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雋
摘要:本文主要對初中美術有效教學進行研究,研究的目的是為了改善初中美術教學缺陷,更加注重課堂的有效教學帶給學生的作用并針對美術教學的現狀,充分分析了這些缺陷會帶給學生怎樣的負面影響,提出了教師需要用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法,注重學生的素質培養(yǎng),不能以應試教育的方法去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修養(yǎng)。
關鍵詞:初中美術;有效教學;策略
當今社會,美術教育作為文化教育和感性教育的重要方面,各界專業(yè)人士都紛紛討論與研究新的美術教學方案。作為新世紀美術教育者,筆者認為美術教育推動著美術文化的傳承,美術課程是普通初中的課程之一,這門課程不僅能夠幫助學生發(fā)散思維,還可以陶冶學生情操,培養(yǎng)學生素質。那當今的美術教育過程中有什么不足呢?它會怎樣影響著我們新一代的學生呢?
一、初中美術教學的現狀
美術教育正在不斷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中,許多優(yōu)秀的教師都憑著有趣的美術課程打響了整個美術界。雖然,美術課程是得到了廣大群眾的重視,但是,在美術教學的方法中仍然出現了許多不可忽視的問題。以下,是筆者的自身經歷與課外教育考察發(fā)現的初中美術教學中存在的一些缺陷。
1.課堂教學方法單一無趣
從中學美術教學情況調查問卷結果統(tǒng)計看出,有41.6%的學生都說老師運用最多的方法是講授法,接近于一半學生都感到講授法比較無趣。對于非專業(yè)學生來說,美術課是他們發(fā)泄的一個很好的方式。由于受到教學設施限制、課程內容廣和教學課程時間短等問題影響,許多美術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不得不采用比較單一的教學方式,形成“滿堂灌”的狀況,使學生失去了思考和動手的機會,喪失了對美術課的樂趣。
2.學生與老師互動交流少
美術教學過程中,師生交流對學生創(chuàng)作起了很大的作用。在教學觀察時,筆者發(fā)現有些課程的老師與學生交流甚少,美術本來就是抒發(fā)自己情感的一種方式,單一的上課方式,使老師與學生缺乏交流,導致學生不知如何去抒發(fā)自己的情感,學生對美術興趣愈發(fā)減少。
二、面對現狀的反思與啟示
美術教育是一門陶冶情操,發(fā)散思維能力的課程。但在發(fā)展過程中總會有各種各樣的缺陷,面對著這樣復雜而又嚴峻的問題應該如何做?
1.為了全面發(fā)展必須從應試教育中走出來
為什么大家會對應試教育有如此大的感慨?因為置身其中深感其害。應試教育是重結果、輕過程的“快餐式”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忽略了對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影響了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要改變這個現狀,需要從應試教育的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開始,從注重培養(yǎng)技能過渡到重視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2.老師與學生缺少溝通,學生對美術感到抗拒
好與壞的課堂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在美術教育過程中,我們要注重老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學生要善于表達自己的觀點,而老師更加需要給學生一些空間,讓學生與老師有一個交流的平臺。老師也應該主動去了解每一位學生。老師若只顧自己趕著課程把內容給講完了,又隨便叫學生臨摹范畫,久而久之,學生會對美術課感到乏味、抗拒。
三、初中美術有效教學初探
經過對美術教學背景的研究,發(fā)現無效的教學會帶給學生許多負面的影響,我們更加需要花時間去研究有效教學的方案。筆者有幸研究有關于初中美術有效教學,粗略的提出幾個有效的教學方法。
1.鼓勵老師采用“教”與“學”相互轉換的方式上課
傳統(tǒng)的“教學”提倡老師在講臺上把知識精彩的傳遞給學生,并視其為有效的課堂教育方法。依照“山東杜郎口模式”,教師試著把課堂的自主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分小組的討論所要學習的問題,然后派小組成員上講臺講述自己所收集到的知識,轉“教學”為“學教”,轉“表演”為“導演”,在實踐的過程中,教師的主導地位和把控作用非常重要,老師的教學方法可以傳遞給學生,讓學生在講臺以老師的角度去分享知識,這對學生獨立思考,實施“教學”、自信表達有著激發(fā)作用。學生們會覺得主動獲取知識比單一的聽講更加容易記入腦海。“教與學方式的轉變”為美術課插上了飛翔的翅膀,也為當前的教育變革與發(fā)展、為有效課堂教學方式的探究開闊了視野。
2.將“游戲法”融入課堂
在這次的美術教育觀察中發(fā)現,適當的游戲能讓課堂氣氛活躍起來。省實的徐老師在上LOGO與電影課時,為了導入課題,他加入了游戲法,讓學生嘗試不看LOGO的情況下能不能分別出百事和可口可樂。他在做游戲的過程中與學生達到互動,我覺得這種方式能夠吸引所有同學的眼球。讓學生很快的進入了老師所講的內容里面。這種教學方法方式可能會使課堂比較浮動,所以教師要注意收放度,我想如果控制恰當學生會很容易進入上課狀態(tài)。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游戲法可以激發(fā)學生對課堂的興趣,因為人的本性就是愛玩,如果在玩中學習,學生們覺得何樂而不為呢?如果在實踐課程中教師加入一些小組競賽,游戲互動,我想課堂效果會事半功倍。
3.用發(fā)散思維的方式與學生討論問題
筆者看來,思維決定創(chuàng)造力,想要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就必須實踐。如果因為課堂時間少而不去嘗試有效的教學方法會造成課堂效果不理想。頭腦風暴是現在教育中比較新穎的發(fā)散思維方式,具有開放性、啟發(fā)性、想象性和激勵性等特點。具體做法是:選定一個題目,約幾個人在一起暢想,發(fā)表意見。要求每個人進行發(fā)散性思維,努力尋求解決問題的多種辦法,越新穎越好。每個人敞開思想的大門,暴露每個人思維的過程,相互啟發(fā),通過思維的碰撞,產生新的思想火花,想出新的解決辦法。通過這種方式,激發(fā)了學生興趣和求知欲,同時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結論
在這次美術教育觀察研究教學過程中,筆者發(fā)現了以上的問題。也提出了筆者個人的觀點,我認為無論是美術教育還是其他學科教育,都需要有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法,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方法才是最重要的。美術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主要任務是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所以,學生在學習基礎知識進行簡單訓練的同時,要進一步加強美學知識及其他學科的教學,變單一的知識技能為多元的知識結構,使美術教育成為素質教育。
參考文獻:
[1]李夏雨.新課程改革下初中美術教學探析[J].美術教育研究,2018(18):160.
[2]李惠玲,程春濤.優(yōu)化初中美術教學的策略探究[J].學周刊,2018(22):167-168.
[3]張晶晶.探析初中美術課堂有效教學的優(yōu)化策略[J].學周刊,2017(22):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