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志愿
摘 要:隨著社會現(xiàn)代化進程的不斷加快,留守兒童的問題也愈加突出。由于農村留守兒童問題在整個基礎性教育工作中始終處于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上,也引起了社會各界廣泛的關注。小學班主任在管理留守兒童的時候,應該選擇合適的方式,為留守兒童創(chuàng)造一個穩(wěn)定的生活與學習環(huán)境。文章介紹了農村小學班主任在留守兒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一些具體的措施,以期為小學班主任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農村小學;留守兒童;管理工作
一、農村小學班主任在留守兒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教師的教學方式太過于落后,班級管理制度過于隨意
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大部分學生的父母都外出工作,而孩子們都是與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生活,但由于老人的年齡比較大,思想觀念比較陳舊,管理方式上也比較落后,這就導致留守兒童自小就養(yǎng)成了許多不好的習慣。而班主任在管理的時候,僅將工作重點放在后進生身上,過多地使用批評教育的方式,再加上部分班主任往往看重的只是學生的成績,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對他們的思想品德與心理教育,這就導致留守兒童產生了逆反心理。
2.留守兒童的心理素質差,思想品行不健全
對小學階段學生的成長,家庭教育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留守兒童長時間由爺爺奶奶照顧,缺乏家庭溫暖就導致其非常容易出現(xiàn)一些心理上的問題。其中心理素質差就是一種體現(xiàn),如極度缺乏安全感,不愿意和別人過多地交流,甚至有的孩子還會產生逆反心理,很難融入班集體中,這不僅不利于班主任的管理,也影響了學生未來的發(fā)展。在沒有父母管教的情況下,爺爺奶奶的教育過于溺愛,而留守學生在學校中經(jīng)常違反紀律,如果不嚴加管教,很容易就走上一條不健康的道路。
3.教師的工作方式簡單,忽視了對留守兒童能力的培養(yǎng)
農村小學的班主任,有一部分是來自農村,他們接觸到的教育思想與教育方式太少且教育理念滯后,很多還沿用著傳統(tǒng)、落后的教育方式,這就導致學生沒有辦法成為學習的主體,參與到班級管理的機會也是非常少的。小學雖然不會受到升學壓力的影響,但是在這種大環(huán)境下,班主任更為重視的僅僅是學生的成績,這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對他們能力的培養(yǎng),不利于留守兒童的長遠發(fā)展。
4.受到多方面的影響,導致管理的難度升級
農村受教育人口數(shù)量和城市相比更少,社會風氣也要較差,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僅僅是根據(jù)自身的主觀判斷,憑借自身的經(jīng)驗與主觀意識,在缺乏一個明確目標的情況下,沒有選擇合適的班級管理方式。同時受到社會、家庭等多方面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農村小學班主任對留守兒童管理的難度。
二、農村小學班主任留守兒童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
1.根據(jù)留守兒童自身的特點,選擇合適的管理方式
農村留守兒童的家境情況不同,所經(jīng)歷的事情也各不相同,這就需要小學班主任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整體掌握,全面了解學生的個人情況,正確分析,然后對癥下藥。對于成績比較好的學生,班主任應該給予他們正確的引導,在學習方面要更為嚴格,鼓勵他們參加班級競選或者參加一些征文活動等,另外還要幫助成績比較差的學生,督促其不斷努力。而對于部分學習成績、個人習慣較差的學生而言,班主任應該以鼓勵的方式為主,盡量發(fā)現(xiàn)他們身上存在的閃光點,讓他們可以逐漸改掉這些缺點。
而在班級管理上,班主任可以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選擇合適的班干部。通常情況下,農村班主任會選擇成績比較好的學生做班干部,而這種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并不代表他們的管理能力也同樣突出,所以,教師盡量采用民主選舉的方式,可以讓學生通過推薦或者是投票的方式,選擇適合的班干部。
2.班主任要積極組織集體活動,增強學生的心理素質
