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術華
摘 要:高校思政課是培養(yǎng)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和人文素養(yǎng)和思想重要陣地和主渠道。近年來,高校思政教育越來越受到黨和國家的重視。如何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涞暮细竦纳鐣髁x建設者和可靠的接班人,本文以“大思政”教育為根基,解析、探討思政課教學的方法途徑,藉此達此目的。
關鍵詞:大思政;高校;思政課;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10-0-01
傳統(tǒng)思政教育注重將理論知識強行灌輸給學生,以課堂為中心,以我為主,教學模式比較單一,無法引起學生們的興趣,有的學生甚至產(chǎn)生抵觸心理,教學效果不理想。如何改變這種局面? “大思政”教育順應時代發(fā)展應勢而生。它打破了傳統(tǒng)教育觀念,將實踐和理論知識結合起來,提升學生對思政課的興趣,提高思政教育的效率。
一、“大思政”教育的意義及作用
大學生在高校期間,心智開始逐漸走向成熟,自主能力逐漸增加。然而大學生由于普遍缺乏社會經(jīng)驗,看問題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有的學生甚至很偏執(zhí),“三觀”不一定正確,所以高校思想政治的教育意義非常重要。由于就業(yè)的關系,一些學生往往只重視專業(yè)方面的知識,而將思政教育拋之腦后。然而從長遠看,思政教育更為重要。高校作為人才輸送基地,是進入社會前的最后一道關卡,培養(yǎng)合格的建設者和社會主義接班人,更應該注重思政教育工作?,F(xiàn)在各高校全面開展“大思政”教育體系,就是這個道理?!按笏颊苯逃侵笇⒔虒W管理與高校思政課程相融合,一同建造“大思政”教育教學新體系,在教學過程中將課堂教學和課外實踐相結合,將生活與教育聯(lián)合在一起,搭建教師與學生溝通的平臺,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觀性和實踐能力。
二、高校思政教育現(xiàn)狀與問題
1.思政教育邊緣化
時代變遷,當代社會專業(yè)性人才炙手可熱,不但就業(yè)形勢大好,而且待遇也水漲船高。這影響著高校學生對專業(yè)知識的過度重視,而導致非專業(yè)知識被邊緣化。特別是思政教育,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覺得它與就業(yè)沒有直接關系,因此選擇無視。而且隨著各大高校規(guī)模逐漸擴大,學生就業(yè)競爭壓力增大,導致思政教育的價值不能得到充分的發(fā)揮[1]。其實這樣的結果,會導致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沒有提高,影響著學生未來的發(fā)展。
2.過于陳舊的教育模式
大部分高校依然沿用著過去的教學模式,注重給學生灌輸理論知識,缺乏相應的實踐教學,課堂氣氛嚴肅有余,活潑不足。甚至有些高校的思政課程都是由多個班級合成大班進行授課,照本宣科,教師不能有效地與學生互動交流,導致學生沒有興趣上課。陳舊的教學模式忽視學生的需求,調動不了學生學習思政課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也讓學生對思政課程的認知發(fā)生偏差。
三、高校思政課在“大思政”教育下的改革策略
1.提升思政教育的地位,加強師生對思政課的關注度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xiàn)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這無疑為“大思政”教育提供了政策支持?!按笏颊苯逃紫葘W校要重視思政課建設。開展高校思政課的目的就是為社會提供品學兼優(yōu)的社會型人才,高校思政課程不僅是對學生進行思政政治教育,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而且是提高學生思想品德素養(yǎng)的要重課程。所以學校不僅要提升思政課的地位,還要讓學生清楚地認知到思政課的重要性[2]。其次要將思政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相結合,比如社團活動、學校文藝匯演、展覽等結合起來,寓教于樂,無聲勝有聲,加強對學生對的思政教育,形成良好有效的“大思政”教育模式,提升學生對思政教育的關注度和興趣[3]。
2.加強實踐教育,打造實踐平臺
“大思政”教育的重要理念是實踐育人,用實踐活動帶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實踐中鍛煉學生、培養(yǎng)學生。因此要加強實踐教育,教師應將學校實踐資源、相關企業(yè)、社會組織等緊密聯(lián)合起來,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實踐平臺,讓學生多了解社會,了解生活,了解專業(yè),擴大學生學習思政教育的途徑。同時學校應根據(jù)思政教學內容結合學生個人能力,因材施教,開展各項素質拓展訓練和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的素質,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全面提升。
3.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占據(jù)主體地位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占據(jù)主體地位是打破傳統(tǒng)思政教學模式的催化劑。在教學模式中學生占據(jù)主體地位就是改變學生在教育中被動接受的現(xiàn)狀,發(fā)揮學生在學習中自己的主觀性和積極性。精彩的課堂,老師是導演,學生是演員。拿《思想道德基礎與法律基礎》這門課來說,老師設計問題,學生主動參與,要比老師主導主演效果要好得多。比如:在學習《職業(yè)道德》時,教師先設計分組競答“我所知道的職業(yè)”,然后再將問題升級“剛剛你們提到的這些職業(yè),如教師、鐵路工人、醫(yī)生等,他們具備怎樣的職業(yè)道德呢?”,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了解回答問題。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學習不再厭煩,而且學生會自發(fā)地進行思考,判斷,養(yǎng)成良好的自我思維判斷能力。久久為功,學生就會主動關心身邊時事要聞,關注社會發(fā)展,培養(yǎng)良好的習慣和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4]。
