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連軍
【摘要】說到數(shù)學這一學科,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而小學數(shù)學是一個關鍵的啟蒙點.數(shù)學是一門非常復雜的學科,數(shù)學能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同時也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了更好的擴散.學好數(shù)學,解題教學方法是至關重要的,目前多數(shù)學校還不能正視解題教學方法的重要性,所以我們要找到問題的根源并加以完善,使解題教學方法多樣化,更容易被學生接受.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解題方法;如何教學
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是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不容小覷的一個問題,數(shù)學問題解決方法貫穿著整個小學,所以學校應重視起對數(shù)學的教學方法.傳統(tǒng)的教學解題方法單一,脫離實際生活,學生理解吃力,并且對數(shù)學這一學科極其反感.新課標明確指出,小學的數(shù)學要結合實際生活,把教學的形式變得更加的靈活,不死板,從解決問題的角度來教學.
一、小學數(shù)學解題教學當下存在的問題
(一)脫離實際生活,教學形式單一
我們都知道數(shù)學的應用在我們的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如日常生活中的收、付款結算等等.而小學數(shù)學又是學生啟蒙的關鍵時期,傳統(tǒng)的教學形式太過單一,教師只是要求學生死記硬背公式,大多以“教師講、學生聽”為主,對學生而言毫無吸引力,使得學生被動學習,長此以往,只會讓學生更加反感數(shù)學[1].
(二)解決問題的思路過于狹隘
傳統(tǒng)的解題教學過程中,考試是作為一名學生學會與否的唯一評判標準,一般情況,教師只是要求學生會一種解題的思路即可,這就很大程度上的阻礙了學生思維的拓展及全面發(fā)展,忽視了對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我們要了解,教師教學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解決問題和邏輯思維的能力培養(yǎng),這樣才能使學生全面發(fā)展.
(三)無從下手
小學生不具備舉一反三的能力,即使教材里的例題會解了,但是再遇到相關題目時,常常還是無從下手,只會生搬硬套課上所講的例題,沒有自己的思維,難以識別一些與教材例題不相關的題目,沒有把解體模式當成一種思維策略,不能理解已知條件與未知條件的關系.
(四)規(guī)范性差
小學生在解數(shù)學題時,一般剛開始的時候沒有自己的解題思路,只能靠猜來得出答案,但是在數(shù)學問題中,需要的是清晰的解題過程[2],數(shù)學相較于其他學科而言,邏輯思維更強,沒有解題思路,就不能準確地得出答案.一般來說,小學生的解題步驟都是比較混亂的,規(guī)范性較差.
二、小學數(shù)學解題教學方法
(一)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大膽嘗試
在小學教學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想要順利地展開教學,就離不開學生的參加,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參加,積極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同一個問題,在不同的學生面前,有不同的解題思路,雖然解題過程不同,但結果都是一樣的,因此,在課堂上鼓勵每一名學生積極發(fā)言有利于形成多樣化解題思維.
例如,在學習“減法”的過程中,“小明有11元錢,小紅有5元錢,請計算出他倆相差多少錢?”鼓勵班級同學踴躍參加,大膽嘗試,然后在教師的帶領下,學生之間進行討論,有些學生的解題方法是用11減5,得到的數(shù)就是他倆差的錢數(shù),還有一些會想到先用10減掉5,然后再加1,最后這兩種算法得到的結果是一樣的,這兩種解題思路都是正確的.因此,小學數(shù)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鼓勵學生獨立思考,不要一直依賴教師,大膽嘗試多種解題方法,在解題過程中,教師不規(guī)定固定的解題方法,對不同解題方法也不進行比較,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學生學會運用多種解題方法后,根據個人喜好選擇一種自己喜歡的方法解題.
(二)教材知識和實踐活動相結合
現(xiàn)在,多數(shù)學校授課都是以教材知識講解為主,但是這缺少了與教材知識相吻合的實踐活動,這就表明學生所學到的知識不能很好地運用到生活中去.學生僅僅依靠書本的解題方法過于單一,如果把課堂中的問題帶到生活中,學習就能想到很多方法.例如,“母親節(jié)快到了,大家用自己的22元零花錢給媽媽買花并送給媽媽,據了解,康乃馨3支6元,百合花2支8元,玫瑰花5支10元,可以有幾種買法?”這種既貼合實際生活又能學習的實踐活動促進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設計兩、三種買法的,有七、八種的等等,學生們用自己的實際生活經驗把問題解決了,會讓學生們產生成就感,這就無形中培養(yǎng)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學習方法[3].
(三)促進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溝通
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和學生的互動情況較差,都是以“教師講課、學生聽講”的方式來學習,課堂枯燥無味,學生注意力極易分散,不專心聽講,課后更缺少自主學習的能力,導致獨立思考能力越來越差.所以平時教師在課堂上需多鼓勵學生發(fā)言,積極思考問題.例如,教師根據當天講的課堂內容給學生們出題練習:“一輛車從甲地開往乙地,6小時行駛了全程的45時,還剩44千米,根據這樣的速度,行駛完全程要用多少小時?”教師可以把學生分為幾個小組,每個小組進行討論研究,可以有幾種算法,并解釋說明,還可以根據學習內容自己設計出幾道應用題,解題并說明,這都是很好的互動方式,這樣的互動交流不僅增加了學習的樂趣,還使得師生間的距離拉近,學生更善于和教師溝通.所以,通過各種教學模式的不斷完善,深挖解題方法的思路,都會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4].
(四)提升學生審題、分析的能力
要想把數(shù)學這一復雜的學科學好,就必須有很好的審題和分析題的能力,只有把題目理解和信息分析透徹,才能方便我們找到更好的思路來解決問題.現(xiàn)在教材的內容大多是以圖畫和文字的形式出現(xiàn),一般圖畫包含的信息量也很多,通過看圖畫和文字我們得到哪些結論,是一道什么類型的題,我們初步解題思路是什么,這些都會通過閱讀文字和看圖而得到,所以審題和分析的能力是至關重要,學生和教師都應重視起來,為學好數(shù)學打下良好的基礎.
(五)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要正確引導學生,這對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很大的幫助,教師是教學的重要的引導者,教師的目標不是讓學生拿高分,而是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有了解決問題的能力,成績自然就有所提高,所以學生要把學到的知識活學活用[5],培養(yǎng)學生全方位發(fā)展.
三、結束語
學生是祖國的未來,而小學數(shù)學又是學生啟蒙階段,所以,教師應該把握好解題教學的方法,言傳身教,結合學生實際生活,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勤溝通交流討論,提高自身解決問題的能力,只有不斷地更新教學模式,才能讓學生更有目的地學習,并且學以致用,將來成為有用之人.
【參考文獻】
[1]左明.小學數(shù)學解題教學的基本原則與解題能力培育思考[J].人生十六七,2017(35):31.
[2]張彩紅.淺談小學數(shù)學解題教學的基本原則[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3):212.
[3]張科進.行在思考的路上——對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一些新認識[J].青蘋果,2017(4):130.
[4]周昱城.小學六年級探究型數(shù)學課外作業(yè)教學實踐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
[5]左婷婷.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問題解決策略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