班主任在整個教育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留守兒童的父母長時間不在身邊,導致大多數(shù)留守兒童都缺乏安全感,與外界的交流也比較少。因此,班主任可以開展一些集體活動,著重考慮到整個集體的感受,進一步增強留守兒童與外界的交流。為了進一步促進同學間的溝通與交流,班主任要征求班級中大多數(shù)學生的意見,構建不同類型的活動。
例如,班主任可以利用課外活動的時間,在操場上進行心理教育,讓學生自由發(fā)表自己的想法與感受,讓他們感受班主任的關心與愛護。例如,某農村小學為留守兒童組織了各種各樣的集體性活動,并以農村小學少年宮的形式,定期開展樂器、書法和棋藝等活動,極大地豐富了學生們的課余生活。因此班主任應以一個正確的方式積極引導學生健康發(fā)展,不斷增強其班級榮譽和凝聚力,讓學生都能形成一個正確的思想觀念,消除其中的不平等,確保留守兒童健康成長。
3.提高班主任的綜合素質,重視對留守兒童能力的培養(yǎng)
教師的綜合素養(yǎng)對學生的成長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尤其是農村小學班主任必須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與人格魅力,更新自身的管理理念,多與一些優(yōu)秀的教師積極交流,吸取經(jīng)驗。例如,在某項針對小學班主任的培訓活動中,學??梢苑e極構建適應當?shù)鼗A性教育改革和發(fā)展需求的小學教師運行機制,積極推進教育優(yōu)質的均衡發(fā)展,努力構建具有學校特色、層次合理的現(xiàn)代化教育體系。各個鄉(xiāng)鎮(zhèn)小學根據(jù)實際情況,在培訓內容上做到豐富多彩、形式多樣,主要以提高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為主,促進教師與教師之間的互動式研討,讓小學班主任有一個更為充分的條件來增強對留守兒童的管理。因此班主任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個人成績,還要培養(yǎng)他們的道德素養(yǎng),加強對留守兒童心理教育,記錄好學生父母的聯(lián)系方式與家庭情況,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教育。班主任要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自身的優(yōu)點,理性地對待他們的錯誤。只有這樣,才能激發(fā)起他們的潛能,為其以后的教育教學打下基礎。
4.加強與社會、家庭等多方面的聯(lián)系,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健康的環(huán)境
對留守兒童的管理教育,如果僅僅是依靠班主任這是遠遠不夠的,除了學校,家庭也是學生活動的重要場所,這就需要教師將學校與家庭聯(lián)系在一起。在周末或者暑假的時候,班主任可以到學生家中了解情況,幫助他們解決問題。班主任也可以成為學生家長與孩子之間溝通的橋梁,不定期地向學生家長報孩子的學習情況,并適當?shù)馗嬖V他們,要加強和子女的聯(lián)系。而在課下,班主任也要對留守兒童進行談心教育,告訴他們,父母在外辛苦地工作,是為了讓他們有更好的生活,這種方式能夠化解學生與父母之間的疏遠感。同時,學校也可以邀請一些優(yōu)秀的專家來學校進行演講,這對學生有著非常大的幫助。因此通過關注、建立農村留守兒童教育與監(jiān)護體系,可以調動可利用的教育資源,營造出一種和諧友愛的氛圍,為小學生的成長提供一個健康的環(huán)境。
綜上所述,留守兒童管理問題是一種比較突出的社會性問題,管理并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需要教育人員、家庭和社會共同的努力。因此教育工作者要跟隨時代的發(fā)展,在不斷實踐中總結經(jīng)驗,為培養(yǎng)合格、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而不懈奮斗。
參考文獻:
[1]程志超,張 濤.農村留守兒童權益保護政策研究[J].東岳論叢,2016,37(2):97-102.
[2]石蘭月.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成效、問題與對策[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43(3):91-95.
[3]和學新,李 楠.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及其政策分析[J].當代教育與文化,2018,10(1):100-110.
[4]明庭興. 社會工作對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的介入[J].湖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7(4):6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