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發(fā)云
摘要:初中化學學科課程應突出基礎性和啟蒙性,是有情景、重探究、可實踐、講實用、會創(chuàng)造的學科?!岸嗖驶瘜W”課程從學科特色出發(fā),以學科價值的視角去認識課程,以學生培養(yǎng)的目標去建構課程,以資源整合的方法來開發(fā)課程。課程主張充分理解核心知識,著重培養(yǎng)問題意識,構建科學創(chuàng)新思維,鑄就學科獨特文化。讓孩子用化學的眼光看世界,回歸實踐現場,體驗化學學科的魅力,學習真實的、有用的、有價值的化學。
關鍵詞:初中化學;課程設計;教學主張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18)10B-0016-05
培育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要從研究學生特質出發(fā),設計好學科課程,讓學生在課程中成長。隨著以核心素養(yǎng)為主要特征的課程改革不斷深化,課程類型選擇豐富,內容資源整合重組,課堂實施漸進而動,評價導向多元激勵[1]?;谶@樣的認知,學校立足校本化建構“多彩化學”學科課程,在培養(yǎng)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過程中,強化學生認知、合作、創(chuàng)新和職業(yè)等關鍵能力。
一、“多彩化學”的精神氣質:用化學的眼光看世界
化學教育家王星拱先生提倡化學教育要“創(chuàng)進物質,奮發(fā)精神”?;瘜W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認識和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及其應用的一門基礎自然科學學科。初中化學課程是科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要引導學生更全面、客觀地認識物質世界的變化規(guī)律,還要突出學科的基礎性和啟蒙性。
“多彩化學”就是遵循學生認知規(guī)律,回歸生動活潑的學習現場,學習有價值的、真實有用的化學,讓學生學會用化學的眼光看世界,充分理解學科核心知識、著重培養(yǎng)問題解決能力,構建科學理性創(chuàng)新思維,鑄就學科獨特品質文化,以此來發(fā)展“宏微結合、分類表征、變化守恒、模型認知、實驗探究、綠色運用”學科核心素養(yǎng)。
1.符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
教師應研究學生發(fā)展階段的需要和可能性,辯證地處理好社會需要、課程內容和學生個性發(fā)展的關系,把課程內容的邏輯順序和學生生長的心理順序融合起來,為學生未來發(fā)展提供所需的最基礎、最核心的知識。
初中化學本就“多彩”,學生對于物質的認識很大程度上就依賴于感性的顏色,如固體顏色(黑色的二氧化錳、紅色的磷)、沉淀反應(紅褐色的氫氧化鐵、磚紅色的氧化亞銅)、焰色反應(紅色的鈣,綠色的銅)、溶液反應(藍色的硫酸銅、紫色的高錳酸鉀),教師課上的創(chuàng)新實驗(氨氣和二氧化碳所做的紅色噴泉、自制的紫甘藍指示劑)等,這些來自課本的“五顏六色”的內容,突出課程設計的知識性和基礎性。
2.提升學科價值
從通識教育的要求出發(fā),我們應通過課程讓學生了解化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化學對提高自身的科學素養(yǎng)、更好地適應現代社會的重要意義。
化學是有情景的學科,化學學習必須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fā),在熟悉的生活情景、特定的問題情境中學習化學,融通“科學世界”和“生活世界”,讓學生感受身邊有趣的、真實的、有用的化學?;瘜W是重探究的科學,化學學習以實驗為基礎,倡導科學探究的方式,在“做科學”的探究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知識的形成、相互聯系和應用過程中養(yǎng)成科學的態(tài)度?;瘜W是可實踐的學科,開放學校和社會的接口,在學校的符號世界與社會的真實世界之間搭建橋梁,充分利用社會教育資源,把化學的課堂延伸到社會領域,實現知識與生活的有效連接,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瘜W是講實用的學科,化學學習要從物質認識、物質轉化、物質運用的角度去認知,引導學生認識化學與自然環(huán)境、人類社會資源、生命科學的關系,使學生在面臨和處理與化學有關的社會問題時,能做出更科學、更理智的思考和判斷,既學會認知自我內在,又學會探索外在環(huán)境,儲備未來必備的職業(yè)素養(yǎng)。化學是會創(chuàng)造的學科,化學作為一門研究物質和創(chuàng)造物質的學科,要從化學的角度更好地去認識世界、改造世界和保護世界,促進社會的進步和文明,領悟化學學科的價值,培養(yǎng)科學精神和社會責任感。
二、“多彩化學”的應然姿態(tài):深化重組,滿足多元需求
“多彩化學”課程設計通過基礎課程校本化來發(fā)展學生必備的化學基礎知識和技能,通過拓展課程多樣化來滿足學生個性發(fā)展,通過實驗探究活動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究過程,促進學習方式的轉變。
1.課程年段設置
在七年級的教學中,我們以“我們愛科學”為主題,探尋學科科普知識,開展科技講座,把化學學科知識整合到綜合實踐課中,設計綜合性的主題實踐活動;在八年級的教學中,我們以“趣味實驗”為主,開發(fā)生活中的20個趣味化學實驗來了解生活中的化學,進行化學發(fā)展簡史和化學前沿科技的研究性學習等;在九年級的教學中,我們在滬教版九年級化學基礎課程校本化實施的同時,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拓展性課程,具體見表1。
