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思想品德自主性課堂教學活動是指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改變了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中心的全新教學模式。初中思想品德自主性教學模式主要意在自主兩字,通過老師的引導性學習來一步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的意識,達到改變整體教學環(huán)境氛圍,促進學生們自主思考,達到一種教學模式的良性循環(huán),更符合這個社會飛速發(fā)展的腳步。
關鍵詞:教學模式;自主性;支自主型
初中思想品德課程自主性教學活動是一種符合時代發(fā)展,符合現(xiàn)代學生理念的教學模式,旨在培養(yǎng)學生們的獨立自主性學習,是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的一種革新。本文就什么是自主性課堂教學活動、自主型教學活動的支撐點、怎樣去培養(yǎng)自主性教學三點出發(fā),仔細分析自主性課堂教育活動在現(xiàn)代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育中的應用。
一、 自主性課堂教學活動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fā)展,人的自主獨立性在各方各面的體現(xiàn)也越來越明顯,不同的人有了各自不同的追求。相對于傳統(tǒng)的初中教育,相應的相對于這個社會也在改變和適應,而這種概念和適應的體現(xiàn),就是自主性課堂教育活動。自主性課堂教育是活動教育相對于社會的改變而去適應的一種革新式教學模式,改變了傳統(tǒng)的“師為父”的填灌式教學理念,在保證了教學質量的前提下多了學生的自主性的培養(yǎng)。把傳統(tǒng)的填灌式教學理念慢慢轉變成以學生為主體的引導式教學理念。主要意在引導學生的自主學習,把學習變成一種探索和研究,真正做到因為知識對自己有用才學習。
二、 自主型教學活動在思想品德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自主型教學活動作為一種全面革新的教學模式,由于它所實施時間短、實施沒有一套具體的模式化辦法,所以在實施的過程中會有一些問題存在于整個自主型教學過程之中。這些問題限制著自主型教學模式的應運和發(fā)展,可以把它歸結于以下幾個方面:
(一) 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教師無法把握自主型教學活動中的度
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教師在用新的教學理念傳授學生思想品德知識的時候,往往因為教學模式的改變而無法把握好教學的度。初中思想品德課本的變革也是日新月異的,在全國就有多達十一種不同版本的教學材料,在教師教學生的過程中,往往會因為固守傳統(tǒng)的思維而使教學脫離實際。有些教師為了讓學生盡快掌握知識,會采取強迫讓學生掌握知識的辦法,學生的興趣性和自主探究性得不到發(fā)揮,這種不注重學生探究和體驗的方法嚴重阻礙著自主型教學活動的展開。相反,有些教師過度的復刻自主型教學活動,開展過多的課堂活動并且沒起到知識點監(jiān)督的作用,導致了課堂活動與教學課本無法做到總結聯(lián)系,把思想品德課堂變成了一場沒有意義的辯論會。
(二) 不能處理教學評價和教學指導的關系
自主型教學活動主要點在于自主,但是自主不是毫無理由的放縱。許多老師為了體現(xiàn)自主型這一新理念,過分地對學生進行放縱,無法做到對學生自主性的監(jiān)控,這樣起到一種本末倒置的效果。這是教師對自主型教學活動產(chǎn)生的理解偏差。
三、 自主型教學活動的支撐點
(一) 思想品德自主型教學課堂上一定要培養(yǎng)學生對學習的興趣。
興趣可以激發(fā)學生對知識的一種求知欲望。只有培養(yǎng)出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才會在課堂教學上思緒完全跟著教師走,才能讓學生接收到最有用的知識。
(二) 教師在思想品德自主型教學過程中具有診斷性
學生本身是不同的個體,對任何的問題都會有各自不同的理解,這些理解有的需要補充,有的會有一些偏差。自主型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想辦法提出讓學生感興趣的問題討論,在學生們順著教師思維一步步討論下去的時候,教師必須具有一定的診斷性,對學生中存在的一些思想問題做到及時的補充和糾正,以達到讓學生自主性學習的目的。
(三) 轉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做到與學生共同學習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現(xiàn)代的學生都具備自己獨特的個性與尊嚴。他們希望得到應該有的尊重和理解。在這樣一個大的學習環(huán)境中,教師要讓學生做到自主性學習,首先應該不要給學生壓迫感,做到與學生共同學習。這是一種朋友之間相互探討的學習方式,教師尊重學生,學生也接受教師所講授的知識并在不斷地思考和質疑,通過共同學習,學習到的知識會更加深刻,是自主型教學的體現(xiàn),同時達到了教師和學生共同進步。
(四) 注重區(qū)分學習主動權和學習決定權
自主型教學的應用應該是一種教學模式的轉換,由過去教師逼著學生學到現(xiàn)在教師引導學生學。課程期間學習的決定權還是應該在教師手上。學習決定權的流失造成的是學生的放任自流,因此教師應該嚴格清晰地區(qū)分學習主動權和學習決定權的應用。
四、 結束語
思想品德自主型教學活動應該是師生共同學習的一種教學模式,在這個教學過程中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探討學科內容,老師做好學生思維走向的觀察,及時引導,在一種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做到結合實際、學而有用、共同進步的新型教學理念。
參考文獻:
[1]陳凱.探尋自主性課堂教學活動的支撐點——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設計[J].教育藝術,2016(12):21-21.
[2]李培華.論思想政治課基于自主活動的課堂教學[D].渤海大學,2014.
[3]紀宏.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 探尋有效課堂教學[J].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2014(9):55-57.
作者簡介:
李琪雄,甘肅省白銀市,甘肅省靖遠縣劉川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