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東風
摘要: 為了引導學生能夠了解更多的的名著,學校開展初中語文“名著導讀”的課程,讓學生學習更多的名著,豐富自己的知識面。中外名著是世界文化的精髓,作為初中生,需要掌握這些重要的文化遺產(chǎn)。初中語文老師需要想出一些教學方法,吸引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培養(yǎng)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隨著素質(zhì)教育全面深入的推進,人們越來越強烈地意識到閱讀和學習經(jīng)典名著的重要性,以及閱讀經(jīng)典名著對于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作用。在初中語文課堂上,老師應該考慮如何讓學生走進經(jīng)典名著,提高他們的閱讀興趣。
關鍵詞:名著閱讀;初中語文教學;課堂教學
語文教學不僅應該讓學生認識更多的漢字,理解更多的話語,學習更多的文章,而且還應當讓學生進行廣泛的閱讀,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豐富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了解更多,通過閱讀積累素材,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想要要達到這樣的境界,僅僅靠學習課本中的文章是遠遠不夠的,在初中語文課后有“名著導讀”的部分,名著導讀是讓學生鞏固課堂上學習的知識,讓學生積累更多的語文知識,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因此,在初中語文學習中,教授學生的名著導讀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闡述了名著導讀學習現(xiàn)狀和教學名著導讀的方法和策略。
一、開展“名著導讀”的學習的現(xiàn)狀
目前名著導讀的開展并不樂觀,在應試教育和考試的壓力下,老師不得不節(jié)約時間給學生講更多考試重點,把名著導讀的內(nèi)容壓縮,讓學生被動的學習這一部分,把名著導讀部分做成講義,讓學生背誦,從而應對考試。在教授名著導讀這一節(jié)課時,老師只講老師的重點,通過給學生畫重點讓學生掌握這一節(jié)的部分的內(nèi)容。而學生在學習這一部分時,也并沒有把名著導讀中涉及的名著都看一遍,而是直接看名著解析,甚至只看老師的講義。并沒有把這一部分當成重點來學習。在課外,學生也并沒有閱讀很多的名著,閱讀量也不夠,導致他們的閱讀鑒賞能力不夠。
二、講授“名著導讀”這一部分的方法和策略
1、在教學這一部分之前,給學生講解名著解析的內(nèi)容,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學習的老師”,無論做任何事情,興趣都是至關重要的。在名著導讀部分有一些名著解析,寫了這個名著的寫作背景,作者的生活經(jīng)歷,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老師可以先從這一部分入手,給學生講解,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老師可以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通過給學生播放一些視頻,給學生看一些圖片,讓學生能夠更深層次的理解這本名著,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例如,在學習《水滸》這一部分時,老師可以選取電視劇《倒拔垂楊柳》這個片段讓學生看。學生在看的時候能夠更加了解這個名著,能夠從視頻中的場景一步步的走向人物,理解人物的心理變化。另外,老師還可以組織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通過活動讓學生學習名著,引導學生閱讀。在教授“名著導讀”這一部分時,老師可以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讓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中,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另外,老師可以組織活動,讓學生能夠參與到課堂中。例如,很多學生對《大話西游》這個游戲很熟悉,老師可以運用這個游戲讓學生了解《西游記》這個名著中人物的特點,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在學習“名著導讀”時,老師先讓學生了解這個名著的大致內(nèi)容,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
應試思維是中國語文教學中最基本的教學目標,因此在學校老師也會按照應試思維的方法教授學生,給同學布置課后的作業(yè)和課后的閱讀。在學習“名著導讀”時,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學習這個名著的主要內(nèi)容,然后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們通過課堂上的學習得出答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之后再讓他們寫讀后感,把自己的心得體會寫出來,這樣不僅會增加學生閱讀的興趣,還會提高他們閱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這樣的方法,不僅能夠讓同學們閱讀,還能夠訓練他們的寫作能力,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也能夠讓他們學會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指導學生閱讀時,需要讓學生學會聯(lián)系課外的知識,例如事情發(fā)生的背景,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講述“名著導讀”的其中一個片段時,老師可以先給同學們朗讀一遍,讓他們學習主要內(nèi)容,然后可以讓他們學會自己開始學習,獨立思考老師的問題,深入理解文章,最后老師可以和同學們一起探討文章的內(nèi)容,作者的思想感情,老師也可以適當?shù)倪M行擴展,讓同學們更深層次的理解文章內(nèi)容。
3、通過片段的學習,傳授學生閱讀的方法
在“名著導讀”這一部分,老師可以選取其中比較好的片段進行教學,給學生傳授較好的閱讀方法。通過分析精彩片段,從而體會人物的心理變化,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讓學生能夠在愉快的氛圍中體會學習語文的快樂,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yǎng)。
例如,在學習巴金的《家》時,巴金通過一系列的矛盾體現(xiàn)了人物的變化,塑造了一個個鮮明的人物形象,這個方法值得學生學習。老師可以運用這個片段給學生講解,讓學生分析作者的寫作手法,通過不斷積累,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教授他們學習方法。
在學習“名著導讀”這一部分時,有很多方法來幫助老師進行教學,在教授這個部分時,老師需要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qū)W習更多關于名著的內(nèi)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閱讀量。
參考文獻:
【1]明文彬.讓初中語文教學因生活而精彩[J].科學咨 詢(教育科研),2009,O1.
【2];-6華蓓.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的素質(zhì)教育【J].科教 文匯(中旬刊),2008,12.
【3】楚云.專題探究式名著導讀課型的構建與實施[J]. 師道,20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