀語文教師的公開課,發(fā)現(xiàn)這些優(yōu)秀教師的語文課堂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基本沒有花里胡哨的教學課件、過度的煽情等,他們采取的都是自然天成、返璞歸真的教學方法,通過前期埋伏筆精心預設問題,讓學生自己去追尋答案,營造自然和諧的學習氛圍?!盁o痕”語文課堂要秉承“去偽存真”和“天然去雕飾”的原則,教師要做好情節(jié)預設,讓每一句話、每一個問題自然化,不要過分追求個性化、新穎化的教學方法,盡量選取生活化、學生耳熟能詳?shù)姆椒ê褪吕苊庖驗檫^分追求新穎、個性,造成課程教學方案前后脫節(jié)、結構混亂的情況?!盁o痕”語文課堂注重的是內在魅力,教師要設計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教案,絲絲入扣的教學案例,整體課程體系要流暢自然,注重引導學生感受情感,堅持“以情動人”,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堂。
二、建構“無痕”語文課程體系
1.創(chuàng)設“無痕”語文教材體系
初中語文教師要深度解讀教材,針對每一篇課文進行分析,圍繞課文的中心思想設計教學方案,把每一篇課文的重要知識點進行分類,可以分為基礎知識板塊、寫作手法分析、中心情感、情感態(tài)度等板塊。教師要進一步整合課程資源,把語文知識學習和情感教育融合在一起,提升初中生的文化自信。語文教師還要把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教學資源整合在一起,把語文學習延伸到課堂之外,擴大語文學習的渠道,完善語文課程體系。例如,教師可以結合課文《春》,先帶領學生解讀教材,體會寫景散文的藝術特色和寫作手法,引導學生體會文章主旨:親近自然、熱愛自然,再引導學生思考春天到底是什么樣子,激發(fā)學生開展作文仿寫活動,啟發(fā)學生抒發(fā)真情實感,讓學生認識到語文學習的價值所在,這就是語文課程的完善和延伸。語文教師要把語文課程擴散到把課堂之外,為學生提供施展語文知識的舞臺,讓語文課成為他們生活的調味劑,真正實現(xiàn)語文學習的價值,督促學生以更飽滿的熱情融入語文學習中。
2.創(chuàng)建“無痕”語文教師團隊
“無痕”語文的課程建設離不開語文教師團隊的通力合作,學校要組織語文教師共同研究、共同探索,在“無痕”語文課程實踐教學中,摸索出適應本學校的“無痕”語文課程體系。例如,我們學校就組織所有語文教師進行公開教學,通過教師之間觀課、評課、議課來相互交流、相互切磋,共同探討“無痕”語文課程的設置;學校語文教研組組織申報了“無痕語文教學藝術”的課題研究,分階段、系列化具體實施研究的方法策略;組織語文教師通過網絡教學平臺觀看優(yōu)秀教師李鳳老師“無痕”語文的課程教學,從中學習她的教學理念,完善自身的課程體系。
3.創(chuàng)新“無痕”語文教學方式
“無痕”語文課程體系的本質就是,教師對課本資源進行二次創(chuàng)造,結合課程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把教學轉化為“樂學”。語文教師要進行跨學科教學,主題教學法突出課文主旨,把語文和音樂、美術、數(shù)學等學科融合在一起,培養(yǎng)學生的理性思維。語文教師要把課程的教學重點突出,以這個核心點引導出課文的次要知識點,引導學生建構自己的語文知識體系。例如,在學習《貓》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展示一段《貓和老鼠》的動畫片段,引導學生思考中西方文化視角下“貓”這一形象的不同,點燃學生的好奇心,提升語文課程的趣味性。
三、實施“無痕”語文教學策略
1.以惑引文,創(chuàng)設悄然無聲的“無痕”導入
課堂導入可以奠定整堂語文課的基調,語文教師要重視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營造和諧氛圍,引導學生自然走入自己營造的氛圍中,無痕導入新課,提升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教師要掌握好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的“切口”,不僅要貼合課文,還要盡量貼近初中生的學習和生活實際,教師要把自己和學生放在平等的地位上,思考學生可能需要什么,學生對這篇課文的疑惑點在哪里,教師要站在學生的位置上來設計課堂導入,這樣可以在課堂教學一開始就用精彩而自然的導入環(huán)節(jié)緊緊抓住學生的眼球,保障“無痕”語文教學的順利開展。例如,特級教師于永正老師的公開課《翠鳥》,在課堂一開始沒有直接說出課文的題目,而是模仿童話故事里的對話,設計了這樣的對話“我是世界綠色和平組織的記者,你們是翠鳥王國的小歌唱家,哪一只小翠鳥可以接受我的采訪,哪一只小翠鳥愿意一展歌喉呢?”童話故事般的導入環(huán)節(jié)一下子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還把教學思路隱藏在了故事中,為這堂語文課拉開了序幕,這樣匠心獨運的設計正是“無痕”語文的精妙體現(xiàn)。