2.課程內容設置
基于初中化學學科課程標準、學科核心素養(yǎng)、學生發(fā)展特點以及學生培養(yǎng)目標,課程圖譜分為“化學與自然、化學與科技、化學與社會、化學與生活、化學與探究”五大類別(見圖1)?!岸嗖驶瘜W”為學生提供豐富且有特色的化學學科課程群,滿足不同潛質學生的發(fā)展需要,追求學生的個性特色,為學生自主學習、個性發(fā)展創(chuàng)造前提。具體的課程結構群見表2和圖2。
“多彩化學”課程開發(fā)注重回歸生活和社會現場,確立一種新的課程生態(tài)觀。注重科學性、趣味性、知識性、實踐性、地方性特征[2],從學生的生活情境和已有經驗出發(fā),關注社會熱點問題,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觀察、感受和思考,將日常生活中的所見所聞與抽象的化學知識結合起來,鼓勵學生用自己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在課程中積極開發(fā)探究性實驗,激發(fā)學習化學的熱情。
三、“多彩化學”的品質發(fā)展:回歸現場,基于情景探究
分析和挖掘化學知識形成的背景、過程、應用與聯系,就是引導學生思維和認識不斷深入發(fā)展的過程。教師設計好具有思考價值的問題后,要在對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和教材內容全面、科學分析的基礎上,創(chuàng)設問題呈現的情景,使學生能在問題情景中產生認知沖突,通過積極思維和探索從“沖突”中走出來[3]。為此,“多彩化學”課程實施從“課堂顯精彩、小組重合作、活動搭平臺、實踐多體驗”等方面,讓學生回歸現場,學有價值、真實有用的化學。
1.構建“多彩課堂”,彰顯課堂精彩
“多彩課堂”課程為學生設計發(fā)展的臺階,讓學生在特定的任務或真實而有意義的情景中,通過實驗設計、實驗論證等科學探究過程,進入學習現場,提升學習的主動性、有效的互動性、過程的實踐性、知識的理解性和良好的組織性。同時構建學習共同體,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學習有情景、有邏輯、有思維的化學,具體課堂模型見圖3。
“多彩課堂”課程引導教師從學科教學走向學科教育,探索實驗課、探究課、講授課、講練結合課、數字化合作學習、互聯網+化學等不同課型,探索演示實驗、分組實驗、探究實驗、趣味實驗、創(chuàng)新實驗等實驗方式,鼓勵教師運用自己的情智,進行多角度、多樣化地設計,使學生情智交融,協(xié)調發(fā)展,創(chuàng)設“激情、智慧、分享、生長”的課堂文化,課堂核心要素見圖4。
“多彩化學”課程嘗試靈活多樣的學習方式,探索“分層走班”的教學模式。根據學生的認知和發(fā)展水平由低到高設置C1、C2、C3三類分層課程,C1注重核心知識的學習指導,C2注重化學實驗方法設計指導,C3開展證據推理的教學等,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
“多彩課堂”課程拓展多樣化的評價途徑,增強學生的自信和自由,讓學生發(fā)現自己的進步,采用質性評價和量性評價相結合的多重評價方式,實現教學的最優(yōu)化。
2.建設興趣小組,加強團隊合作
我們根據興趣小組的研究內容和學生興趣細分為化學尋訪小組、化學思維小組、化學創(chuàng)客小組、化學史研究小組等。興趣小組實行多元評價方式,著重關注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識,讓學生學會傾聽、協(xié)作、分享,能體驗活動過程的愉悅,能提出有意義的問題或能發(fā)表個人見解。
3.創(chuàng)立學科節(jié)日,搭建活動平臺
我們在每年的第二學期創(chuàng)設化學“學科節(jié)”,讓化學像空氣一樣彌漫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包括“24中杯”化學大師挑戰(zhàn)賽、化學實驗展播、儀器組裝大賽、實驗創(chuàng)新設計、化學趣味實驗系列、化學科普小論文等。學科節(jié)活動由學生自己組織,以學生參與、評價為主,設立團體獎和個人單項獎等。
4.發(fā)揮優(yōu)勢資源,重在親身體驗
我們發(fā)揮資源優(yōu)勢,用好自然資源、文化資源、科技資源和企事業(yè)單位資源的育人功能,充分開發(fā)人的資源、物的資源和時空資源。我們將“多彩化學”課堂延伸到社會領域,加強知識的實用性、應用性研究,開發(fā)社會化資源,構建學習共同體。我們帶領學生走進化工企業(yè)和單位進行實地學習和調研,借助實地資源與書本上的知識、技能有機聯系起來,并與課堂教學關聯,促進學生認識到化學的獨特價值,提升學習品質,內容見表3。
“多彩化學”還將《“多彩化學”15條》作為學科課程建設指導意見,舉辦區(qū)域合作論壇,如“名師與化學”“化學公開課”等系列活動,邀請化學專家學者、省市化學名師、優(yōu)秀畢業(yè)生來?;顒?,分享智慧,使得教師視野有寬度,思想有深度,理論有高度。
參考文獻:
[1]楊九詮.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三十人談[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7:202-203.
[2]史寧中.推進基于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改革[J].中小學管理, 2016(2):19-21.
[3]吳星.對高中化學核心素養(yǎng)的認識[R].常州:常州市教育科學院, 2016.
責任編輯:趙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