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麗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的不斷發(fā)展,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育模式已經無法適應當下不斷發(fā)展的社會和教育理念。而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這一要求的提出,要求小學語文教師不斷的結合自身發(fā)展的實際情況,研究“核心教養(yǎng)”要求之下的教學方法,以此來促使當前小學語文教育水平能夠跟得上社會發(fā)展的步伐。本文通過作者日常教學經驗實踐,對當下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做出了簡要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新課改的教學背景下,使得培養(yǎng)學生的目標和手段都發(fā)生了一定的改變,對于小學語文教育來說,現在的小學生均為“○○后”,自小受到家長親人的溺愛,學習過程中缺乏自主性,這就是典型的核心素養(yǎng)缺乏的表現。鑒于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教授學生語文基礎知識的同時,應該通過各種優(yōu)秀文化的灌輸實現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在此基礎上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fā)展。
一、什么是小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
語文核心素養(yǎng)主要包括:(1)語文基礎知識,語文基礎知識是核心素養(yǎng)教育的基礎;(2)豐富的語言知識積累,語文學科的學科特點等決定了學生必須具備大量的語言儲備,將量變演化為質變。除教材外廣泛閱讀課外書籍,增強語文知識的積累;(3)熟練的語言運用技能,語言技能運用次數多了就會轉化為語言能力,這就需要在大量的實踐應用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等能力。讓學生掌握更多的語言表達方式,增強語言理解能力。善于將自己的理念進行加工,提高語言表達能力;(4)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學的目的是更好地讓學生掌握相關技能,學會如何學習,需要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小學語文課堂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方法
(一)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者也。”教學不僅僅是教會學生課本知識,也在于“傳道”,也可以理解為學習的方法。小學生建立起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習各門學科的基礎。教師應該著力培養(yǎng)起學生科學的學習習慣。如:預習課文,不懂的知識求助工具書,認真讀書,寫讀書筆記,背誦好詞好句的習慣,等等。
(二)創(chuàng)新教法培養(yǎng)學生學習熱情
創(chuàng)新語文教學方法,轉變教師的主導地位,突出學生在課堂的主導性。在課堂中多以感悟思考類教學為主,讓學生發(fā)表自己對于課文的獨特感受與意見,發(fā)掘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閃光點,從而進行針對性的輔導教學。加強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鼓勵學生發(fā)表獨立見解以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例如《少年閏土》這一課的教學中,該文描寫了魯迅先生和童年玩伴閏土之間的故事,同時也成功地塑造了少年閏土淳樸勇敢的少年形象。教學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進行課文閱讀,并主動說出閱讀感受,除去一些常規(guī)問題的問答也會有學生提出些特別的觀點,如閏土作為一個孩子,為什么會有勇氣斗猹?教師對于學生問題的鼓勵和賞識有助于活躍學生的活躍性和敢于回答問題的勇氣。
(三)引導學生課外閱讀,豐富語言積累
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閱讀一直都是必不可少的因素,也是語言文字應用的一種表現形式。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知識,提高了自身的綜合素質,當學生具備了較強的閱讀能力后,反過來又能在閱讀中獲得體驗與感悟。語文是開放性的,在我們的生活中語文的應用無處不在。課外閱讀是小學語文課堂的課外延伸與拓展。例如學習完六年級上冊中《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這一課后,老師可以安排學生閱讀魯迅的其他作品,如《狂人日記》《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阿Q》等相關作品,了解作者生平和個人情感,更好地理解了課文的同時也拓展了知識面。為了確保小學生的閱讀量,教師首先應該認真挑選閱讀書籍,安排學生閱讀時間。也可以將課外閱讀活動穿插到教學活動中。為學生制訂科學、合理的閱讀計劃,加大閱讀訓練的力度,讓學生充分利用課余時間進行課外閱讀。將課外閱讀與小學語文完美地結合起來。閱讀的內容不僅要讀世界名著,也要接觸接觸文學作品,增強學生的知識儲備,升華內涵。
(四)幫助學生實現語言素養(yǎng)構建
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注重課堂教學中小學生的語言素養(yǎng)構建,使學生積累起充足的詞匯量,避免在日常生活表達中出現詞不達意,文不對心、答非所問的情況。語言素養(yǎng)是語文核心素養(yǎng)構建的基礎。教學中要特別關注通過語言文字的規(guī)范和實踐來引領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應用,包括重視語言形式和語言表達的學習。吃準教學目標、理解編寫意圖、課文特點、學生特點的基礎上精心設計學生語文實踐學習,比如朗讀課文,默讀、背誦、課堂筆記等活動,促進學生語言文字應用能力的有效提升。
三、結語
語文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教學是體現語文課程價值的必經之路。教師應該及時轉變教學觀念,著眼于學生個人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提升,著力于在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在核心素養(yǎng)大力倡導的今天,我們應該不以成績作為教學質量的衡量標準,更多的是關注一個學生將來發(fā)展的潛力和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以期適應未來不斷變化的生活學習。
參考文獻
[1]張亞,楊道宇.基于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小學語文教學[J].教育探索,2016(10).
[2]陳志娥.小學生以課外閱讀提升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策略研究[J]. 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6(35).
[3]徐光華.緊緊抓住教學關鍵 著力培育核心素養(yǎng)——關于小學語文教學中培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初步探索與思考[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7(5).
[4]林玉玲.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研究[J].才智,2018(10).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