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文是學生綜合運用語文知識表情達意能力的表現(xiàn)。學生作文的過程,是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基本能力的運用以及有關智力活動的統(tǒng)一的心理過程。因此,作文課的教學應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發(fā)揮最大潛能專注于作文。
關鍵詞:作文教學;學生;閱讀;作文
“人是作文的靈魂,寫作是心靈的噴泉。”新課標中要求學生作文“要求學生說真話、實話、心里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睆垈ブ也┦吭凇秾懽鹘虒W的四種要求》書里提到:作文教學應當追求“真、善、美、新”。
有術(shù)無道,止于術(shù)我們需要教什么?“教”應使作文成為學生自覺自愿的行動,自我發(fā)現(xiàn),不斷創(chuàng)造的行為?!敖獭币夥艑W生心靈,喚醒(他心中已經(jīng)存在的)體驗,展示個性。
首先,“教”,不是“傳授”知識、技能,而是“開發(fā)”心靈、個性。新課標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積極向上,表達真情實感。”
其次,從應試到應需的轉(zhuǎn)變?!皯琛笔菓獙W生生活、生命成長、發(fā)展之需。作文教學目的何在?應該讓學生對之充滿興趣,如鯁在喉,不吐不快。如果學生沒有興趣,那么,我們的教學是失敗的。要讓學生感到寫作就像吃飯、喘氣一樣不可或缺。若喚醒了這種體驗,那么,一切技巧都可忽略,都可不教。所以我們要時刻考慮:需要教什么,不需要教什么。
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那么如何才能使學生自覺自愿?在作文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激發(fā)學生的高峰體驗,使他們享受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造的快感。
一、 打通讀寫,培養(yǎng)一顆文心
歐陽修說:“唯勤讀書而多為之,自工。”閱讀和寫作好似鳥的一對雙翼,只有雙翼共振,才會鵬程萬里。在讀與寫的關系上要確立,“讀就是寫,寫就是讀”的理念和寫作規(guī)范。在日常的教學中我們可以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在閱讀教學中實現(xiàn)語言感知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的并重。
我們對于學生的作文教學多半都是帶有功利色彩的,這個功利性的追逐使我們一再喪失了寫作的本源——語言感知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的共創(chuàng)。也就是說,我們都看到了語言表達能力是學生得分高低的關鍵,但是我們卻忽略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其實是基于他們對語言的感知能力之上的。
這種能力主要在閱讀教中學中培養(yǎng)。比如在講授《土地的誓言》時,讓學生讀課文,讀到“這時我聽到故鄉(xiāng)在召喚我,故鄉(xiāng)有一種聲音在召喚著我。”學生把下半句里的“著”給漏掉,讀成“這時我聽到故鄉(xiāng)在召喚我,故鄉(xiāng)有一種聲音在召喚我?!蔽揖蛦査骸澳氵@樣都覺得別扭嗎?”引導學生反復比較閱讀這一句,學生最終悟出:這一個“著”字,使得故鄉(xiāng)的召喚聲音更真切、明晰了,還有一種復沓之美,音韻之美。你教給他,他就一遍遍的讀,覺得真的像唱歌,百讀不厭。這樣讀文章,對語言的感知能力就會增強。
其次,作文教學是為了“喚醒”學生的言語系統(tǒng)。
大家看過電視劇《三國演義》或《紅樓夢》吧?在你連續(xù)看了一段時間后,關了電視,說話的時候也是略帶半文言的味;還有女同胞好像喜歡看韓劇的多一點,看帶字幕的原聲韓劇,自己也會被帶動和劇中的人物一樣用那種語氣腔調(diào)說話了。這多少有點像我說的“語言感知”與“語言表達”的關系。對語言的感知是的確可以作用于語言的表達的,這比較類似于“靈感”。但是,只要有了積累,靈感絕對不是傳說,對于我們的學生,也一樣。
最后,以課文為范例,進行寫作訓練。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教材選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質(zhì)兼美,富有文化內(nèi)涵和時代氣息,題材、體裁、風格豐富多樣,難易適度,適合學生學習?!庇纱丝梢姡滩乃x課文是學生語文學習的載體和主渠道。語文教學不可偏廢課文的學習,課文是經(jīng)時代沉淀下來的經(jīng)典,至少在某一方面具有典范性特點,是作為學生寫作的好范文。
我們學完《濟南的冬天》,便讓孩子摹寫《家鄉(xiāng)的冬天》,學過《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就啟發(fā)學生回憶童年往事,學生會寫出“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村東的池塘里我是不去的,因為那里傳說半夜里有小孩哭……”的句子。
二、 善于動筆,培養(yǎng)一雙巧手
《課程標準》規(guī)定“初中作文每學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練筆不少于1萬字。45分鐘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習作?!痹谕瓿蛇@一目標時,要注意從培養(yǎng)寫作興趣和提高寫作效率入手,運用靈活多樣的訓練方式。
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只有親口嘗一嘗。這對寫作來說是至理名言。小馬過河,只有自己到河里一探深淺。站在岸上,聽老馬“講”和在老馬指導下“練”,終究不能解決問題。葉圣陶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就反復闡述,“單靠教師出題每周一作,未免太少,不能收到充分的效果。”因此,教材要求的作文任務完成,還需課外作文。自己有了意思、情感,應該隨時動筆,寫日記、寫信、寫隨筆、寫自己種種想要寫的?!半S筆可以說毫無規(guī)模,三言兩語也成,從一個大范圍抽出小小的一片段來寫也成,一思想藤蔓一樣蔓延開去,直到藤梢和根部都不收攏也成。至于題材,凡是實際生活以內(nèi)的一切都可以充作隨筆的題材?!薄白髡叩膭邮謱戨S筆,讀者的樂于讀隨筆,都為著新鮮的意趣?!迈r的意趣只能以作者自己作準,自己覺得新鮮,同時又料想到必然有一部分人也會覺得新鮮,這一篇隨筆就很值得寫了。”
三、 改變單一評價方式,嘗試多重評價
《新課程標準》指出:“不僅要注意考查學生修改作文的情況,而且要關注學生修改作文的態(tài)度、過程、內(nèi)容和方法。要引導通過學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長補短,促進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寫作水平。”
(一) 學生自評
學生作文定稿后,即大聲朗讀一遍,在文后寫下自己細作的優(yōu)點、缺點及疑惑等內(nèi)容;然后再交到小組長手里。
(二) 師評
寫出鼓勵性的評語。用創(chuàng)新式評語評改作文,一改過去“語言通順、結(jié)構(gòu)完整、中心突出”的“四字評語”模式,巧妙切入,智慧點撥。教師要評選出優(yōu)秀作文,在講評課上讓學生范讀。這一步很關鍵,往往是學生寫作的“風標”。
四、 結(jié)語
“仰之彌高”,路在前方。追尋,使一路風景成為可能……
參考文獻:
[1]任雪云.如何提高中學作文教學[J].今日科苑,2009(03).
[2]鈕緒純,楊玉棟.中學作文教學的瓶頸與突破[J].西安教育學院學報,2004(04).
作者簡介:
程小飛,山東省濟寧市,濟寧孔子國際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