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斌
摘 要:由于在英語教學課堂使用視頻作為輔助教學手段的時間日益增多,有必要研究視頻如何增強英語語言學習過程。本文在回顧使用視頻作為教學媒體的諸多理論的基礎上,對英語課堂實踐者提出了實際可行的建議。
關鍵詞:英語課堂教學;視頻;輔助教學;教學媒體
1 當前使用視頻作為教學媒體的理論
人們對于視聽輔助工具對于促進外語學習的價值抱有相當大的信心,但是很少有實證數(shù)據(jù)和研究來支持視頻促進外語學習的觀點。然而,由于在外語或第二語言(F/SL)課堂上花費大量時間使用視頻,有必要研究視聽輔助如何增強語言學習過程。在過去二十年中的研究表明,在檢查結果時有幾個局限有待識別。首先,許多研究已經(jīng)做了視覺輔助,但卻不是實際的外語和第二語言視頻。其次,許多視頻研究使用固定的只學習一種外語的組,而不是隨機組。因此,使用不同的組和語言的研究可能會產(chǎn)生不同于文獻中發(fā)現(xiàn)的結果。
視頻研究的另一個局限性是在課堂上使用視頻的長期效果??梢哉J為,視頻教學應該被勸阻,因為沒有足夠的實證證據(jù)來驗證學生的理解程度。例如,如何測量視頻的長期效果,以及觀看多少視頻才會在語言學習過程中產(chǎn)生顯著差異?除了這些疑問,研究人員還需要了解視覺是否顯著影響聽力理解(Mueller,1980)。研究還需要解決長期觀看視頻與長期觀看沒有音頻組件的視覺輔助到底有何不同呢?對于這些尚未解決的問題,實踐者必須問自己,是否有足夠的證據(jù)支持在外語學習中繼續(xù)使用視聽輔助,以證明在外語或第二語言課堂中為他們分配資源的合理性。
近年來,這些問題中的一些已經(jīng)在一定程度上開始得到解決。研究指出,學生更容易理解那些用動作和/或肢體語言支撐發(fā)音的場景,這些場景相對較短。不太生動的包含相對較長對話的場景,被認為更加困難。這些評論說明視覺線索很重要,因為它們有助于理解或分散注意力。此外,她的研究還指出:“有趣的是,在這兩個實驗中,處于純音條件的學生在保持聽力興趣和集中注意力方面不太成功?!?/p>
Herron,Hanley和Cole(1995)的研究表明,描述性圖片形式的視覺支持顯著提高了英語為母語的學生學習法語的語言視頻的理解成績。研究結果顯示,視覺前導組織(如教育視頻)所提供的豐富情境,有助于泛聽。Heron(1994)發(fā)現(xiàn)基于視頻的前導組織幫助學習者提高理解力并幫助信息保持。
Canning Wilson(2000)最近的一項大規(guī)模調(diào)查表明,學生喜歡通過使用視頻學習語言。她的調(diào)查結果之一表明,在課堂上,學習者更喜歡動作片/娛樂片,而不是語言片或紀錄片。她指出,雖然這些電影似乎引起學生的興趣,但她認為,可以推斷出,學生對視頻的理解可能是由于視覺線索而不是聽覺成分造成的。
Heron,Hanley和Cole還假設一個前導組織越有意義,它對理解和記憶的影響就越大。他們對外語學習者使用12種不同視頻的結果表明,當前導組織,如圖片和/或視覺刺激與視頻一起使用時,分數(shù)會提高。也許這些研究的發(fā)現(xiàn)可以歸因于視頻提供上下文支持和/或幫助學習者形象化單詞和意義的事實。
個人以不同的方式處理信息。每一個學習者所使用的策略都可能不同。已經(jīng)證明,對一組學習者有利的東西可能妨礙另一組學習者的表現(xiàn)(Bovy,1981)。視頻作為教學工具的價值問題經(jīng)常受到質(zhì)疑。最近,在一次關于在研究中使用可視教具的講座中,Canning-Wilson(2000)聲稱,使用插圖、可視教具、圖片、心理圖像、肖像、卡通畫、圖表、圖形、顏色、復制品或其他任何用于幫助人們看到語言中的即時意義可以幫助學習者澄清信息,以積極的方式提供視覺作品來增強或補充語言點。她報告說,如果學習者能夠看到第一語言中有關詞匯認知的即時含義,那么內(nèi)化于視頻的圖像或圖像本身能夠幫助強化語言。此外,她的研究表明,可視教具可以用來幫助增強由說話者試圖通過副語言線索傳遞信息的含義。
2 在F/SL教室中使用視頻
在課堂上使用視頻的實際意義是什么?在最基本的教學層次上,視頻是一種交流形式,不需要語言的幫助就可以實現(xiàn),因為我們經(jīng)常通過手勢、眼神接觸和面部表情來交互以傳達信息??梢哉J為,在視頻中出現(xiàn)的語言可以幫助非母語的人理解重讀模式。視頻通過各種場合下真實語言的使用和語速,使學習者能夠看到第二語言語篇中的身體節(jié)奏和說話節(jié)奏。視頻允許提供上下文線索。此外,視頻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梢暯叹叩恼w使用可以幫助學習者預測信息,推斷想法,分析通過視頻教學引入課堂的一切。在教學或測試情境中,視頻可以幫助增強清晰度,賦予聽覺文本以意義;它可以在測試情境中將正在學習的材料與該材料的實際應用建立牢固的聯(lián)系。
亞瑟(1999)提出:
“視頻可以給學生提供逼真的模型來模仿角色扮演;可以通過教授適當性和適用性來提高對其他文化的認識;可以同時加強視聽語言感知;可以拓寬課堂節(jié)目和活動范圍;可以幫助利用最新的技術,以促進語言學習;可以直接觀察與目標語言相關的副語言特征;可以提供對目標語言的視覺強化并且可以在練習聽力時降低焦慮。
課堂上使用的視頻應該是解釋性的并能切中要害。視頻應顯示出合理的判斷,增強理解,提高感官的敏銳度,并說明所使用的目標語言。實踐者應避免使用使人分心的,過度擁擠的或暴力的刺激。當可視教具太小時;當視頻使用刻板印象時;當視頻屬于糟糕的再創(chuàng)造時;當圖片遠離文本插圖時;當視頻具有不相關的字幕時;當視頻具有用于與圖片相關或無關的許多信息;當視頻縮放很差時;以及當圖片沒有美學意義時。視覺提示可以伴隨著一個書面提示,以強調(diào)所提供的詞匯項。視頻可以使任務、情境或語言更加真實。更重要的是,視頻可以用于幫助區(qū)分聽力理解測試中的項目,幫助回憶,幫助對事件進行排序,視頻亦可被改編、編輯或改變,以滿足語言學習者的需要(Canning,1998)。
