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玲
摘 要:高職語文課程與中學語文課程在教學目的、方法、內容等方面均具有一定的延續(xù)性??梢哉f,高職語文課程并不是獨立存在的學科課程,與中學語文教學體系具有內在聯(lián)系。然而,在實踐過程中,高職語文與中學語文在某些方面還是存在一定的差異性。這就使得高職語文與中學語文在銜接方面存在阻礙,亟待解決。針對于此,文章主要根據(jù)高職語文與中學語文的課程性質,說明高職語文與中學語文存在的銜接問題,并加以解決,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職語文;中學語文;教學手段;銜接手段
高職是高等職業(yè)院校的簡稱。招生對象主要面向普通高中畢業(yè)生、中職畢業(yè)生、往屆高中畢業(yè)生以及社會考生等學習群體。語文課程作為學生提升語文素養(yǎng)的必修課程,逐漸得到各大院校的高度重視,尤其是高職院校。隨著高職語文課程開設力度的不斷加強,呈現(xiàn)出的教學問題也就愈加明顯。主要表現(xiàn)為:高職語文教學內容定位不準,難以向學生講述合理的教學內容;高職語文教學手段缺乏合理性,教學過程呈現(xiàn)出的教學問題較為凸顯。針對于此,從事于高職語文教學的工作人員必須加強對語文課程的研究力度,最好結合高職語文與中學語文之間的關聯(lián)性,提出加強高職語文教學水平的相關措施,提升高職語文教學水平。
1 高職語文與中學語文課程性質與目標之間存在的銜接問題
雖然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高職招生生源比本科招生生源顯得復雜得多,可以根據(jù)招生渠道的不同,分為普通高考生源、對口單招生源以及自主招生生源等三個主體渠道,但是就總體情況來看,多數(shù)學生接受過中學教育,學習程度方面并無明顯差異[1]。因此可以說,全面探究高職語文與中學語文之間存在的銜接問題具有重要的意義,值得研究與推廣。
1.1 課程性質存在的銜接問題
語文屬于全過程教育,從幼兒階段貫穿到大學階段,甚至終身,屬于我國教學體系中的重點課程。結合以往的教學來看,中小學語文主要以傳授語文基礎知識和培養(yǎng)語文表達能力為主要的教學目標。在課程性質方面,《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等相關規(guī)范有明確說明,即“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是對語文課程性質的主要界定內容。雖然高職語文整體上歸于大學語文教學課程,與中學語文課程的主體內容存在差異,但是二者語文課程性質的相關界定仍是相同的,始終保持不變。基本上都是通過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與綜合運用能力強化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單憑這一點上來看,高職語文與中學語文在課程性質的銜接方面并無明顯阻礙,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1.2 教學目標存在的銜接問題
高職教育在教學目標的制定方面與以往語文教學目標具有一定的差異性。高職語文教學目標側重于培養(yǎng)專業(yè)型技術人才,致力于滿足各個職業(yè)的實際需求,并強調語文學習的實用性。而不同職業(yè)之間存在差異性,如在口語表達與寫作要求方面均不同,這就要求教師人員應該結合本專業(yè)的課程學習制定語文學科教學內容,確保語文教學目標的順利完成[2]。
舉個例子來說,現(xiàn)階段高職院校根據(jù)市場經濟與需求的發(fā)展趨勢,增設不同類型的專業(yè),如企業(yè)管理、市場營銷、水電水利等,而每個專業(yè)的主修課程內容具有明顯差別。在這里,本人建議高職語文教學應該摒棄中學語文教學目標,制定符合自身專業(yè)特點的教學目標,做好目標與內容方面的銜接,確保各個專業(yè)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能夠得以有效提升。
2 高職語文與中學語文課程內容之間存在的銜接問題
課程內容的銜接問題主要包括體系與范文、開課形式兩個主體部分。在這里,本人選擇其中的幾本教材內容作為論述的依據(jù),僅供參考。徐中玉主編的《大學語文(高職版)》教材主要包括六個方面,分別為:學習提示、課文、思考與練習、評點、附錄以及相關鏈接等六個方面[3]。教材主要以中國古代詩歌、現(xiàn)當代詩歌,或者是相關散文作為范文內容。在正式講解課文之前,教師需要事先將課文的藝術特點、創(chuàng)作背景等內容進行闡述,目的在于讓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的主體內容,完成學習提示工作。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思考與練習有利于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符合素質教育觀念。
