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萍
摘 要:教師在科學課教學中要運用趣味實驗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fā)學生探索興趣,要運用問題激發(fā)學生好奇心,讓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同時還要加強課外活動的組織,讓學生走進生活,開闊視野,培養(yǎng)科學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
關鍵詞:科學課;主動探究;科學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
中圖分類號:G421;G623.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8)28-0038-01
科學探究是科學學科學習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學生通過自己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夠獲得綜合能力的提高。教師在科學課教學中要讓學生自主完成學習活動,注重挖掘?qū)W生潛能,使學生自主構建科學學科知識體系,從而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本文從三個方面對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培養(yǎng)學生科學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進行探研。
一、趣味實驗,設置懸念
在新課導入中,教師選用一些有趣的科學實驗向?qū)W生展示,可以創(chuàng)設出非常活躍的學習情境,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引起學生的好奇心。趣味實驗能使一節(jié)課有良好的開端,為新課的學習做好鋪墊。例如,在教學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電”的第一節(jié)“生活中的靜電現(xiàn)象”的時候,教師可以事先準備玻璃棒、橡膠棒、絲綢、毛皮、碎紙屑等物品。上課之后,教師可以對學生說“今天我要給同學們變個小戲法,同學們猜猜其中有什么道理”。然后,教師先將玻璃棒在絲綢上面摩擦一會兒,接著將玻璃棒靠近碎紙屑。當看到碎紙屑都“跑”到玻璃棒上時,同學們都很好奇。教師也可以將橡膠棒在毛皮上進行摩擦,接著將橡膠棒靠近碎紙屑,也有同樣的現(xiàn)象。之后,學生自己操作時由于沒有摩擦,沒有出現(xiàn)“吸引”現(xiàn)象,教師可以提醒學生試著把玻璃棒或橡膠棒擦一下。學生通過實驗發(fā)現(xiàn),只有玻璃棒與絲綢、橡膠棒與皮毛相互摩擦才會出現(xiàn)“吸引”現(xiàn)象。有的學生還試著把塑料尺在頭發(fā)上摩擦之后,再去“吸引”碎紙屑。
有趣的科學實驗,能夠產(chǎn)生懸念,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探究其中的奧秘。在科學課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實驗把深奧的知識與生活場景相聯(lián)系,使學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課堂氣氛更加活躍。這樣能夠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
二、問題引領,自主建構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痹谡n堂教學過程中,問題運用得好可以促使學生主動探究,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新課改提倡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因此,教師在科學課教學中要善于利用問題來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實現(xiàn)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例如,教學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磁鐵”時,教師在上課之前可以給學生提出以下幾個問題,讓學生思考并回答:1)生活中在什么地方見過磁鐵?2)你玩過磁鐵嗎?3)兩塊磁鐵在什么時候相互吸引、什么時候相互排斥?4)磁鐵為什么會相互吸引或者相互排斥呢?5)磁鐵的磁力大小會改變嗎?有什么規(guī)律?教師可以將實驗室的條形磁鐵和蹄形磁鐵給學生,讓學生自主探究。通過探究,有的學生發(fā)現(xiàn)標有“N”的一端永遠和標有“S”的一端相互吸引,而標有相同字母的卻一直相互排斥。當兩塊磁鐵中間放上若干本書之后,吸引力就會變小。
在科學課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學生好奇心強、想象力豐富的特點,精心設計一系列問題,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讓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構建知識框架。因為教師沒有限制,所以學生的思維都很活躍,積極地進行各種嘗試,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了科學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
三、課外活動,走進生活
教師不僅要注重課堂中的探究活動,還要加強課外活動的組織。課外活動能夠增加學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有利于學生了解書本之外的知識,開闊學生視野,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例如,在教學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微小世界”的時候,考慮到這一單元的特殊性,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在戶外學習這一單元,讓學生在親近大自然的時候增長知識。教師可以先給每個學生發(fā)兩個焦距不同的放大鏡,讓他們用放大鏡細心觀察身邊的事物,如昆蟲、樹葉、石頭等。剛開始用放大鏡的時候,學生出現(xiàn)很多失誤,教師一一糾正之后,學生便熟練地掌握了放大鏡的使用技巧。經(jīng)過仔細觀察,學生們積極討論,分享自己所看到的東西。在一次觀察中,有學生把兩個放大鏡疊加起來觀察,發(fā)現(xiàn)看得更清楚,于是便向教師提出疑問。這時,教師可以給學生講解放大鏡和顯微鏡的原理,并對這個學生進行表揚:偶然間制作了一個簡易顯微鏡,具有創(chuàng)新思維。
在課外活動中,學生主動進行探究,認識到科學課程與生活有著密切聯(lián)系。學生將課堂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課外,不但鞏固了所學知識,還提高了對科學的興趣,更重要的是增強了探究意識,培養(yǎng)了科學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
總而言之,在科學課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培養(yǎng)學生科學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改變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參與度。要引入趣味實驗,設置懸念;注重問題引領,讓學生自主建構知識體系;組織課外活動,讓學生走進生活。這樣不僅能讓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還能讓學生學會自主探究,成為學習的主人。
參考文獻:
[1]茹暉.科學課如何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J].廣西教育,2009(11).
[2]孫曉輝.小學科學課教學中創(chuàng)造性思維培養(yǎng)研究[D].寧夏大學,2013.
[3]劉瑞,昌成明.論小學科學教育中的創(chuàng)新教育[J].基礎教育研究,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