3 對課堂實踐者的幾點建議
如果要在課堂上使用視頻來提高聽力理解,它應該是分段的,而不是整體的。這些片段應該被細分,以利用來自視頻音頻部分的宏觀收聽技巧和微觀收聽技巧。即使有,也只有很少的實證證據(jù)表明,完整視頻的播放可以提高非母語人士的英語聽力理解分數(shù)。因為盡管視頻有助于理解電影情節(jié)的場景或一般要點,但也可能減損演講者所發(fā)出的個人信息。事實上,持續(xù)的視覺刺激可能會減損聽力部分。實證證據(jù)表明,當觀看用于教授外語的視頻時,注意力持續(xù)時間會減少(Balatova,1994)。正如巴拉托娃(1994)所說:“第一分鐘后,群體就會出現(xiàn)分心的跡象,四分鐘后,分心擴散到整個群體,而在視頻環(huán)境下,六分鐘后又有幾個學生分心,十分鐘后更多的學生失去專注。大約有三分之一人一直觀看到最后?!?/p>
4 在非母語課堂中使用視頻的關鍵考慮因素
雖然視頻可能是學生常用的工具,但是作為外語教育工作者,我們不能忽視它在語言課堂上的教育目的。建議語言教師在給F/SL學習者進行視頻教學之前問自己以下問題:
語言學習者如何在課堂上使用視頻獲益?
視覺成分如何強化聽覺成分?
誰來選擇視頻?是全體學生、老師還是課程開發(fā)者?
誰決定應該在視頻中使用哪種語言?是全體學生、老師還是課程開發(fā)者?
你打算如何利用視頻的1-10分鐘片段?在課堂上,還有沒有別的方法利用該片段進行進一步的強化?
誰負責從視頻中選擇關鍵詞匯和結構?
誰決定播放多少次視頻?
學生和教師如何以視頻為基礎開展學術性聽力和會話性聽力活動?
視頻是如何在課堂環(huán)境中使用的?
視頻是如何支持課程的?
在沒有聽覺支持的情況下可以測量視頻的理解度嗎?
你如何評估語言學習者對視頻的理解?
視頻如何提高學習者的聽力和/或會話聽力技能?
播放視頻的教育目的是什么?你將如何評估學習者理解信息的有效性?
5 結論
因為學術聽力任務經(jīng)常被測試而不是教授,所以視頻為外語學習者和第二語言學習者提供了機會來提高他們理解可理解輸入的能力。視頻允許教師同時詢問展示性問題和推理問題。在F/SL課堂中使用的視頻任務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創(chuàng)建前導組織、其他視覺展示和視覺描述符。
視頻任務應該是多層的,以便利用聽覺和視覺文本中包含的所有信息和元素。此外,有必要給語言學習者提供有挑戰(zhàn)性和需要付出努力的視頻任務和課程。確保學生能夠根據(jù)他們所看到的而不是他們聽到的來回答問題。否則,就有可能暗示實踐者正在測量他們的視覺素養(yǎng),而不是他們理解聽覺輸入的能力。
隨著教育技術的提高,視頻不再局限在傳統(tǒng)的教室里,它很容易擴展到計算機輔助學習實驗室(Canning 1998)。使用視頻、CD ROM和計算機的交互式語言學習允許學習者以他們期望的速度看待和積極參與課程。建議院校和實踐者鼓勵在F/SL課堂上使用教學視頻,因為這使他們能夠在教學中培養(yǎng)積極學習所需的的更大的心智努力,而不是被動地檢索視覺和聽覺信息。
參考文獻
[1]Arthur, P. “Why use video? A teachers perspective” [J] VSELT .1999(04)
[2]Bovy, R. “Successful instruction methods: A cognitiv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roach” [J].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 and Technology Journal. 29, 1981: 203-217.
[3]Canning, C. “Visual support and language teaching”[J].TESOL Arabia News, Volume 5:4, 1998: 3-4
[4]Canning-Wilson, C., “Role of Video in the F/SL Classroom”[M]. 2000: 69-76.
[5]Clark, R. “Reconsidering research on learning from the media”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J] . 53, 1983:445-459
[6]Herron, C, Hanley, J. and S. Cole.” A comparison study of two advance organizers for introducing beginning foreign language students to video”[J].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79:3, 1995: 387-394.
[7]Mueller, G. “Visual Contextual Clues and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An experiment.”[J].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64, 1980: 33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