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秀娟
摘要:對于心理健康教育而言,其本身就具有著較強的德育功能,可以舒緩學生的心理壓力、緩解學生的心理問題等,使其逐漸的形成陽光、開朗的個性,樹立正確的“三觀”。因此,小學教師在心理教育中,也應深化自身在此方面的認知,將心理教育的德育功能發(fā)揮到最大,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全面發(fā)展提供保障?;诖耍疚膶⒁源藶樵掝}進行研究,希望對相關工作的展開發(fā)揮出借鑒價值。
關鍵詞: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功能
前言:伴隨著素質教育的逐步深化,社會各界都更加關注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德育教育的實施創(chuàng)造良好的開展前景,成為小學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在工作實踐中,教師也可以促使心理教育與德育教育的整合,并充分的發(fā)揮出心理教育的德育功能等,全方位的提高學生的身心素質,使其得到更多更好的成長與發(fā)展。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補償功能
從理論的角度上看,學生的思想品德是在認知結構不斷完善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所謂的認知結構,就是人在長期的實踐活動當中,逐步構成的一種相對穩(wěn)定的意識因素,對人的認知活動起到制約的作用,與心理活動有著密切性的聯系,這也充分的證明了心理教育所具有的德育功能。
但是,對于小學生來說,由于其的認知結構還缺乏完善性,在認知事物的過程中也常常處在形式主義上,很難選擇、獲取信息,對德育發(fā)展產生不利影響[1]。因此,在教育實踐中,教師就可以充分的挖掘出心理教育所具有的補償功能,來為學生品質道德的發(fā)展提供心理基礎,促進其的心理健康,為其的成長與發(fā)展提供保障。
例如,在道德教育中,教師應嘗試著用心理教育來彌補道德內容、方法的缺陷,幫助學生形成道德情操,注重學生道德發(fā)展中的心理變化等,從而一改德育教育低下的局面,促使德育教育的實效性大大提升。例如在工作中發(fā)現一些出現心理問題、障礙的學生,教師就應該對問題的學生加以關注,并嘗試通過多種途徑的努力來了解、溝通,并采用面對面溝通的方式,來對學生的心理進行疏導,使其的心態(tài)、情緒更加積極、穩(wěn)定,使其帶著良好的狀態(tài)迎接生活、學習,促使其的道德發(fā)展,為其的健康發(fā)展起到推動作用。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情感功能
1.為構建德育情感打下基礎[2]。心理教育可以對學生的心靈起到一個感化的作用,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可以調動起學生的情感、情緒,真正的做到理解學生、信任學生、尊重學生,與學生間建立起心靈的橋梁,促進彼此間的情感交流等。因此,在心理教育中,教師就應充分的發(fā)揮出情感功能,如對學生的心理問題予以保密,在與學生交流、相處中做到不張揚、不呵斥、不責怪等,應真正的做到循循善誘、諄諄教誨,使學生主動改善、心悅誠服,為其道德情感、道德認知的形成助力。
2.為道德情感的重塑發(fā)揮作用。情感是心理學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可以為德育工作的開展提供較大的便利。因此,在心理教育中,教師也應充分的發(fā)揮出心理教育的重塑功能,將教育效用展現出來。例如,當學生出現錯誤時,教師不應在第一時間苛責學生,而是要靜下心來,以引導的方式讓學生說出真相,在這之后,以實例法、勸導法,讓學生認知到自身的錯誤,使其的道德品質得到重塑,使其的心理狀態(tài)更加穩(wěn)定等,使其得到更好的發(fā)展。
3.為道德情感的升華助力[3]。在教育工作中,教師應充分的發(fā)揮出心理教育的功能,促使學生道德情感的升華等,使得學生的心理更加積極、陽光,使其在陽光的沐浴下健康成長。例如,教師應用自身情感來感化學生,深刻的展現出自身的親切之愛,與學生間構建起信任、平等的關系等,真正的消弱學生在溝通中的緊張情緒,使其深刻的感知到教師的尊重與愛,使其頓生好感,促使新型師生關系的構建。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動力功能
從理論層面上看,要想使學生產生道德行為,與其心理上的變化有著非常大的關聯性,也就是說學生的心理動態(tài),將對其的道德選擇、道德行為產生決定性的影響。另外,心理在驅動道德行為這一方面也有著潛移默化的效用,如,在心理上表現為學生觀察主動、注意專心、思維獨立等;在情感上表現為學生的集體榮譽感、責任感、義務感、愛國熱情等,這些都是心理動態(tài)的呈現方式。
例如,在日常工作中,教師要學會巧妙的利用心理疏導,來促使學生形成自強不息、堅韌、果斷等品質,使其樹立起崇高的愿望、理想,堅定自身的信念感等,使其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得以樹立,使其的人格更加健康、完善,力求將心理教育的德育功能全方位的展現出來。
結論:綜上所述,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大力的挖掘其的德育功能是非常重要的。在此模式下,不僅能充分的發(fā)揮出心理教育的效用,舒緩學生的壓力、放松學生的心情,使其更加快樂、愉悅的成長、發(fā)展,也有助于學生健康心理、道德品質的塑造等,為學生的后續(xù)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但在這其中,教師也應運用正確的實施方法,只有這樣才能達到預期效果,力求將德育功能發(fā)揮到最大。
參考文獻:
[1]陳碧波.農村小學留守兒童心理教育的策略研究[J].華夏教師,2018(29):6-7
[2]孫燕.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滲透探析[J].學周刊,2018(28):91-92
[3]羅尚智.農村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策略[J].甘肅教育,2018(1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