2.以趣激情,營造妙趣橫生的“無痕”氛圍
心理學研究表明,緊張、壓抑的課堂氛圍往往難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然而良好的課堂氣氛卻能使學生學習的思維達到最佳的興奮狀態(tài)。教師要讓學生在愉悅、和諧的課堂氣氛下學習,提高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使學生學習熱情高漲。老師與學生之間的問答、對話、討論,都要以誠相待,要做到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讓學生在課堂上可以充分自由地暢所欲言,敢于提出觀點,解決問題,無拘無束地吸收知識養(yǎng)料。
3.以文育人,領悟厚積薄發(fā)的“無痕”情感
新課標的精神內涵是為學生的發(fā)展而教,結合新課標的精神內涵和語文學科性質,可以看出語文課是注重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能力,注重體驗,從而可以使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都得到全面的提高。語文教材本身內涵豐富,充滿美感,如自然之美、社會之美、道德之美、人生之美。例如《紀念白求恩》一文讓學生對白求恩跨越國界支援抗日戰(zhàn)爭的情懷肅然起敬;《天凈沙·秋思》帶給學生的又是夕陽下傷心人的孤獨背影;《秋天的懷念》更是留給學生對親情的深思……這些古今中外名篇精粹都是深具情感美的文章,學生學好這些文章收獲的不僅是單純的語文知識,還有各個方面的人生感悟和情感體驗,足以影響他們一生。
4.以情感人,品味情真意切的“無痕”語言
教師的課堂用語直接關系到教學效果,教師的語言就像涓涓細流,把語文知識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流淌到學生的心田。教師可以把自己內心世界敞開,用情真意切的語言展現(xiàn)教師的人格美;教師要和學生有情感交流,從而拉近師生的距離,從師生生活的幸福感出發(fā),以人性的方式對待每一個學生,這樣學生也會隨之注重感情,甚至可以使原本性格孤僻的學生漸漸轉變自己的情感。史鐵生先生的《秋天的懷念》是一篇書寫母子之愛的經典文章,文章語言平淡自然,沒有華麗的辭藻,卻貴在情感真摯。我在講這一課時緊緊抓住了母子之間親情的珍貴,充滿情感地閱讀母親和他最后相處的時光,讓學生深深感受到病重的母親對兒子的牽掛和不舍,一心想要兒子振作起來。好多學生有感而發(fā),學生情緒被感染,眼中也泛著淚光。這些教學內容,看似“無痕”,卻可以處處撥動學生的心弦,達到了以文育人,從而使他們產生多方面、多層次的情感體驗,一層層積淀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
總之,“無痕”教育可以營造輕松的課堂氛圍,使教學充滿樂趣,不僅受到學生的青睞,也讓老師受益匪淺。其能讓老師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活躍課堂氛圍,引起學生內心的激蕩,激發(fā)出驚人的潛力,順其自然地調控課堂的學習進程。我們要適當拋棄條條框框的教學模式,走入“無痕”教育,學生必將在這樣的課堂上一展自信,體驗到語文學習的快樂與滿足。
參考文獻:
[1]馮衛(wèi)東.道是“無痕”卻“有痕”:探尋“無痕語文”的“有痕機制”[J].基礎教育課程,2015(11).
[2]鄭桂華.從我國語文課程的百年演進邏輯看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價值期待[J].七彩語文(中學語文論壇),2018(6).
[3]劉小龍.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無痕教學理論與實踐研究[D].西華師范大學,2016.
[4]唐瑛.欣賞風景,亦可收獲果實:也談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J].華人時刊(校長),2018(12).
編輯 王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