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海珍
摘要:隨著新課標改革的推進,越來越多的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被運用進了課堂教學之中。討論式教學意在通過教師預先的設計與組織,在一定的實施條件下引導學生對于特定問題進行思考與討論,活躍課堂學習氛圍,增強課堂中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交流,鍛煉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與語言表達能力,以此啟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幫助學生更好的進行語文學科的學習。
關鍵詞:討論式教學;初中語文;課堂參與;文章理解;表達能力
初中語文無論分數(shù)分值和教學內容上都有了極大的變化,這也引起了課堂教學的變化。討論式教學則側重于讓學生以討論的方式進行思考,因此,教師用心的設計的討論環(huán)節(jié)中,可以引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刺激學生思考,開拓學生思維,強化學生的表達能力,以此來加強學生知識點的記憶,并深化學生對于文章的理解,也在一定程度上調動課堂學習氛圍,提升課堂趣味性,讓課堂學習更有效率。
1引導學生課堂參與
隨著學生的成長與課堂教學任務的增多,越來越多的學生不愿或沒有機會在課堂中發(fā)言討論,教師單方面對于課文的教授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課堂枯燥乏味的學習氣氛,這導致了學生學習興趣的下降。討論式教學注重的課堂討論,它通過讓學生或主動或任務驅動地進行學習與交流討論,引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有利于調動學生課堂學習積極性,從而為學生對于重難知識點的理解記憶打下基礎,提升課堂學習效率。
例如,在教師教授《最后一課》這篇課文時,就可以結合討論式教學讓學生進行討論。這篇課文主要講述了因法國戰(zhàn)敗,主人公生活的家鄉(xiāng)即將被割讓給普魯士,在這一背景下,主人公的老師上了最后一堂法語課。文章本身難度不大,它重在展現(xiàn)不同身份、不同年齡的人對于自己國家、民族的熱愛,中心思想也主要圍繞對祖國的熱愛,但文章精心裁剪,主題深刻,主人公心理描寫細膩動人。因此,課堂討論地內容可以圍繞主人公的心理活動分析展開,也可以圍繞課文中多種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的作用進行討論,還可以就課文一些富有哲理的句子,如“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jiān)獄大門的鑰匙”,進行思考,從而引導學生參與課堂學習,調動課堂學習積極性,走進課文,了解主人公的愛國情懷和文章主旨。
2深化學生文章理解
學生在聽教師教授課文內容時,往往學習效率不高,對于文章的理解也不夠深入,導致這一現(xiàn)象產生的一部分原因是學生自身沒有參與進思考的過程,而只被動接受了思考的結果。討論式教學在引導學生參與進課堂的同時也引導著學生進行思考,并讓學生在討論中接收不同的思考角度與答題方向,以此刺激思維,開拓思維,讓學生對于討論的知識點有深刻印象,從而深化學生對于文章的理解記憶。
例如,在教師教授《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這篇課文時,其核心思想為“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而現(xiàn)如今中學階段的學生沒有多少實際認知,閱讀的書籍也有限,因此,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結合討論式教學,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結合自己的認知與實際生活進行理解與主動思考,讓學生有思考與理解的過程,進而,通過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討論,學生可以用更加開拓的思維與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文章中心思想,讓學生對于中心思想記憶更加深刻。這一過程中,學生可以更好地把握文章論證的結構,明白文章論證的邏輯性,以此深化學生對于課文的理解記憶,從而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3鍛煉學生表達能力
但丁有言:“最好的駿馬適合最好的騎士,最好的語言適合最好的思想?!北磉_能力無論是在當今的學習還是日后的工作中都是不可忽視一個能力,因此,讓學生在學習生涯中鍛煉自己身的表達能力極為重要。討論式教學能讓學生在討論中表達、闡述自己的觀點,并在交流討論中逐漸學會清晰、有條理、有邏輯的表達自身觀點,以此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口頭表達能力,也以此影響學生書面表達的邏輯思維,逐步達到新課改對學生能力提出的要求。
例如,在教師教授《岳陽樓記》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對于文章的層次結構、主旨思想進行思考與討論,讓學生在討論中條理化自己的觀點,并使之能清晰表達,有理有據(jù)。在后續(xù)的課堂教學中,教師也可以提問,如:“銜遠山,吞長江”中的“銜”改“連”,“吞”改“接”是否可以?這四個字分別表達了怎樣的氣勢,原句描繪了怎樣的畫面等問題,讓學生進行討論,闡述自身觀點,并使自己的觀點明確。在這一基礎上,教師為引導學生更有邏輯性的闡述,可以讓學生嘗試分點寫出自己的觀點,完善自身的表述,并隨機提問點名,以此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與書面表達能力。
總而言之,讓課堂教學一改“老師講,學生聽”的沉悶,凸顯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讓課堂教學更有效率,也是目前教育教學工作者面對的重要課題。討論式教學從引入課堂教學至今顯出了充分的活力與潛力,它在無形中引導著學生參與課堂教學,讓學生以或主動或任務驅動的方式進行課堂學習,一定程度上突顯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對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有著不小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