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聰麗
【摘 要】 隨著國家對高職教育的重視,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yǎng)模式與專業(yè)特色建設上不斷改革與創(chuàng)新。公共選修課作為除了專業(yè)課以外的拓展課程,是學生豐富知識面、提高認知能力、培養(yǎng)社會職責等綜合能力的有效途徑。自然教育通過觀察和探索自然環(huán)境及自然產(chǎn)物,感受它們的奧妙和美好,從而自發(fā)學會欣賞自然、尊重生命、培養(yǎng)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綠色生活價值觀。本研究以東莞職業(yè)技術學院為例,以自然教育類公選課為切入點,從高職學生角度出發(fā),探索自然教育類公選課在課程設置、教學內容設計、教學組織等方面的應用,旨在為本校及其他高職院校自然教育類公選課提供實踐教學指導。
【關鍵詞】 自然教育;公選課;高職院校
[Abstract] By observing and exploring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natural products, nature education can feel the mystery and beauty of them, and learn to appreciate nature, respect life and cultivate sustainable living values. To donggu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as an example, this study in a natural education elective class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to explore nature education elective classes in the curriculum design, teaching organization, teaching content, applic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ims at the school and other natural education elective classes provide teaching practice guidance.
[Keywords] natural education; public cours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隨著國家對高職教育的重視,全國高職院校數(shù)量不斷增加。近些年,各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yǎng)模式與專業(yè)建設上不斷改革與創(chuàng)新。隨著各高職院校對學生“以就業(yè)為導向”的專業(yè)課程重視,學生在專業(yè)技能提升方面成效顯著,但隨之而來的社會適應問題、關注外物敏感度問題、社會責任感問題、人際交往問題、自我價值認同問題等尚未得到很好的解決。
高職公選課是學校面向本校全體學生開設的,以人文社科類、自然科學類、藝術類及創(chuàng)新綜合實踐類為主要內容的綜合素質類通識課程。筆者結合自身專業(yè)優(yōu)勢及特點,開設了以“插花與花藝設計”為代表的自然教育類跨專業(yè)公選課。本研究以廣東省高職教育教師教育專業(yè)教學指導委員會“回歸自然——高職院校開設自然教育類公選課的教學探索與實踐”教改課題為依托,主要從自然教育類課程人才培養(yǎng)目標、課程設置、教學內容、課堂組織四方面開展深入研究。
1 課程人才培養(yǎng)目標
高職學生大多處于17~23周歲,正是人生最活躍、最豐富多彩的青年初期,是人生發(fā)展的第二成長高峰,也是個體從不成熟走向成熟的過渡階段,其在學校的教育除了專業(yè)學習之外,建立對自然、社會的依賴與信任,感知自然世界中萬物的變化能力也尤為重要。
本研究中的“自然教育”是指通過觀察和摸索自然及自然產(chǎn)物,感受大自然奧妙和美好,從而自發(fā)學會欣賞自然、尊重生命;同時將這種對自然的尊重與喜愛通過社會服務等實踐方式回饋社會;推廣自然教育,自主成為一個愛己愛人愛自然的世界公民,從而提高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這是我們課程的人才培養(yǎng)總目標。
2 課程設置
根據(jù)不同高職院校公選課的要求,公選課課時大多為24~32個課時,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如何高效實現(xiàn)教學目標,成為新的挑戰(zhàn)。根據(jù)本課題當初的設想,將自然教育公選課模塊分為三大類:一是自然制作類課程(壓花、插花課程);二是園藝實踐課(季相認知、植物栽培、物候觀測、園藝栽培活動等);三是社會服務類課程(把所學技能進社區(qū)、進志愿者團隊、進殘疾人協(xié)會,開展社會服務),并根據(jù)課程特點設計活動主題。通過將近二年的教學實踐發(fā)現(xiàn),由于場所問題、外部生態(tài)環(huán)境因素、師資問題、學生外出安全問題、資金投入問題等,自然制作類課程和社會服務類課程實踐起來比較容易實行且成效顯著。園藝實踐類課程開展受多方面因素影響,開展起來有一定的難度與困難。
同時,在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自然制作類課程與社會服務類課程先后同一學期進行,比分成二個學期梯度上課的效果會更好,因為公選課在教務系統(tǒng)進行選課存在一定的概率性,會導致某些學生選不上課;分成單次課程也有利于課程的反復推廣應用。
3 教學內容
自然類公選課的教學內容根據(jù)教學層次目標分為校內教學、戶外教學、社會實踐三部分。以《插花與花藝設計》公選課為例,本課程共32個課時,分8次課(4節(jié)連上);教師將教學內容分為西方式插花與東方式插花二部分。其中任何一部分內容都可以通過2+1+1的教學模式進行,即2次課堂教學,1次戶外教學,1次社會服務或實踐類課程,具體安排見表1和表2。
4 教學組織
自然類公選課根據(jù)課程性質的不同可以采取集中授課、教師示范教學、小組實操練習、小組分工社會實踐等多種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