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順娣
摘 要:在音樂教學中注重與相關學科知識的綜合聯(lián)系,以音樂知識為主線,把其他相關學科知識融入其中,確保學生提高與音樂相關知識的文化素養(yǎng),才能使學生深入領悟作品所反映的情感、意境,從而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音樂;鑒賞;技能;教育;轉變觀念;綜合能力
音樂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講過:“音樂教育不是培養(yǎng)音樂家,首先是培養(yǎng)人。”因此,如何在音樂鑒賞教學中加強與其他學科的綜合性、融合性,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素質,避免把音樂鑒賞課上成單一、枯燥的技能傳授課,是音樂教師需要認真研究的問題。
一、在教學中加強與其他學科聯(lián)系,是培養(yǎng)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重要途徑
當前音樂教學中,往往是將音樂內(nèi)容分開來教,音樂鑒賞、歌唱、演奏、創(chuàng)作、音樂與舞蹈、戲劇表演等相互分開,更不用說在音樂課中與文學、歷史等其他學科的聯(lián)系了,這不利于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
軟化學科邊緣,優(yōu)化學生知識結構是教育改革的趨勢,而我國的音樂教育,大多是為教音樂而傳授音樂技能,與音樂無關內(nèi)容的則不去涉足,因此學生的綜合素質不高。在平時的音樂教學中,往往只是通過歌曲旋律、曲調等音樂要素進行分析,以此來傳授音樂鑒賞知識,而把相關的綜合知識擱置不理。使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知識背景知之甚少或一知半解,對作品的心靈體驗和感悟也難以深刻,對作品的欣賞也是膚淺的,這樣就沒有達到教育的目的。
筆者在觀看中國青年歌手大賽中,其中有一道綜合能力測試題,說出唐代著名詩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勸君更盡一杯酒”中的下一句“西出陽關無故人”,但參賽者竟然答不出,反映出參賽歌手的綜合素質不高,知識不夠全面。要全面地欣賞一個音樂作品,除了要了解音樂的構成要素、表現(xiàn)功能、作曲家的創(chuàng)作個性、時代背景外,還要有歷史、文學和其他藝術方面的知識修養(yǎng)。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必須在教學過程中注重音樂與其他學科的綜合性和融合性,確保學生提高與音樂相關知識的文化素養(yǎng),才能使學生深入領悟作品所反映的情感、意境,提高學生對音樂歌曲的鑒賞能力。
二、轉變教學觀念,構建音樂與相關學科的綜合教育框架
首先,教師應該認識到,綜合是基礎教育的一種基本理念。它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教育的一種發(fā)展趨勢,是學科體系向學習領域的伸展,有益于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其次,音樂教育必須具有寬闊的視野以及豐富的知識,必須保持開放的態(tài)勢,對音樂教育的各種影響因素,教師應給予高度重視。從藝術的本質上講,各藝術門類本是源于一家的,一切藝術都是心靈的藝術,雖然在表現(xiàn)形式方面存在不同,但都是作為人類情感的體現(xiàn)。所以,教師首先要具備綜合的音樂知識素質,結合具體的作品欣賞教學,在教學中根據(jù)曲目內(nèi)容引導學生,才能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
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在音樂鑒賞課本中,有不少是根據(jù)中學語文課本中內(nèi)容譜寫而成的音樂作品,如古琴曲《陽關三疊》(王維《送元二使安西》)《春江花月夜》(民樂合奏)等,在欣賞這些作品時,可以讓學生結合語文知識的理解,來領悟作品的音樂意境,開拓學生思維。
教師在音樂鑒賞課程中構建與其他學科的綜合聯(lián)系,可以參考以下幾種做法:(1)把音樂鑒賞與表現(xiàn)、創(chuàng)造、演奏等在內(nèi)的音樂教學各方面內(nèi)容綜合進行教學。如音樂欣賞內(nèi)容可以通過演唱、演奏等方式,使學生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2)把音樂鑒賞與舞蹈、戲劇、美術等其他相關的藝術形式綜合進行教學。如通過舞蹈、律動等來欣賞音樂。音樂與美術融合是聽覺與視覺的結合,更能讓學生形象地理解音樂。(3)把音樂鑒賞與語文、歷史等與音樂相關但非藝術課程綜合進行教學。音樂與文學密切相關,一些音樂作品是音樂與詩詞、戲劇的結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把它們有機融合起來,更能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教師通過構建與相關學科的綜合,得以形成合力,能最大限度地提高音樂教學效果。
三、利用多媒體教學,培養(yǎng)學生音樂鑒賞綜合能力
音樂既是聽覺藝術,又是視覺藝術。在信息化時代,課堂不僅僅是局限在教室里,而是通過多種渠道對學生進行音樂鑒賞的教學,多媒體教學就是其中一種渠道?,F(xiàn)代多媒體技術能為學生的音樂學習提供多感官的視聽環(huán)境,使學生對音樂意境的理解更為深刻。教師應該結合現(xiàn)代教學手段,綜合相關學科知識,開發(fā)教育資源,還能熟練地運用教學設備制作教學課件來進行教學活動。
如在引導學生欣賞馬思聰?shù)摹端监l(xiāng)曲》時,筆者讓學生先上網(wǎng)查找相關資料,了解該音樂的創(chuàng)作背景。而后在課堂上,讓學生傾聽那首余光中寫得飽含思念祖國和家鄉(xiāng)之情的詩朗誦《鄉(xiāng)愁》,與此同時,大屏幕上一幅幅優(yōu)美、怡人的祖國風光以及蔣兆和的《流民圖》展現(xiàn)在他們面前,當學生的情緒被充分調動起來后,小提琴獨奏《思鄉(xiāng)曲》那委婉、憂傷的音樂緩緩響起,課堂上以了解知識、詩歌朗誦、歌曲等教學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沉浸到音樂的意境中。接下來讓學生描述作品帶給他們的感受時,學生會各抒己見,課堂氣氛異?;钴S。由此可見,強烈的視聽環(huán)境激發(fā)了學生內(nèi)心深藏已久的情感,并且能夠以自己的方式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出來。學生在這樣的情境下進行學習,何愁不懂音樂。
在音樂鑒賞教學中,構建與其他學科的綜合聯(lián)系,是貼近學生生活的一種教學方式,是現(xiàn)代教育發(fā)展的趨勢。愿音樂鑒賞教學真正成為融知識性、趣味性、鑒賞性為一體的課堂,讓學生從音樂課堂中學到知識,懂得做人,懂得道理。
參考文獻:
[1]徐沛然.音樂教師如何面對21世紀的挑戰(zhàn)[M].中國音樂教育,人民音樂出版社,2000-07.
[2]尹愛青,曹理,繆力,等.外國兒童音樂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3]姚先登,等.教師基本功概論[M].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2.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