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志芬
摘要 選錄入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文章,在知識上對學生有提升意義,在情感和思想中更有對學生的感化作用。對此,教師教學應當結合語文學科工具性和藝術性特點,滲透情感教育,強化對學生的道德品質塑造,讓學生在知識獲取的同時,其道德水平也能獲得同步發(fā)展。而在對學生的道德品質塑造過程中,情感是最重要的一環(huán),能夠強化學生意志、幫助學生抵抗不良誘惑、克服不良習慣。所以,情感滲透是必要且重要的。
關鍵詞:小學語文;情感教育;道德品質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1.便于轉化學生思想
小學階段,雖然對社會規(guī)則有了一定的認識,但是缺乏系統(tǒng)性和合理性,此時的教育在幫助學生獲得合理的社會規(guī)范的同時,更應當注重對學生已有價值觀念和道德信仰的重塑,讓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習得積極向上的學習態(tài)度。例如,在學生的傳統(tǒng)認識中,對于父母的照料,往往被學生看作是理所當然的,所有父母的關心在學生看來都是習以為常。所以,感恩教育在小學階段也是一個重要的主題。幫助學生扭轉思想,讓學生在力所能及范圍內,主動承擔家務,讓學生學會感恩、學會體驗父母的用心良苦,才能讓強化學生積極價值觀念的建立。而這種觀念的扭轉,恰恰需要以情感觸動為前提,生硬的告知所起到的教育和塑造效果甚微,并且說教式的道德塑造容易引發(fā)學生的反感。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更比那與轉化學生思想。
2.情感教育促進學生的知行合一
在對學生的品德塑過程中,接受道德認知只是第一步,而將學生的道德認知轉化為道德行為更需要經歷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塑造過程中。例如,教師告知學生隨意丟垃圾是不禮貌并且不利于環(huán)境的行為,多數(shù)學生知道這一道德規(guī)范,但是卻難以真正將這一規(guī)范實踐于生活中,仍然存在隨手丟垃圾的行為,所以這種行為也就是俗稱的“知行不一”現(xiàn)象。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在幫助學生建立道德認知的同時,滲透情感教育更便于學生積極情感的激發(fā),便于堅定道德意志的建立,即便是履行道德規(guī)范存在一定的困難,也能讓學生在學習中盡力克服困難、堅守信仰,利用情感和道德的力量將道德認知轉化為道德行為,從而實現(xiàn)知行合一的教學效果。
二、滲透情感教育,強化學生道德品質
1.創(chuàng)設情境,代入情感
為更好的幫助學生感知情感,教師可以利用情境教學法開展學習,讓學生將文中的情感代入到自己的生活中、代入到自己的認知中,對學生起到良好的塑造效果。例如,在《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一篇文章的教學中,教師便可以引入學生熟悉的教學情境進行教學:同學們,我們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學習中,都會受到表揚和批評,這些批評可能來自于父母、可能來自于老師,也可能來自于一些朋友,那么關于表揚和批評,你們都有什么樣的看法和感受呢?你能給大家分享一下嗎?隨即讓學生說出自己對批評和表揚的看法。這一過程,教師不置可否,然后引導學生進入本節(jié)課的學習:下面,請同學們進入我們這節(jié)課的學習,讓我們來看看文中“我”對于兩種截然不同的評價方式的理解和感受。在本篇文章的學習中,教師根據(jù)文中父親對“我”的作品的評價“糟糕透了”以及母親對“我”作品的評價“精彩極了”兩種評價說出自己的感受,然后隨著文中劇情的發(fā)展,讓學生感知到母親的評價是對自己的鼓勵,父親的評價是對自己的督促。雖然兩種評價方式不不同,但都是父母對自己的關愛、對自己殷切希望的體現(xiàn)。隨后,在本篇文章完成后,教師便可以引導學生再回到新課引入的問題中來,分析父母和教師對自己的表揚和批評,說出兩種評價背后的實際含義,從而幫助學生學會用辯證的眼光分析問題,學會感知和體驗不同角度下的情感,讓學生學會接納批評、轉化批評,將他人的批評和表揚都看成是自己成長和提升的重要力量。
2.分析聯(lián)想,升華情感
文學作品對情感的表達往往具有含蓄性,對于情感的感知和體驗往往需要作者結合自己的理解進行分析和聯(lián)想,才能如酒后的醇香,慢慢地在心底散發(fā)開來。因此,為起到更好的道德強化效果,教師可以通過在文中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分析聯(lián)想,使學生能夠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上深受觸動,達到情感滲透的最佳效果,從而強化對學生的道德品質的塑造。例如,在《一個這樣的老師》這篇文章的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閱讀并分析老師“凱蒂旺普斯”這一絕跡動物以及“我”考試試卷中全是大大的紅叉這一事跡,并讓引導學生分析:當老師講授完這一絕跡的動物之后的測試,“我”和同學們都獲得了低分,會有什么樣的感受?如果自己是文中的“我”,你會有什么反應?隨后,教師引導學生繼續(xù)閱讀,然后在后文中找出老師這樣做的原因。通過分析文章和由彼及己聯(lián)想過程,學生體驗到了文中教師的“另類”,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的同時,也就產生對后續(xù)老師這種行為原因的好奇心。隨后,學生再通過閱讀了解到,課本上寫的、老師說的,并不是一貫正確的,并且事實上沒有誰是一貫正確的這一認識,學生的各種情感也就得以釋然。通過這一教學過程和教學方式,學生的情感體驗更加深刻,對文章中教師對學生的啟發(fā)和讓學生理解的道理也就更深刻明確了。
三、總結
小學語文教學,情感教育是扭轉學生思想、實現(xiàn)學生知行合一的必要前提。教師教學要結合語文學科的這一特點,重視對學生的情感滲透,利用創(chuàng)設情境和分析聯(lián)想等措施,讓學生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體驗更加豐富的情感,提升對學生品德的塑造效果。
參考文獻:
[1] 王會民.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新校園:中旬刊,2013(09).
[2] 朱永新.新教育[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10.
[3] 錢蓓蕾.情感教育: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的措施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2,07(09):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