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楠
【摘 要】興趣是學習的源泉,在書法教學中,如果學生自身對寫字毫無興趣,就很難把字寫好。因此,對寫字感興趣是寫好字的關鍵。教學中,教師只有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正確、有趣的指導,并針對小學生不同年齡階段的特點,適時、適度、適量的加以培養(yǎng),學生學習時思維活動才最活潑、最有效,才能寫好字,使書法藝術能夠真正的繼承并弘揚。
【關鍵詞】書法教學;三步教學法;學習興趣
一、學習書法的重要性
1.書法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素質(zhì)
書法除了實用性之外,還有藝術性的一面,其本身就是科學與藝術的完美結合。中國漢字是象形文字,每個不同的字都有獨特的“形”,要把字寫得美觀,除了了解漢字的一些基本構字規(guī)律外,觀察能力至關重要、如筆畫的長短、結構的疏密、書寫前必須靜觀細察、字寫得端正就會產(chǎn)生賞心悅目的效果。書法藝術本質(zhì)則是一種媒介或手段,意在通過它使受教育者得到審美享受,提高審美境界,陶冶性情,凈化心靈。
2.提高書法重要性認識,激發(fā)學生求知欲
一手好字,一份信心,一手好字是人的文化名片。明確學習書法的意義,只有當學生感到有了某種學習的需要時,才會相應地產(chǎn)生某種學習興趣,把寫字當成有意義的事情去做。教師在書法教學第一課就要向學生講清為什么要學習書法,也就是學好書法到底有哪些好處。書法不光有實用性,同時還是一門藝術,還可以抒情言志,供人欣賞,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培養(yǎng)高雅的業(yè)余愛好等等。學生知道了學習書法有這么多好處后,就會增強學習書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把練字進行到底。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都有共同感受,教師若能在第一堂課中寫出漂亮的板書,一定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迅速地提高威信。同時,好的板書會給學生美的享受,從而會不自覺的摹仿,使學生從老師的板書中陶冶自己的情操。因此,教師不但要有牢固的專業(yè)知識,還應練出一手漂亮的字,并掌握一定的書法理論知識,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給學生一個良好的啟蒙,使之終身受益。
二、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
興趣是學習的源泉,激發(fā)學生對于書法學習的興趣,使之發(fā)揮自覺能動性。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睂W生一旦對書法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就會主動去求知。傳統(tǒng)“填鴨式”的教學雖然可以完成教學任務,但忽視了對興趣的激發(fā)和培養(yǎng),違背了學生為課堂主體的原則。在新課程的教學實踐中把培養(yǎng)學生興趣貫穿于書法教學和實踐之中。字是知識的外衣,文人的敲門磚。學生只有了解了學習書法的重要性,情感上才會有學習書法的需要,從而對書法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
1、揭示漢字的美感,培養(yǎng)學習興趣。
漢字是美的。它以結構疏密、點畫的輕重、墨色的淡濃、行筆緩急來抒發(fā)感情,創(chuàng)造意境,被喻為紙上的舞蹈。寫字教學過程即是美育的過程。在教學中經(jīng)常讓學生欣賞一些古今書法家的名作,參觀書法展覽,教師作分析講解,也能有效激發(fā)學生興趣,喚起學生情感共鳴,激發(fā)其自覺地“心摹手追”,從而由衷地產(chǎn)生學習的愿望。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興趣高,求知欲望越強,學習就越主動??鬃诱f:“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睈垡蛩固怪赋觯嬲袃r值的東西,并非從野心或從責任感產(chǎn)生,而是從對客觀事情的愛和熱忱產(chǎn)生,熱愛是最好的老師。。
