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巧梅
摘要:小學語文是低年級學生識字的基礎階段,對小學生今后語文知識學習具有重要影響。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低年級識字教學目標已經發(fā)生轉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重視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提高學生識字積極性與識字量。本文主要對低年級小學生識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探討相關教學對策。
關鍵詞: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教學對策
0.引言
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是語文課程教學中的基礎部分,對低年級小學生語文良好語文習慣養(yǎng)成和學習能力提升具有關鍵作用。在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中,教師主要教學目的是為了教小學生識字,通過一些教學方法鼓勵或引導學生學習文字,提高小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新課程理念下,教師原有教學方法已經難以達到課程教學目標,需要從教學規(guī)律、教學方法與教學技巧等方面進行新型教學模式探索。
1.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問題
在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中,教師可能會忽略學生之間存在的個體差異性,導致部分學生學習效果降低,難以提升教學效果。在識字教學方面,多數是教師占據主導地位,大部分學生都只能被動接受教師教導,難以將學生天性與創(chuàng)造性思維激發(fā)出來。因此,當前識字教學中的一些教師已經脫離新課程理念教學目標,導致小學生學習積極性難以有效調動出來。因為教師無法掌握學生識字學習方面規(guī)律,所以難以做到因材施教與差異性教學。從小學生角度來看,每個學生都是獨立存在的,學生之間不可避免的會存在差異問題,比如在文字理解、記憶等方面[1]。當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忽視小學生個體差異時,便有可能導致部分學生對識字教學失去興趣,從而影響到學生語文知識學習效果。從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方法來看,多數教師都是機械教學,學生學習多依靠記、背,在字意理解方面能力相對偏弱。低年級小學生比較好動,自我約束能力相對較弱,在漢字學習過程中可能會遇到難點問題。低年級小學生心理逐漸從感性過渡到理性,在識字學習過程中可能會存在心理變化現象。在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方面,教師可能會忽略掉學生心理特點,其教學目的、方法與對策等缺少針對性。同時,教師在識字教育過程中可能會忽略小學生心理特點,缺少對學生心理狀態(tài)的關注。
2.教學對策
2.1掌握識字教學規(guī)律
在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中,教師需要掌握識字教學規(guī)律,從漢字字義、字音與字形等方面進行深入教學,使學生對漢字的認識不再局限于字面,從而加深學習漢字記憶。相對于傳統教學而言,這種教學方法更加具備操作性,對學生未來語文知識學習具有一定積極作用。在漢字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以字形作為突破口,通過字音結合使學生對漢字讀法、寫法有正確認知,盡量減少低年級小學生錯讀、錯誤書寫發(fā)生情況。同時,教師需要將漢字字形與字義結合,使學生對漢字有更加深入的了解[2]。比如在“采”字字形教學方面,可以將字形拆分成上下結構,上部結構比作手爪,下部結構為木,手抓木枝便構成了“采”。在漢字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從字形、字義、字音任何一方面聯合其他兩點,幫助學生掌握漢字寫法、讀法與用法,從而提升低年級小學生漢字認知能力與學習效率。比如在鳥字旁漢字“鴨、雞、鵝”等漢字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工具展示漢字內容,通過禽獸圖形進行漢字讀音、字形教學,加深學生在特殊結構形、聲漢字方面記憶。
2.2符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
從學生個體差異來看,不同學生在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學習方面可能會存在認知差異問題。因此,教師在識字教學過程中必須重視學生差異性問題,教學內容需要符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小學低年級階段的小學生比較好動,識字教學過程中注意力集中時間想較多。教師在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過程中結合小學生好動特點,對學生學習認知規(guī)律進行了解。在識字教學前,教師首先需要對低年級小學生認知基礎進行了解,然后通過識字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從簡到繁,從易到難,逐步提升小學生識字能力。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方面,教師不僅需要教低年級小學生識字,還要對漢字字義、字形與和字音等進行介紹,使學生對漢字有系統了解。為了方面低年級小學生記憶,教師需要在識字教學過程中進行經驗規(guī)律總結,盡量減少識字難度,提高學生漢字學習主動性與記憶能力。例如在漢字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一些字形比較相似的漢字集中在儀器進行對比教學,便于小學生辨別漢字和記住字形,比如“淚-汩”、“土-王”或者“冰-水”等。新課程理念下,教師需要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低年級小學生方面,從小學生認知角度、性格特點與差異性等方面進行教學規(guī)律總結,盡量減少教學難度,從而發(fā)揮學生學習主動性,幫助學生養(yǎng)成自主學習能力。
2.3提高課堂教學趣味性
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應注重教學方法多元化發(fā)展,通過各種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應用提高課堂教學趣味性,吸引小學生注意力。在小學語文基礎教育過程中,需要對低年級小學生能力進行全面考察,因此,傳統教學方法難以達到新課改要求,需要對原有教學模式進行創(chuàng)新應用。在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游戲化教學方法滿足小學生心理需求,在游戲活動中開展?jié)h字教學,使學生在游戲、娛樂體驗中認識漢字,從而提高學生漢字學習興趣。比如在一年級小學生漢字學習方面,教師可以根據鳥、口、耳、羊等漢字組織識字比賽活動,由學生進行漢字識別對抗。在漢字識別比賽活動中,教師可以對低年級小學生漢字認知能力與反應能力進行了解。趣味教學是釋放低年級小學生天性的有效教師手段之一,對學生漢字學習具有一定引導作用,能夠激發(fā)學生思維能力,具有一定實踐應用價值。
3.結語
綜上可知,識字教學是低年級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一部分,主要為小學生語文學習奠定基礎。在識字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遵循新課程理念,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教學目標等方面進行改革創(chuàng)新,激發(fā)低年級小學生漢字識別、認知能力等,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因此,教師在識字教學中需要重視學生主體,從低年級小學生心理特點、天性、思維等方面進行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研究,提高學生漢字記憶、理解與讀寫能力等。
參考文獻:
[1]馬艷華.淺析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的困境與解決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4(S2)
[2]鄭國芹.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優(yōu)化評價方式探微[J].中國校外教育.201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