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海鵬
【關鍵詞】 分層教學;內涵;實施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33.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19—0084—01
由于目前普通高中的生源質量下降,傳統(tǒng)的集體教學形式很難照顧到每一個學生,因其很少考慮到不同學生認知水平和智力水平的差異,勢必造成“優(yōu)等生吃不飽,后進生吃不了,中等生吃不好”的尷尬局面。實施分層教學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現(xiàn)狀,使知識和能力存在差異的各類學生獲得不同程度的提高,從而全面提高課堂的教學水平和質量。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分層教學的內涵
分層教學即針對班內全體學生的實際水平進行因材施教。分層教學是一種教學策略,它要求教師根據(jù)課程標準,根據(jù)不同類型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掌握能力的差異,遵循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則,設計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創(chuàng)設不同層次的教學情境,從學生實際出發(fā)規(guī)定不同層次的要求,進行不同層次的教學,給予不同層次的輔導,組織不同層次的檢測,使各類學生都有學習物理的興趣,每堂課上各有所得,在自己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域內”得到充分發(fā)展,進行有效學習,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科素質。
二、實施策略
1.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首先,要了解和掌握學生。我們可以采取小測驗、日常觀察、課堂提問等方式對學生有一個大致的判斷,然后以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為依據(jù)進行分組。在分組的過程中,我們一定要全面考量每個學生的學習技能、智力因素、思考特點、學習品質、學習興趣等多方面的情況,并在此基礎上按照一定的標準來對學生進行科學分組,然后再進行接下來的分層教學工作。當然,教師在進行分組的過程中一定要考慮到學生的人格和自尊問題,不能把好、中、差學生名單直接在班級中公布,否則這種分組很容易讓班級形成一個個的小團體,不利于班級的團結和學生心理的健康發(fā)展。尤其是那些被分到差組的學生,他們往往受到的影響會更大,很多學生可能會因為被分到差組而變得自暴自棄,以至于最終放棄物理這門學科。
2.對教學目標進行分層。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一刀切”的統(tǒng)一化的教學目標是最遭人詬病的一點,教師為了盡可能地滿足大多數(shù)學生的需求,往往會根據(jù)人數(shù)最多的中等生的實際制訂教學目標,這樣的目標對于成績較好的優(yōu)等生來說過于缺乏挑戰(zhàn)性,從而白白浪費了這些學生的優(yōu)勢,而對于那些成績較差的后進生來說,這樣的目標又是那么遙不可及,使得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缺乏指引,自信心不斷地遭受打擊,長此以往,只能變得越來越差。由此可見,對教學目標進行合理的分層,針對不同層級的學生制訂適合他們的教學目標至關重要。例如,筆者在講到《電場強度》這課的內容時,就給學生設計了三個層次的目標,第一層次:認識到電場是一種客觀存在的特殊物質,理解電荷間的相互作用是通過電場發(fā)生的事實,會進行簡單的電場強度計算;第二層次:理解電場強度的概念及其定義式,理解電場強度是矢量,了解電場強度的方向是如何進行定義的;第三層次:能夠根據(jù)庫倫定律和電場強度定義式推導電荷場強的計算式,并會進行計算,知道電場的疊加原理,并能根據(jù)這個原理進行簡單的計算。以上這三個層次的目標就是按照由低到高的方式,給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出難度不同的目標,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擁有適合自己的學習目標,用這個目標去指導自己的學習活動。
3.對課堂教學進行分層。對后進生來說,以一些基礎性的知識為主,讓他們通過老師和同學的示范,對基本知識點有一定認識,課堂上教師會設置合適的情境,這些情境主要是一些相關的貼近生活的實例,加深學生的理解。同時,選取一些不難理解的規(guī)律進行討論,使其重新建立起學習物理的興趣。對于中等生來說,教師可以通過少量的示范講解和各種形式的學生活動,如,學生討論、辯論、展示,使學生對物理的基本概念、規(guī)律有一定認識,讓他們在動手動腦中體會學習的樂趣,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對優(yōu)等生而言,學生可以以自主學習、探究式學習為主,通過小組成員合作,積極分析討論問題,教師適時的引導、點撥和評價,使學生體驗過程,從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使其學習信心更強,動力更足。
4.對作業(yè)練習進行分層。課后布置多層次習題也是分層次教學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為此,應根據(jù)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能力,布置不同的課后作業(yè),一般可分為三個層次:后進生是基礎性作業(yè)(課后練習),中等生以基礎性為主,同時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題目(課后習題),優(yōu)等生是基礎性作業(yè)和有一定靈活、綜合性的題目(課后復習題)各半。作業(yè)的分層,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習有困難學生的完成作業(yè)的積極性,允許在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根據(jù)他們自己的學習情況“自主”地選擇適合自己的作業(yè),也可以減少或避免學生抄襲其他同學家庭作業(yè)的現(xiàn)象,學生能做多少就布置多少。另一方面,作業(yè)的分層還可以提高學習比較輕松學生完成作業(yè)的創(chuàng)新性,可以對學習比較輕松的學生設置一些具有開放性和創(chuàng)新性的作業(yè)。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