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昌華
【摘 要】 美讀是一種高層次的語文閱讀方法。美讀的目的在于傳達語文課文所蘊含的美,獲得美感,引起共鳴,從而發(fā)展語文閱讀能力。
【關(guān)鍵詞】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語感訓練;美讀能力
語文閱讀教學,關(guān)鍵還在于讀。但是,現(xiàn)在許多中小學生讀課文還停留在唱讀、念讀狀態(tài)。在新課標的背景下,語文閱讀教學培養(yǎng)美讀能力十分重要。
一、美讀的意義
美讀是一種高層次的語文閱讀方法。美讀的目的在于傳達語文課文所蘊含的美,獲得美感,引起共鳴,從而發(fā)展語文閱讀能力。
就語文課文的閱讀教學而言,它既是一種工具性的把握活動,又是一種思想性的認識活動,同時還有一種審美性的感受活動,因此它就具有智育功能、德育功能,同時還有美育功能。
二、美讀的方法
1. 提倡吟誦
吟誦實際上就是中國古代人們學習語文的一種美讀方法。為什么反復誦讀吟詠會“口頷涎流,滋味無窮”呢?因為吟誦時與作者的心靈感通了,產(chǎn)生了強烈的共鳴。吟誦時把課文的美與學生領(lǐng)悟到的美融合在一起,所以“誦之不輟,其境愈熟,其味愈長?!比~圣陶先生認為“吟誦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種學習方法”。古人就是以吟哦誦讀、涵泳咀嚼的美讀方法學好了語文,似未見今天這樣的條分縷析。
2. 注重語感
所謂語感,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就是對語言文字的情緒情感性的直覺領(lǐng)悟能力。所謂直覺領(lǐng)悟,就是對客體的直接領(lǐng)悟。夏丏尊先生說:“一般作教師的……對于文字應(yīng)有靈敏的感覺。姑且名這感覺為‘語感。在‘語感敏銳的人心里,‘赤不能只解作‘紅色,‘夜不能只解作‘晝的反對吧……見了‘新綠二字,就會感到希望煥然的造化之工,少年的氣概等說不盡的情趣。見了‘落葉二字,就會感到無常、寂寥等說不盡的詩味吧?!薄靶戮G”“落葉”作為語言文字,表面上不過是一種形式符號,但蘊含著種種“情趣”或“詩味”,這些情趣與詩味,實在是語言文字的種種神韻、種種情感意向因素,也是一種審美因素。
3. 調(diào)動想象
人們通過想象活動,把自己的情感熔鑄到感知的對象中去,從而加深對客觀事物的認識與理解,也加強著審美感受。美讀的好處在于與作者的心靈感通,引起對作品的情感共鳴。情感是始終伴隨著聯(lián)想與想象的,調(diào)動起聯(lián)想與想象,也就調(diào)動了審美情感。首先,要調(diào)動起學生生活經(jīng)驗的參與。只有調(diào)動起了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特別是審美經(jīng)驗,產(chǎn)生了聯(lián)想想象,對語言文字的感受才會產(chǎn)生相應(yīng)的美,美讀便有了可能。
綜上所述,提升學生精神境界的美讀教學,具有精神高尚的人文價值。能把作者的感情傳達出來,把無聲的文字化為有聲的語言,把儲存信息的符號載體還原成作者所要傳達的真情實感,使作品中的人物情景躍出紙面,使學生進入角色,與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分擔喜怒哀樂,讓學生在情感的震撼中領(lǐng)會作者崇高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高尚的情操,獲得情感的濡染、精神的提升與靈魂的凈化,從而潛移默化地提升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 葉圣陶. 語文教育論集(上冊)[M]. 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
[2] 蘇霍姆林斯基. 給教師的建議[M]. 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
[3] 王坤慶. 精神與教育[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