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園園
摘 要:隨著山西省中考改革持續(xù)變化,社會實踐活動越來越受到重視。它作為學校教育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有利于完成中學課程三維目標,有利于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然而,在實際中,社會實踐活動卻重重受阻。文章以呂梁某中學為例,對初中二年級社會實踐活動的實施現(xiàn)狀進行問卷調(diào)查,基于社會實踐活動的重要意義,從學校、學生、家長角度入手,提出相應的建議,以期提升社會實踐活動的實效性。
關鍵詞:中學社會實踐活動;現(xiàn)狀分析;建議
對于社會實踐活動的含義理解,說法眾多,文章更加愿意采用劉秋梅對中學社會實踐活動的定義,她認為社會實踐活動是學校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學生走出校園、走向社會,在學生主動了解社會聯(lián)系群眾、參與并服務于社會的實踐活動中,不斷提高思想品德和完善個性發(fā)展的過程。
一、現(xiàn)狀調(diào)查
(一)你對學校組織的社會實踐活動感興趣嗎?調(diào)查表明:面對日復一日枯燥的課堂學習,89%的學生對社會實踐活動很感興趣,6%的學生對社會實踐活動沒有興趣,有5%無法辨別說不清楚。
(二)學校組織社會實踐活動有什么意義?調(diào)查表明:55%的學生認識到社會實踐活動不僅僅是走個過場、變相旅游,它對身心具有積極的鍛煉意義。33%的學生認為該活動是變相旅游;12%的學生認為好像在走過場。說明學校在組織實施過程中,沒有將活動目的、活動意義貫徹落實到位。
(三)你為什么要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調(diào)查表明:84%的學生是不得不聽從學校安排才參加社會實踐活動,13%的學生認為該活動可以充實生活,使生活絢麗多彩;3%的學生沒有把實踐活動與服務社會聯(lián)想到一起。
(四)本年級組織過幾次社會實踐活動?調(diào)查表明:95%的同學認為寒暑假的社會實踐活動才屬于真正意義的社會實踐活動,5%的同學認為平常的某些活動也屬于社會實踐活動,表明學生沒有真正理解社會實踐活動的含義。
(五)社會實踐活動中遇到的最大困難是什么?調(diào)查表明:47%的學生主要在操作方面遇到了困難,老師或家長缺乏足夠的指導,24%的學生缺乏家長的支持,沒有家長支持就沒有家長指導,說明部分家長理念欠缺,思想落后,29%的學生由于其它原因。
(六)認為社會實踐活動對你的學習有幫助嗎?調(diào)查表明:57%的學生認為社會實踐活動對自己學習有幫助,23%的則認為完全沒有幫助,剩下10%的學生不能很好認識。
(七)你喜歡哪種類型的社會實踐活動?調(diào)查表明:55%的學生喜歡參觀訪問類,說明大多數(shù)學生喜歡舒適、輕松的實踐方式,習慣于接受式學習。3%的學生喜歡勞動體驗類,說明學生勞動積極性不高,比較懶惰。
(八)學校對社會實踐活動的評價方式主要是什么?調(diào)查表明:62%采取展覽評價方式,38%則采用口頭評價,說明學校評價方式單一,對學生在活動中的表現(xiàn)不夠關注,沒有對學生全面評價。
(九)關于評價方式,你滿意嗎?調(diào)查表明:58%的學生不滿意現(xiàn)有的評價方式,說明該校評價體系不夠完善,沒有考慮大多數(shù)學生的意見。
(十)社會實踐活動評價主體是誰?調(diào)查表明:學校舉行的社會實踐活動無一例外全部由校方或老師來評價,說明評價主體單一,評價較為主觀。
二、存在問題
(一)目的、意義落實不到位。學校前期宣傳、中期指導、后期強化工作不夠?qū)崒е履康?、意義落實不到位。通過訪問個別老師,得知學校在舉行社會實踐活動前只通知學生帶好相關的衣物、水等物品,至于活動場地的選擇、活動目的則是在臨走前或是剛到達后草草介紹一番,最終使社會實踐活動差強人意。
(二)缺少指導,不易操作。以該中學某次活動安排為例:請你查閱相關資料,從行政訴訟、民事訴訟或刑事訴訟(分刑事自訴、刑事公訴)中選取一個,按照庭審程序設計一個完整的模擬法庭劇本(要考慮出庭人員、庭審程序、包括法庭布置等內(nèi)容),開學后將擇優(yōu)進行模擬法庭展示。對于初二年級學生來講,無論是智力還是體力、能力方面實施難度都相當大,即便有老師帶領也不易完成。
(三)評價不夠合理,沒有起到促進作用。2011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中關于評價方式提出以下建議:要求教師注意觀察學生在日常學習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情感、態(tài)度、能力和行為并記錄,作為對學生評價的依據(jù)。該校中,評價方式守舊,模式僵化,多數(shù)以展覽為主,且評價結果都不納入成績。評價主體單一。
三、建議
學校層面。學校是活動的主要組織者、策劃者,而校長作為學校的首要管理者,其管理方式很大程度決定了學校的成敗。為此,應借助一些教育交流會、專家講座、培訓活動,強化管理人意識,提高其對社會實踐活動的地位和作用的認識,增強其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的主動性,并且加大對教師的指導。
學生層面。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如果活動主體的需要、興趣、愿望被滿足,那么活動也必將順利舉行。在社會實踐活動舉行之前,請學生列出想去的場所、實施形式等,再由有關教師結合學生興趣選出合適的社會實踐活動項目,學生在準備中也對活動的目的、任務、意義有了更深認識。
家長層面。家長作為社會實踐活動的支持者與付出者,在促進社會實踐活動順利進行中起著重要作用。認識來源于實踐,當學校組織社會實踐活動時不妨帶家長一起體驗感受。
參考文獻
[1] 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江蘇教育出版社,2008.
[2] 國務院辦公廳.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Z].2010.
[3] 鐘啟泉.綜合實踐活動:涵義、價值及其誤區(qū)[J].教育研究,2002.
[4] 劉秋梅.論中學社會實踐活動的德育功效[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5(06):7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