學書初始階段,要啟發(fā)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的問題,孔子說:“不憤不悱,不啟不發(fā)”。學書久了會感到清苦乏味,會出現(xiàn)停滯,學生往往半途而廢。這時教師要及時給予指導,點破迷津。蘇東坡在《柳氏二外生求筆跡》中寫道:“退筆如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苯處熞龑W生讀一些書法理論,如:《漫畫書法審美》、《三筆字書法教程》等,以理論指導實踐,使二者有機結合。同時,充分利用多媒體進行書法欣賞教學,使學生感悟中國書法藝術的無窮魅力,提高學生對書法藝術的審美鑒賞能力和理解感悟能力,加上對繪畫、雕塑、工藝美術、音樂、文學等姐妹藝術的欣賞,使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得到全面提高。
2、講述書法家的人生履歷和學書過程,激發(fā)學生興趣。
古今書法家的故事很多,有勤學苦練的,有堅持不懈的,有改革創(chuàng)新的……。教師在講課時也可以適當穿插書法家故事,以激勵學生寫字熱情。例如:張旭用辮子在墻上書狂草,數(shù)千人圍觀,拍案叫好;當學生遇到困難想要放棄時,便講王獻之練字寫完十八缸水的故事,讓學生知道持之以恒才能把字練好。
3.優(yōu)化環(huán)境,營造氛圍。
營造一個書法藝術與校園文化建設融為一體的學書環(huán)境,這是一種“無聲之教”,“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潛移默化的影響,具有滴水穿石的力量。學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在上面進行臨摹,意趣盎然。在教室里、樓道轉角處、宣傳櫥窗,乃至食堂都有裝裱學生的書法作品。一幅幅形式與內(nèi)容俱佳的,由學生自己書寫的作品,構成了生生不息的書法藝術長廊。這樣既建設校園人文環(huán)境,又使學生每日置身于書法藝術的氛圍中。作品來源于學生之中,使學生感到可信,可親。其次,書法作品本身具有賞心悅目的感染力,對學生起到熏陶的作用,是提高學生主動書寫的有效策略。
除了上述的環(huán)境營造以外,我們還有濃厚的全體師生勤練書法的氛圍,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鼓勵學生去主動書寫,進而提高學生的書寫水平。有了全員參與平臺,營造了人文互動的環(huán)境,強化了學生的主動書寫意識,全校師生勤練書法的氛圍就會越來越濃。
三、書法教學的一般教學程序——三部教學法
1、導: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書法課上,教師教學中可以播放古箏等優(yōu)美的古典音樂或講一些書法家的學習歷程,把學生帶入情境之中,以喚醒學生的求知欲,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即情境教學法,給學生美的享受。
2、講:交代學習內(nèi)容,明確主題。教師采用觀察、分析、比較等教學方法進行示范書寫,通過示范讓學生親眼看到書寫過程,化抽象為具體,使學生更好的理解書寫的基礎知識,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3、練:練是上課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在培養(yǎng)學生動手的同時,練習過程中要強調(diào)學生做的“三到”即眼到、心到、手到。“眼到”就是仔細觀察范子的筆畫、字形:“心到”就是認真分析范字的用筆特征,字形結構特征和各種筆畫位置,做到心中有數(shù)?!笆值健本褪窍鹿P如神,將心中體會到的用手表現(xiàn)出來,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
書法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是人類文明的寶貴財富,是基礎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通過書法教育對中小學生進行書寫基本技能的培養(yǎng)和書法藝術欣賞是傳承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培養(yǎng)愛國情懷的重要途徑;是提高學生漢字書寫能力,培養(yǎng)審美情趣,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養(yǎng),促進全面發(fā)展的重要舉措。此外,針對書法的教學教師應具備“滴水石穿”的精神。引導學生習字的過程如登山梯,總得一階一階的向上爬。不必急于求成。
參考文獻:
[1]凱洛夫,教育學[M].上海:人民教育出版社,1950:16-17.
[2]吳天祥,漫畫書法審美[A].西安:西北大學出版社,2009:17-33.
[3]李晏平,三筆字書法教程[A].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1990:30-45.
(作者單位:陜西師范大學錦園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