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公民權與人權是世界范圍內受到普遍關注的問題,人權與公民權有著密切的關系,從一定程度上可以說,公民權是人權在法律上的表現(xiàn),人權是公民權的道德依據(jù),憲法則是公民權的法律依據(jù)。人權與公民權存在互動關系。本文將從人權和公民權的概念解析入手,探討人權與公民權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以更好地推動人權與公民權之間的互動關系。
關鍵詞:人權;公民權;區(qū)別;聯(lián)系;互動關系]
一、人權與公民權的內涵界定
內涵界定是我們理順人權和公民權關系的基礎,只有弄清人權和公民權的內涵界定,才能清晰地認識到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
1.人權的概念。什么是人權?《辭?!分袑τ谌藱嗟亩x為:“人們應當享有的平等的權利”。而馬克思在《論猶太人問題》中,也提出和闡述了人權概念問題,認為所謂的人權,就是市民社會的權利,它與公民權不同,是人與生俱來的自然權利,即人之為人所應具有的權利。由此我們可以理解,所謂的人權就是人人自由、平等地享有生存和發(fā)展的權利。
2.公民權的概念。公民權可分為公民基本權利和公民一般權利,由憲法規(guī)定的權利為公民的基本權利,公民的一般權利則是在一國的法律體系中予以詳細規(guī)定。公民權按照其覆蓋程度,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上也就是通常意義上使用的公民權是指一國通過憲法及其法律對具有公民資格的人所規(guī)定的權利的總稱。而狹義上的公民權一般指公民的政治權利。公民權是一個國家對于個體應當享有的權利和自由的理性確認,它所承載的是在社會發(fā)展過程中所體現(xiàn)出來的特定價值觀念和信仰。無論從廣義還是狹義來看,公民權都是一個法律概念
二、人權與公民權的關系
(一)人權與公民權的聯(lián)系
1.部分內容相同。人權與公民權在內容上有許多重合的地方。在法律規(guī)定層面上,1919年《德國魏瑪憲法》中共有公民權38項,其中有26項與《世界人權宣言》相同?!妒澜缛藱嘈浴分辛_列的權利共52項,《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中羅列的權利78項,內容完全相同的高達34項。再在具體內容層面上,比如財產權、平等權和自由權既是人權又是公民權的重要內容。
2.價值取向和理論基礎相同。人權和公民權都體現(xiàn)了自由、平等、正義的價值取向。這些價值取向反映了人類的共同愿望。同時人權與公民權的理論基礎都是人道主義。人道主義是關于人的本質、使命、地位、價值和個性發(fā)展的思潮和理論。人權與公民權的理論提出都來源于此。
(二)人權與公民權的區(qū)別
1.主體的不同。狹義的公民權僅僅限于一個國家的公民所享有的權利,其主體僅限于持有本國國籍的公民,要想擁有公民權,必須是本國公民,如在中國,外籍人員和非公民都不享有公民權。而人權的主體則是人,即自然人,除本國公民外,還包括在本國領域內的外國人和無國籍人員。同時,公民權的主體是單個人的,而人權的主體既包括單個人,也包括集體、群體如民族、國家、婦女和兒童等。
2.范圍不同。人權被認為更具有包容性和普遍性,通常涉及到身體和精神兩大領域所能包容的所有關于“人”的各項權利,而公民權,則只是人作為國家公民參與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應當或者必須具備的資格、能力相聯(lián)系的權利。
3.屬性不同。公民權是法定權利,是一國通過憲法及其法律對具有國際法意義上公民資格的人所規(guī)定權利的總稱,僅僅具有法律屬性,而人權是人之作為人應該享有的權利,既具有道德屬性,又具有法律屬性。此外,近幾十年來,以美國為首的一些西方發(fā)達國家將人權作為國際政治斗爭的工具,進而干涉他國內政,給人權抹上了濃重的政治色彩,因而人權又具有政治屬性。
總之,人權與公民權有著許多的相似之處,也有著明顯的區(qū)別,我們要正確認識人權和公民權的關系。
三、人權與公民權的互動關系
人權與公民權是緊密聯(lián)系并相互促進發(fā)展的,兩者之間是互動關系。人權對公民權的實現(xiàn)有著重要的推動和促進作用。同時公民權也可以促進人權的保護和發(fā)展。
1.人權對公民權的推動和促進作用。
(1)人權的價值促進公民權的實現(xiàn):近幾十年來,人權問題成為了世界性的議題,西方國家一直在推動這個議題,有其積極意義。人權問題是西方同中國最活躍的政治摩擦點之一,西方國家一直對華施加人權壓力,客觀上觸動了中國社會的思考,一定程度上加快了了中國社會的人權建設。中國近十幾年來根據(jù)本國國情形成了發(fā)展人權的戰(zhàn)略,并取得了全球有目共睹的實效。2004年,我國把“尊重和保護人權”寫入憲法,如今中國政府也已把保障人權寫進了國民經(jīng)濟發(fā)展綱要,更將保護和發(fā)展公民民主政治權利列為未來發(fā)展的重要目標。中國人權的逐漸完善,使得人權價值能逐漸滲透到立法和司法過程中,對我國科學、民主立法起到重要的指導作用。在立法和司法的過程中,在缺少法律的依據(jù)時,人權的這種價值觀對法官的判案起到了一個極為重要的作用,用人權價值作指導,必將促進公民權利的實現(xiàn)。
(2)人權憲法化可以擴大公民權利:人權的內容可以通過立法的途徑直接變成公民憲法中的基本權利,將人權憲法化具有重要的意義,它使得人權具有了一種相對于國家而存在的特性,這樣,公民權的范圍將會得到極大的擴大。
2.公民權對人權的保護和發(fā)展。
(1)公民權對人權的保護:公民權是憲法中有關公民的基本權利。如今越來越多國家把人權寫進本國憲法,憲法中規(guī)定了人權,使某些重要的人權具有了法律的強制性,這樣,國家或者公民自己就可以把法律作為保護公民人權的一種手段,當公民認為自己的憲法中的人權受到了侵害,公民可以直接訴訟到法院,以保護自己的人權。這樣,人權有了法律上的保障,人權的保障有了最穩(wěn)固的方式,公民權可以保護人權的實現(xiàn)。
(2)公民權對人權的發(fā)展也起到重要的作用:人權是受一定的歷史條件限制的,各個時期人權的內容未必相同。盡管基本人權具有一定的穩(wěn)定性,但是,基本人權以外的人權在各個時期的變動較大,即便是基本人權,也不是一成不變的,人權是隨時代的變化而發(fā)展的。當代國家大都朝著法治國家的方向發(fā)展,憲政是實現(xiàn)法治國家的根本途徑,各國紛紛以立憲的方式規(guī)定者公民的基本權利,而公民基本權利的擴大必將極大地增強公民的人權,這極大地促進了一個國家,乃至世界人權事業(yè)和人權本身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楊福忠.人權,2006,2.
[2]辭海(縮印本)[M].上海辭書出版社,1999.
[3]李玉茹.公民權與人權的關系及其完善[J].高校講壇,2009(35).
[4]胡維維.略論人權與公民權的關系[J].政壇精英.
[5]?;?人權與公民權之比較[J].商品與質量,2011(3).
作者簡介
李文文(1994—),女,漢族,廣西玉林人,廣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學科教學(思政),碩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