4.完善思政教學考核機制
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在傳統(tǒng)思政教育模式中的考核中,往往都是采用閉卷答題方式。這種考核模式過于單一,學生一般都會選擇在考試前幾天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記憶下來,沒有真正理解掌握,無法將學生的思想政治情況真實的反映出來,教育效果不理想。而在“大思政”教育模式下,高校思政課程應具有多元化、實際化、動態(tài)化的考核方式??荚嚨膬热輵獙⑺颊碚撝R淡化,注重學生對思政理論知識的理解力、應用能力、實踐能力。這樣不僅能加強學生對于思政課程的理解程度,還能強化他們的理解能力、認知能力和表達能力[5]。
5.改革教學方法
利用新的教學方法能夠有效地提高思政課的教學質量,人所共知。在信息化迅猛發(fā)展的今天,互聯(lián)網(wǎng)+教育,是大勢所趨。至于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完全取決于老師的教學法和學生的積極性。常言道,親其師,信其道。在教師方面,除了要通過案例教學、體驗教學、討論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將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還應該多與學生互動交流,并且互動時要和藹、風趣,多鼓勵學生、贊美學生,發(fā)現(xiàn)他們身上的閃光點,讓學生親近老師,建立融洽、和睦的師生關系。這樣就會讓思政課程教師成為學生的益友良師,讓思政課變得更具有吸引力和親和力。在學生方面,根據(jù)“大思政”教育的原則,我們要注重思政課的實踐性和生動性,處處有思政,時時有思政,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比如校園文化建設,我們可通過廣播、版報、宣傳欄等將學生學習思政的積極性調動起來。我們還可以通過情景劇、影視媒體、展覽、參觀德育基地等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例如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我們在學習《改革開放的輝煌成就》的時候,讓學生演繹情景劇對比身邊改革開放前與改革開放后的巨大變化,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對改革開放學習的興趣,提高了對思政教學的實效性。
6.創(chuàng)新教學體制
習近平總書記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為了更有效地提升思政教育的效果,學校要努力創(chuàng)建新型教學體系,為改革思政課教育提供保障。具體建設如:1.要建立專門思政機構,細化分工,建章立規(guī)矩,強化思政教育的地位和重要性。2.學??沙闪ⅰ按髮W生素質教育中心”、“思政教育指導委員會”等,督導思政教學,管理和教育學生在思政教育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和狀況。3、加強實踐教學力度,打破常規(guī),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堅持以德樹人、以德立學、以德立身、以德施教。4.建設思政教育相關的網(wǎng)絡平臺,或者是思政教育方面的網(wǎng)站,讓學生能有效的與教師互動交流,并從網(wǎng)站或平臺上了解關于思政的各種信息,提高思政課程對學生的吸引力,豐富學生的知識[6]。
綜上所述,高校在思政教育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如思政課程不被重視、教學方式過于陳舊、考核方式過于單一等的問題,這些問題嚴重影響著思政教育的教學效果。針對這些情況,高校必須盡快將“大思政”教育模式徹底貫徹落實,舍棄傳統(tǒng)教學理念,增加實踐性教學,完善教學體制,讓學生占據(jù)學習的主導地位,讓學生認知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全面提升了學生的品德素質,為以后在社會中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魏芳. 大思政視角下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方法及路徑[J]. 現(xiàn)代交際, 2016(21):209-209.
[2]馮夢然. 大思政視角下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及路徑探討[J]. 才智, 2018(5).
[3]李曉平. 基于“大思政教育”理念的高職思政課教學改革分析[J]. 祖國, 2017(23):142-142
[4]李亞平,鄭易平.“大思政”視閾下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路徑初探[J].廈門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5(1):68-71.
[5]陳艷. 大思政視角下的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J]. 興義民族師范學院學報, 2016(5):71-74.
[6]肖婷. “大思政”視野下的高校思政課教學探索[J]. 開封教育學院學報, 2015(1):203-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