評點主要是指利用點到為止的文字內容對課文的主體內容進行詳細概述,并結合節(jié)選的文字內容闡明文章體現(xiàn)的藝術特點與藝術特色。從這一點看,高職語文與中學語文在部分內容的教學方法與講解方面,還是具有一定相似性的,都是讓學生對文本內容進行獨立思考,從中發(fā)現(xiàn)文章的內涵特點、真情實感等。但是從實際上來看,中學語文教學內容涵蓋的內容大體上是無明顯變化的,而高職語文教學涵蓋的內容更加豐富,尤其是寫作單元的講解方面。舉個例子來說,高職語文在寫作文體方面,可以具體劃分為散文、公文、申論等,這與中學語文寫作方式具有明顯差別。
除此之外,高職語文在選文方面比較側重于選取文學,而中學語文比較側重于選取文章。但是結合現(xiàn)階段的教學內容來看,高職語文在選文方面與中學語文存在一定重復性。如孫昕光編著的教材中,《蜀道難》、《聲聲慢》等篇目與中學語文教材重復,像《雨巷》、《再別康橋》等耳熟能詳?shù)奈谋疽捕汲霈F(xiàn)于高職語文當中[4]。在這里并不是排斥這些文本,而是建議編者可以在原有基礎上進行合理改進,給學生一種全新的學習感受,保持新鮮感。值得注意的是,在進行具體銜接的過程中,高職學校方面應該結合不同專業(yè)學生的語文需求,制定教學內容側重點,如音樂專業(yè)的學生可以增設像《琵琶行》等與音樂有關的文本內容,結合學生的專業(yè)特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3 高職語文與中學語文教學方法與評價之間存在的銜接問題
3.1 教學方法存在的銜接問題
就高職學生整體而言,入學時的高考分數(shù)整體偏低,且多數(shù)學生不喜歡學習。如果高職語文教師仍舊沿用中學教學模式施以教學,很容易使得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喪失學習興趣,無法達到教學效果、無法提高語文成績。因此,要求高職語文教師在教學方法上應該注重與中學語文教學的銜接問題,不能完全照搬照抄中學語文教學模式,應該做到取其精華、棄其糟粕。
且從學生角度來講,高職教育可以視為成人教育,學生應該獲得更多獨立思考的空間與能力,不能再完全依照教材內容進行“滿堂灌式”學習,可以適當?shù)剡M行創(chuàng)新。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進一步明確學習語文的真正目的,可以適當?shù)亟Y合本專業(yè)職業(yè)規(guī)劃的方向,學習符合本專業(yè)特點的語文知識,既提升專業(yè)知識的掌握能力,又提升語文知識的掌握能力[5]。
3.2 教學評價存在的銜接問題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等規(guī)范對中學語文的評價建議為,語文課程評價體系必須突出語文教學的整體性與綜合性,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三個方面體現(xiàn)語文的教學價值。但是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局限,中學語文與高中語文在教學評價方面多以考試成績?yōu)橹?,無法體現(xiàn)出素質教育對于語文評價的相關要求。針對于此,本人建議高職語文應該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突出語文教學價值,致力于提升高職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促進學生個體的全面發(fā)展。
4 結論
總而言之,高職語文并不是完全獨立存在的學科科目,它以中學語文為教學基礎,充分融合中學語文教學性質與教學目的,致力于優(yōu)化自身的教學手段與模式。結合以往的教學經驗來看,高職語文在教學評價體系方面存在一定的特性,與中學語文的教學評價體系具有差異性。為了進一步提升高職語文的教學水平,教學人員應該針對現(xiàn)階段高職語文與中學語文存在的銜接問題進行實踐研究,優(yōu)化高職語文教學手段,促進高職語文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更加契合學生的職業(yè)需求。
參考文獻
[1]韓秋.基于職業(yè)核心能力的高職語文課程改革[J].教育與職業(yè),2015(05):153-154.
[2]李淑芬.高職語文教育專業(yè)學生專業(yè)素養(yǎng)的建構與培養(yǎng)[J].職教論壇,2013(32):47-49.
[3]莫艷萍,楊小鳳.高職語文教學現(xiàn)狀及教改新探[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1,32(08):156-158.
[4]王燕.對高職語文課程轉型的思考與實踐[J].中國成人教育,2010(01):155-156.
[5]馬莉莉.基于職業(yè)核心能力培養(yǎng)的高職語文教學探索[J].濟南職業(yè)學院學報,2012(04):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