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愛兵
摘 要:“雙軌并行”分層教學。分成階梯小組和學習小組兩種不同性質的小組,兩種小組課上課下,雙軌并行相輔相成。先把學生分成拔尖類學生、基礎好能力強的學生、基礎尚可能力有很大提升空間的學生、有厭學情緒的學生、養(yǎng)成教育欠缺行為習慣不佳類學生、基礎不好底子薄類學生共五類學生,對其分析研究,在實踐中找出突破點,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教育教學。
關鍵詞:雙軌并行 分層教學 分組分層
中圖分類號:G42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09-0-01
“雙軌并行”分層教學是指將學生分別分為課下階梯小組和課堂學習小組開展教學。課下階梯小組是將智力測驗分數(shù)、學業(yè)成績分數(shù)、能力水平和潛力傾向等相近的學生分為一組,在學習目標及其達成、作業(yè)的布置完成等方面的要求接近。課堂學習小組,是將不同階梯小組的成員抽調并均衡搭配為若干個小組,使每一個小組具備一個核心組干,包括一名活動組織能力較高的成員、一名基礎扎實思維敏捷的成員、一名擅于言辭表達能力強的成員。階梯小組營造出團結進取、積極向上的團隊拼搏精神面貌。學習小組要營造出平等共處、各抒己見、各展所長的團隊合作精神面貌。兩種小組課上課下,雙軌并行相輔相成。
一、拔尖類學生
拔尖學生,有著非常豐富的該學科知識量且該學科思維能力也很強,他們是將課堂教學推向高深的中堅力量。這類學生在高中生中表現(xiàn)尤為明顯,抑或突出。他們在課堂中提出的質疑問題有質量。對于他們提出的問題,要慎重且靈活處理。經過長期實踐研究,我們總結出了三種應對措施。第一,課堂時間充足情況下,在課堂最后的質疑環(huán)節(jié)給予解決。第二,學生提出的問題便于在單元復習時解決的,明確告訴學生在單元復習環(huán)節(jié)中解決。高高吊起他的“胃口”,不必擔心種類學生會因此沒了“胃口”。第三,下課后討論解決。讓學生放膽來爭辯,不求結論與勝負,但求思想碰撞的過程,目的是鍛煉這些出類拔萃學生的思辨能力,而不入桎梏之害。
二、基礎好、能力強的學生
基礎扎實,學習能力也較強的學生重在能力的加強和提升,難度較大的深層次問題設計主要是針對他們的。在課堂教學活動中,他們是重點拓展、難點突破的領軍人物。對于這類學生,我們建議與班主任協(xié)商,將他們的座位零星均衡分布在教室各處,與各層次學生搭配組合,以便起到“以點帶面”的作用,起到用星星之火燃起燎原之勢的效果。在頭腦風暴下,他們與第一類學生的一言一行,對周邊同學的點撥作用有時會出現(xiàn)超乎想象的好效果。我們不得不承認,孩子們之間的交流起到的效果,在某些情況下,是我們成年人用自己的方式辦不到的,甚至還學不來。
三、基礎尚可,能力有很大提升空間的學生
這些學生,在人數(shù)上占到了班級的多數(shù),是班級中的大群體。他們有一定的知識積累,但是在學習表現(xiàn)上不突出,學習能力也受到牽制。但時,這類學生在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下,經過老師和同學的幫助,在短時間內能得到很大的提高,學習能力經過培養(yǎng)訓練也能得到較快的提升。因此,這類學生在我們義務教育階段的教學過程中,是重點關注中的重點。對待這類學生,在教學預設和課堂教學互動中,要充分考慮這些學生基礎情況和能力的上下限空間,在他們的能力范圍內充分開展正常教學,通過教師和其他同學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吸引他們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給予充分的關注。
四、有厭學情緒的學生
這類學生厭學情緒強弱程度不一,是讓教師最為頭疼的一類學生。他們最大的特征是對教育教學的無條件抵觸,甚至是刻意的破壞性的作對。對于這類學生,我們一定要客觀認識,認真對待,盡量避免與這類學生的直接的、正面的對抗接觸,也不能忽視他們的存在,否則有可能激起他們的厭學情緒而產生各種各樣的厭學行為,影響整個班級的正常教學。對待他們,我們要創(chuàng)造表面看上去是不經意的接觸,進行偏離教育主題且漫無目的很自然的聊天,以此增進彼此的了解,漸漸產生彼此間的信任,然后層層推進深入了解他們的內心,才能找到癥結所在,進而誘導、點化。在實踐中,這一過程是漫長而艱難的,但也是有成效的,關鍵在于取得信任。與他們的接觸,切忌“開門見山”,有“山高難越”之苦。配有心理咨詢室的學校,將更有助于解決這類有厭學情緒學生的種種厭學問題。
五、養(yǎng)成教育欠缺、行為習慣不佳類學生
這類學生很是耐人尋味的一類學生,是“矛盾”的學生。他們打小沒少受到教師的教育,對教師的一般性教育“抵抗力”較強。他們因為自身的“小毛病”而受到的批評性教育居多,鼓勵性教育較少,他們渴望被鼓勵、被表揚。再次,他們好動、多言、愛表現(xiàn),使得課下的他們在同學中的人緣一般都不錯,而在課堂上,卻容易成為教師防控的重點對象。經過長期實踐研究,對這類學生,我們的有效措施是“左手糖,右手棒”,在課堂教學中,因為這類學生的一舉一動很容易就吸引了周邊同學的注意力,那為什么我們在教學中不能利用他們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呢?并對他們參與教學活動的行為給予贊許的示意、對他們的發(fā)言給予適宜的鼓勵。在重視他們存在感的同時,也讓他們意識到,他們的這種存在感隨時會因為他們的小毛病而破碎,但也要讓他們意識到這沒關系,只要他們參與,還會讓他們恢復這種存在感的。將他們培養(yǎng)成為活躍課堂氣氛的領軍者。
六、基礎不好、底子薄類學生
這類學生,在以往的學習中,積累薄弱,成績不理想,即使有一定的能力也無法展現(xiàn)出來。積年累月,他們在學習上較為自卑,在重重學習困難面前容易知難而退、自暴自棄。對待他們,我們選擇在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預習部分和課堂中的預習評價環(huán)節(jié),重點針對這類學生、重視這類學生、激勵這類學生。讓他們在這些環(huán)節(jié)中盡可能的體會到成就感,逐漸樹立起自信的同時,漸漸的夯實基礎、提升自我。
分層教學法能充分體現(xiàn)教學優(yōu)勢,顯得意義重大。突出了教師的集體備課與集體智慧,也是同仁間的經驗傳承,是師生、生生情感交流的“催化劑”,也是刺激、調控學生的學習行為的有效手段。
參考文獻
[1]胡慶芳著.優(yōu)化課堂教學:方法與實踐.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
[2]朱麗著.如何運用教學方法.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