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楠
摘 要:師生互動是教師在課堂中為了活躍課堂氣氛而常用的一種方式,通常是由教師率先發(fā)起,然后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從而合作實現(xiàn)某種教學目的的活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互動中的語言溝通是至關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直接決定著教學任務的完成、養(yǎng)成教育的培養(yǎng)和教學目標的達成。
關鍵詞:小學語文 師生互動 語言溝通
教學活動是學校教學過程中較為重要的部分,需要做好師生互動工作,保證在教學期間,提升師生的互動效果。當前,小學生在語言表達的過程中,語言能力有所提升,對于教師的語言掌握提出了很多新要求,且小學生的詞匯量迅速增加,言語表達更加連貫、生動和多樣化。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在這一發(fā)展過程中,主要是培養(yǎng)孩子了解和運用漢語言文字的能力,借助著教師的基礎引導和啟發(fā)從而在小學階段中更好的掌握這一門基礎性的語言學科。
一、師生互動過程中語言溝通的重要性
小學語文教材中,會含括廣泛的內容,其中不乏很多各式各樣的奇聞軼事,林林種種的社會現(xiàn)象,且其中的任務形象很多,包含真實情感,在此期間,小學語文教師應當樹立正確的工作觀念,合理開展課本內容的把握,在自己消化理解和掌握的基礎上,將內容信息傳達給學生。不僅要讓學生掌握課文的表面意思,還要適當?shù)南驅W生傳達文章背后的深層含義,使學生充分理解文章中的情感、文字中的感染力,從而有效的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投入課堂學習的充分熱情。
二、現(xiàn)階段小學語文師生互動的語言溝通中存在的問題
1.教師對學生沒有充分的了解
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年齡小,生理和心理發(fā)展的都不成熟,從而導致學生和老師之間思考問題的方式,處理事情的思維都存在著很大的不同,這使得師生的互動中學生不能很好的理解教師的語言及其含義。而當今我們處在一個互聯(lián)網發(fā)展極為迅速的時代,新興事物、語言層出不窮,信息傳播速度很快,學生接受能力較高,所以,在課堂上想要和學生溝通一個網絡上學來的新詞時,不能針對課堂詞語進行更新,無法引導學生與教師之間形成共鳴。
2.語言溝通模式單一
由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很多教師還把自己定位為課堂中的主導者,把學生定義為被動的接受者。在教學很多時候課堂中的互動都是一問一答的模式,缺少和學生之間的互動,這已經不符合新課改下語文教學的要求,影響了學生的積極性,降低了學習的效率。
3.缺乏良好的互動語言
目前,一些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忽視課堂中溝通語言的使用,不能合理使用科學的溝通技巧方式,經常在課堂教學期間運用指令類型與總結類型語言對學生命令,無法開展課堂互動,不能很好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沒辦法使學生積極的參與進來,影響教學任務和目標的達成。
三、提高師生互動中語言溝通的效果
1.充分了解學生,篩選最佳溝通教學方式
對于小學生而言,思維方式與教師的思維方式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教師在與學生相互溝通前要多準備貼近學生生活的話題,充分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了解他們每天談論的話題,在了解學生的情況下才能更好的和學生進行互動。
比如,蘇教版三年級語文教材中《三袋麥子》和《孫中山破陋習》這種故事性較強的課文,教師可以和學生共同討論教學的方式,找到一些能讓學生自主學習和表現(xiàn)的教學方法,如將課文改成情境小劇場,鼓勵學生自己選擇感興趣的片段,自己分組排練,教師在這過程中引導學生去揣摩教材故事中的故事背景,人物形象以及特點,更好的詮釋人物特征。在表演的過程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充分的融入到劇情中,設身處地理解文章內涵,達到應有的教學效果。
2.創(chuàng)建表達氛圍
小學語文教師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需為學生創(chuàng)建良好的表達平臺,使得學生在語言表達的過程中,為學生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進行主動的思考。當然,要做到這些教師應該在課前做好充分準備,認真?zhèn)湔n,掌握課文的知識點、重點、難點。在設計問題的過程中,教師也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和這個年齡段學生的愛好興趣,在設置問題的過程中,需將文章中重點與難點內容融入其中,利用疑問教學方式、發(fā)散性的教學方式與鋪墊類型的提問方式,對學生進行提問,使得學生能夠在教師提問下能夠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引發(fā)興趣。如《哪吒鬧?!愤@篇課文,教師可以按照課文的順序來設計問題,同時也可以根據(jù)哪吒鬧海的故事情節(jié)來啟發(fā)學生進行聯(lián)想,重新創(chuàng)編哪吒鬧海的番外等等。
3.改變師生互動中的語言
教師在師生互動中要注意改變傳統(tǒng)模式中語言溝通方式,改變教師主導者和學生被動接受者的角色定位,使真正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因此教師就要改變以往的提問方式,因材施教,根據(jù)每個學生不同的個性特征為學生“量身定制”問題。而教師對于學生的回答都應該以肯定、鼓勵為主,比如“你的回答很新穎、你的想法很有創(chuàng)意、你再仔細想想還會有更好的回答”[1]。
4.加強語言技巧營造良好的互動氛圍
例如:在講解:“做一片美的葉子”課程的時候,教師和學生共同朗誦文章,教師運用優(yōu)美的語調使得學生能夠進入到童話氛圍中,并提升學生的互動意識[2]。在此期間,不僅要指導學生掌握語言技巧,還需為學生創(chuàng)建良好的互動氛圍。比如《讓我們蕩起雙槳》這篇課文[3],教師可以讓學生聽這首歌曲,在和學生一起學習歌曲的過程中,學生既欣賞了船上的風景,又體會到了喬羽爺爺當時創(chuàng)作的深層情感。
結語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與小學生之間進行語言方面的互動,不僅能夠提升課堂氛圍的活躍性,還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積極性,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在此期間,可以啟發(fā)學生的額思維,創(chuàng)建輕松的課堂氛圍,提升教學的深度與廣度??偠灾?,在教學的過程中,應將開啟學生智慧作為主要內容,在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建現(xiàn)代化的教學模式,其目的就是讓師生雙方在這個過程中都有所收益,以達到“雙贏”的良好結果。
參考文獻
[1] 藍亞敏.關于小學語文教學師生互動語言溝通的探索[J].才智,2017(12):91.
[2] 李婷.小學語文教學師生互動的語言溝通分析[J].作文成功之路(上旬),2017(1):2.
[3]陳田田.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互動的語言溝通探究[J].小作家選刊,2016(1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