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仁桑珠
摘要:都說藝術源于生活,現(xiàn)在許多學科的教學中都與生活結合進行教學,既然美術與藝術相關,在美術教學中進行生活化教學是有積極意義的,并且結合生活來進行美術教學,可以讓學生的思維更開放,并且能讓學生提升美術學習能力。筆者簡要分析初中美術生活化教學作用的實踐思考。
關鍵詞:初中美術;課堂;生活化教學;實踐思考
引言:在初中美術教學過程中,為了更為有效地開展課堂教學,教師可以借助建立以實際生活為主線的教學內容和教學體系,采取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的方式進行教學。因為美術來源于生活,與生活密切相關,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從而在生活化情境下有效開展初中美術教學,最終提升學生的整體美術素養(yǎng)。大多數(shù)的美術作品都與生活脫離不了關系,例如人物、建筑、景物等等,都是來源于生活的創(chuàng)作,《蒙娜麗莎》這個作品到現(xiàn)在依然有名氣,它的創(chuàng)作靈感也是來源于生活中的人物,由此也能讓我們感受到生活對美術教學的意義。
一、營造生活化教學氛圍,激發(fā)美術興趣
生活是藝術發(fā)展的基礎,其最大的特點就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所以說,為了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美術創(chuàng)作興趣,教師可以借助營造生活化教學氛圍的方式開展教學。具體而言,教師可以結合具體教學內容,通過以圖片的形式為學生展示生活中的美術作品,進一步拉近美術與學生生活實際的聯(lián)系,這樣一來,也能夠啟發(fā)學生用美的眼睛去看待周圍的事物。在這樣的氛圍下,再進行課堂教學,學生將會以更加積極的態(tài)度進行學習,進而提升課堂美術課堂的教學效果。例如:在講授《藝術——生命與自然和諧交融》這一節(jié)課時,為了讓學生了解繪畫與生命的關系,讓學生感受到藝術表現(xiàn)的是對生命價值的追求與肯定,也為了激發(fā)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我從學生所熟悉的日常生活入手,開始了這節(jié)課的教學。首先,為學生展示系列圖片,通過讓學生觀看“風雨中頑強生長的小草”等圖片,進一步讓學生感受到生命的力量;之后,為學生展示多組世界名畫,如《野?!贰娥⑸癯绨輬D》等,讓學生感受名畫中對“生命力”的表達,并讓學生進行討論,并鼓勵學生就“生活中展現(xiàn)生命力”的素材進行探討,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作的熱情。
二、創(chuàng)設情境是生活化美術教學的前提和條件
初中教材中的許多內容與生活有直接關系,例如有關季節(jié)的課程,如果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全憑學對季節(jié)了解的想象,繪出的美術作品會缺乏真實性,并且沒有教好的課堂效果,還會限制學生的思維,例如繪畫春天,幾乎大部分學生對春天的印象都是,小草、樹木發(fā)芽,冰雪融化等等,那么學生們的美術作品幾乎就是這幾個方向,教師在看學生的美術作品中會看到許多關于小草的作品,關于冰雪融化的作品,所以教師在進行美術教學時就需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情境,讓學生從中尋找靈感,并且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學生繪出的美術作品會呈現(xiàn)出多樣化,不會限制學生的思維。如果授課時的季節(jié)并不是春天,那么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播放一些春天的圖片,或是播放一些小視頻,讓學生去觀看春天的特點,因為視頻中能展示出春天的各種景物、動物和植物,因此學生繪畫的靈感就會較多,在進行創(chuàng)作時,就會有多種思路,呈現(xiàn)出的作品不會過于單一。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三、融入鄉(xiāng)土特色,利用地理優(yōu)勢,讓學生的美術題材創(chuàng)立特色
每一個地區(qū)都有自己地區(qū)獨有的特點,并且許多美術家的作品靈感都來源于自己生活的土地,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時還可以讓學生去觀察生活中關于自己生長地區(qū)的獨特鄉(xiāng)土氣息,來進行美術教學。學生在繪畫自己從小生長到大的環(huán)境,能將自己的情感表達出來。在這種生活化的教學下不僅能讓學生有一定的創(chuàng)作靈感,在不斷的創(chuàng)作中學生還會對自己生活的土地產(chǎn)生熱愛之情。例如江南水鄉(xiāng),學生感受到的是溫婉的感情,在繪畫時學生表達出的情感會與之相關,而在西藏地區(qū),學生們從小看到的都是草原,因此他們的作品表達的情感大多比較遼闊,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們搜集相關名家的作品去感受他們繪畫時的情感,慢慢的就會讓學生對自己生活的土地產(chǎn)生熱愛之情。這樣做,不但讓學生更好的了解了家鄉(xiāng)、了解了身邊的文化遺產(chǎn)及人文建筑,還擴大了學生的美術視角,讓學生更熱衷于從身邊發(fā)現(xiàn)美、研究美,把這種美感帶到美術課堂中,更是豐富了學生的美術課堂。
四、開展生活化主題活動,深化美育教育
為了進一步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進行教學,教師還可以在美術課堂上開展一系列生活化的實踐類型的主題活動,來有效深化學生的美育教學。因為在傳統(tǒng)的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學模式單一,學生會逐漸感到乏味,意識不到美術與生活的聯(lián)系,逐漸對美術課堂失去興趣。所以,教師可以組織適合學生參與的、有趣的、與學生聯(lián)系緊密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的參與過程中,感受到美術學習的美麗,在提升其基礎美術知識的同時,也讓學生在這類主題活動中提升自身美術素養(yǎng),使學生更加熱愛美術,深化美育教育。例如:在講授《校園的春天》這一單元的內容時,當講述到“標志設計”這一節(jié)課的內容時,為了加深學生在生活中應用美術的意識,我開展了這樣的實踐活動。首先,引導學生通過欣賞、收集各類標志,認識和了解標志設計的基本規(guī)律,初步讓學生掌握標志設計的方法,我開展了“校園運動場標志設計大賽”這一活動,因為運動場是學生每天跑步、玩耍的地方,依據(jù)此來安排主題活動,可以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作的熱情。之后,我先讓學生以小組形式進行繪畫,并配以相應的解釋語言,在這個過程中,啟發(fā)學生認識和體會標志的藝術美感,并鼓勵各組學生借助“黑白效果、色彩效果、剪貼效果”等創(chuàng)作手法進行呈現(xiàn);與此同時,讓學生動手制作,并將最后的標志進行張貼以及評選。這樣一來,學生進一步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并在日常實踐活動中有效深化了學生的美育教育。
五、總結語
總的來講,生活是美術的源泉,將其注入美術教學中,才能感受美術的魅力,美術教學離不開其支撐,作為美術教師必須有對生活化教學的正確意識,并要探究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將其運用到美術教學中,使學生能在這樣的教學中得到更好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張秀玲.淺談初中美術課堂教學生活化之優(yōu)化途徑[J].新課程·下旬,2013,(12):86-86,87.
[2] 黃為.初中美術教學生活化[J].基礎教育參考,2017,0(6).
[3] 陳薏如.生活化的初中美術課堂教學策略淺析[J].新課程·中旬,2015,(4):134-134,135.
[4] 呂娜.初中美術課堂生活化教學探討[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4,(6):218-218.
(作者單位:西藏拉薩市尼木縣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