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蝶燕
摘 要:隨著現代化教育手段的不斷實現,積極推進小學科學網絡課程教學有助于實現教學內容和形式的創(chuàng)新。網絡課程資源是借助于網絡手段對課程內容進行整合,從而來更好地促進小學科學朝著現代化方向邁進。因此,本文研究了網絡課程資源對于小學科學教學的促進意義。并對其如何有效運用提供了思考。
關鍵詞:網絡課程資源;小學科學;現代化;資源
一、網絡課程資源對于小學科學教學的促進意義
網絡環(huán)境中具有豐富的教學資源,在小學科學教學過程中,通過這些網路課程資源,能夠為學生提供有趣、豐富的知識,并以一種活潑生動的方式呈現出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
1.為科學教學提供豐富的內容
網絡課程資源是對小學科學教學內容的有益補充,通過網絡資源能夠更好地來實現知識的延伸和拓展,不斷地保證學習內容的豐富性和多層次性,從而來實現教學的有效性。比如在學習《尋訪小動物》的時候,就可以通過網絡課程來展示有關小動物的視頻,盡可能地為學生展示多種小動物,比如貓、狗、雞、魚、螞蟻和青蛙等等,這樣就有助于拓展學生的視野,更好地豐富學習內容。
2.實現小學科學教學方式創(chuàng)新
在傳統小學科學教學過程中,教學方式主要以書本為主,必要的時候會通過課件等方式來實現。但是,隨著網絡課程教學資源的滲透,師生可以通過新媒體資源、直播、視頻app、圖片等方式來進行深入地學習,這樣不僅僅能夠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同時也還能夠不斷地提升學生的參與熱情和積極性,是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體現。
3.現代化教學改革的必然要求
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不斷實現,現代化教學手段不斷創(chuàng)新,從而為小學科學教學提供了重要的手段支持。積極推進網絡課程資源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有效運用,從而實現了新媒體手段與小學科學學科的有效結合,這樣有助于促進小學科學教學朝著現代化教學改革方向邁進。
二、網絡課程資源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運用
網絡課程資源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具有無比重要的促進作用,因此必須要通過多種方式來進行小學科學網絡課程教學實踐,諸如豐富資源,為教學提供豐富的內容;化難為易,提升學生科學學習興趣;巧借媒體,實現科學課程學習拓展;虛實互補,實現多種教學方式并用,下面對此進行分析。
1.資源采集,為教學提供豐富的內容
善于從網路課程中采集豐富的資源,從而為小學科學教學提供豐富的內容,為學生補充更多的科學知識。比如在學習《保護大自然》一課的時候,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內容,老師可以積極給學生推薦相關的環(huán)保網站以及各類的環(huán)保APP,讓他們自主地進行網絡資源的收集和資料的獲取,從而來更好地提升他們的實操能力和動手能力。在學習完之后,為了更好地起到教學作用,還可以給大家布置相關的作業(yè),讓他們以手抄報、繪畫等方式來繪制倡議書等,這樣能夠提升他們的科學素養(yǎng)。此外,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科學知識,老師可以通過觀看科普電影、動畫片等方式來讓他們更加直觀地了解學習內容,從而實現感性認知水平的提升,這對于他們的信息加工能力以及思考能力的提高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2.化難為易,提升學生科學學習興趣
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的理性思維能力和抽象思考能力還十分薄弱,所以在小學科學教學過程中,應該通過網絡課程資源來呈現科學課程內容,進而達到化難為易的效果。比如在教學《昆蟲》一課的時候,為了讓學生更加準確地了解昆蟲的特點以及種類,就可以通過播放視頻等方式來進行講解,讓大家能夠準確的把握昆蟲的特點,從而來提升課程認識。又如,在教學《我們身邊的動物》一課的時候,老師給學生布置連線題,把動物的圖片、名字、生活的地方、怎樣活動、有什么特點等串聯起來,這樣能夠讓學生更好地了解這堂課的主要內容,也加深了他們對于所學知識的認識和了解。通過網絡課程資源設置,能夠實現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進而來不斷地提升小學科學教學的效果。
3.巧借媒體,實現科學課程學習拓展
巧借媒體來實現科學課程的學習拓展,有助于延伸學生的視野,不斷地豐富他們的知識面。比如在進行《植物怎樣吸收和運送水》的教學時,學生可能無法清晰地把握整個過程,但是此時可以通過新媒體動態(tài)場景或圖畫的方式來呈現,以動態(tài)視頻來進行根部的水向植物的莖葉運輸的過程,從而生動形象地來展現植物的吸收和運送水過程,提高教學的效果。又比如《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環(huán)》等,都可以通過動態(tài)視頻的方式來進行展示,讓大家清楚地把握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環(huán)過程,提升學生的認知和了解,從而更好地延伸教學效果。此外,還可以通過各類有趣的APP來對大家進行知識的普及,這樣能夠讓他們對于網絡課程資源有更加深度的了解,從根本上提升小學科學教學的實效性。
4.虛實互補,實現多種教學方式并用
虛實互補,實現多種教學方式并用。首先,實現傳統教學與網絡教學的緊密結合。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單純地利用網絡課程資源來進行教學是遠遠不夠的,只有將傳統教學與網絡教學結合起來,才能夠起到最大化的效果。其次,實現虛實結合,促進教學進步。比如在講解有關雨的形成和行星的知識時,為了讓大家更好地了解和認識,就可以在讓大家了解常識的基礎之上,來更好地通過網絡模擬的方式來實現,這樣有助于達到理論聯系實際的目的,加深他們的理解和認識。可以說,小學科學教學作為普及科學、提升科學文化素質的重要學科,只有實現虛實互補教學,才能夠最大化地確保學生綜合科學素質的提高,為他們今后的成長和發(fā)展奠定基礎。
三、結語
網絡課程資源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具有無比重要的促進作用,它不僅僅能夠有效豐富小學科學教學的內容,同時也實現了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順利推進,積極實現網絡環(huán)境與小學科學課程的緊密結合,對于提升學生的科學素質和網絡素質產生著深遠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朱新娜.淺談如何利用網絡進行小學科學教學[J].學周刊,2016(01):100-101.
[2]馬楓蘭.信息網絡環(huán)境對小學科學教學方法的影響分析[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23):153-154.
[3]呂尉.現代教育技術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應用[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6,15(08):23-25.
[4]龔麗鰻.信息技術網絡環(huán)境下的小學科學課堂教學[J].基礎教育研究,2009(22):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