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翻轉課堂”的教育模式內化心智,外化行為,順應了世界經(jīng)濟發(fā)展的軌跡和市場發(fā)展的趨勢。通過對“翻轉課堂”的調查分析,從對其現(xiàn)狀認知、學習動機、目標時間、時間適合度等多個角度進行了分析,并構建了旅游管理專業(yè)“翻轉課堂”環(huán)境應用模型。
關鍵詞:翻轉課堂;感知;應用模型
基金項目:2017年度廣州商學院及廣東省本科高校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BigData時代高校創(chuàng)新實踐教育及“翻轉課堂”集成的交叉研究 ——以民辦高校旅游管理專業(yè)為例的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2017SJJXGG04
2014年度廣州商學院校級教育教學成果獎培育項目:泛時空背景下旅游管理專業(yè)實踐教學集成管理模式研究的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JXCG201407
目前,中國經(jīng)濟發(fā)展出現(xiàn)更多積極的變化,新常態(tài)中國經(jīng)濟速度變化、結構優(yōu)化、動能轉換的特征更加明顯,高校教育也在產(chǎn)業(yè)轉型和升級中逐漸以新的業(yè)態(tài)、新模式迎接信息革命帶來的數(shù)字紅利,。翻轉課堂是ICT、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社交媒體技術發(fā)展的產(chǎn)物,以碎片化、微型化、主題化的形態(tài),推動教育資源共享化、多元化和開放化的進程,對于實現(xiàn)教育利益共同體的交互性、智慧化具有重要的意義。
1 核心概念概述
Slman Kehan (薩爾曼.可汗,2014)認為,翻轉課堂("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是對普魯士流水線式教育模式的改善,學習者這種模式下學習的積極性被有效調動。BigData時代,“翻轉課堂”在信息革命的推動中不斷地成長,近年得以較廣泛應用及重視,得益于其以學生為中心的探究式和項目式的學習,教師則作為組織者、幫助者和指導者,更好的實現(xiàn)優(yōu)質資源的共享,減少教育的不公平。翻轉課堂是信息技術進步的教育深層變革,更有國內學者把其定義為:它是將數(shù)字化校園的建設、信息技術的整合以及新課程改革相融合的一次意義重大的嘗試。
彈性的管理方法總體上要比剛性方法有優(yōu)勢,減少信息不對稱帶來過度反應的后果,“翻轉課堂”量化的研究,更是教學體制不斷完善的結果,也有助于教學機構理性的看待“翻轉課堂”,這是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成熟化、精細化、集成化改革的要求。
2 翻轉課堂問卷調查分析
2018年1月,筆者對XX商學院旅游管理專業(yè)教學所授班級,進行了關于“翻轉課堂”教學方法實施情況的調查。
2.1 翻轉課堂現(xiàn)狀認知分析
通過調查顯示:大一和大二分別以44.83%和45.98%的數(shù)據(jù)表示能夠通過課前的學習掌握《管理學》和《市場營銷學》的基本內容,而大一42.53%和大二41.95%的學生表示無法確定是否能夠掌握課程基本內容。37.36%的學生認為微視頻可以幫助他們理解專業(yè)課程的內容,認為微視頻的“重要性”有24.14%和50%的學生分別認為“非常重要”以及“比較重要”而24.14%和1.72%的學生認為“一般”及“不重要”。77.59%的學生希望通過QQ或微信進行課程的課下輔導,而39.66%的學生認為沒有微視頻也能夠完成前置學習任務。
2.2 學習動機情況
學生學生動機對于專業(yè)學習效果起到推動作用,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機有助于更好的實施人本主義及建構主義結合的翻轉課堂。大一25%,大二75%的學生自身想學習更多知識;大一19.35%,大二80.65%有課堂更好把握知識點,大一66.67%,大二33.33%需要老師逼著學習??梢姡蠖却笠粚W生學習動機更明確。
2.3 時間感知分析
2.3.1 目標時間的分析
表1通過對學生多因素方差分析的非飽和模型主體效應的檢驗,時間感知對不同年級不同性別進行評估的數(shù)據(jù),通過多因素方差分析法對時間感知、性別,時間感知和性別的交互作用給學生帶來的影響進行分析, R2(a. R 方 = 1.000)和調整 R 方反映的是多因素方差模型對觀測變量的總體擬合程度很理想,也就是說年級學生學習受到時間感知和性別的影響顯著。所以,教師在進行翻轉課堂時,要注意時間點、時間軸的及時“熔斷”以及 “融合”。
2.3.2 時間適合度分析
翻轉課堂時間適合度的分析,實踐時間的方差齊性檢驗值為2.038,概率p值為0.191,如果顯著性水平為0.05,由于概率p值大于顯著性水平,不應拒絕零假設,認為實踐時間對學生的總體方差無顯著差異,滿足方差的前提要求;每周課時概率p值為0.191,認為每周課時對學生的總體方差無顯著差異,滿足方差的前提要求;最佳狀態(tài)時間概率p值為0.001,認為每周課時對學生的總體方差有顯著差異,不滿足方差前提要求。所以,教師在實施翻轉課堂應區(qū)分實踐時間、每周課時、最佳狀態(tài)時間對學生的影響,特別是最佳狀態(tài)時間對提升學生學校效果具有較大作用。教師應該平衡實踐時間、最佳狀態(tài)時間、每周課時對學生的均衡引導。實踐時間、最佳狀態(tài)時間以及每周課時的相關性分析,實踐時間與最佳狀態(tài)時間的簡單相關系數(shù)為0.863,與每周課時的簡單相關系數(shù)為0.971.他們的相關系數(shù)檢驗概率P值都近似為0。因此,當顯著水平a為0.05或0.01時,都應該拒絕相關系數(shù)檢驗的零假設,認為兩總體存在線性關系,因此實踐時間將受到最佳狀態(tài)時間和每周課時的正向影響。研究顯示,實踐時間、最佳狀態(tài)時間、每周課時之間的交互影響都是正向的。
2.4 贊同度及滿意度感知分析
翻轉課堂的贊同度和滿意度感知分析,學生非常贊同翻轉課堂學習的達14.94%,比較贊同達75.86;學生非常滿意翻轉課堂學習的達14.94%,比較滿意達60.34%。研究顯示,翻轉課堂贊同度及滿意度的簡單相關系數(shù)為0.969,他們相關系數(shù)的p值是0.031,一個星號(*)表示顯著性水平a為0.05時可以拒絕零假設,翻轉課堂贊同度及滿意度之間有正面的影響。所以,提高學生對于翻轉課堂贊同度和滿意度的感知,有助于提升教學效果。
3 翻轉課堂環(huán)境應用模型構建
翻轉課堂應用模型的構建,實現(xiàn)教育信息技術組織流程的再造和變革。翻轉課堂熔斷和融合機制的建立,主要貫穿了教學的整體過程,現(xiàn)實和虛擬教育的環(huán)境循環(huán)轉化,主要由“干預式交流環(huán)境”、“虛擬式交流環(huán)境”、“場景式交流環(huán)境”形成有機的系統(tǒng)組成,相互之間互相影響并相互制約。
參考文獻
[1]James P. Burkett. Larry J. Young. The behavioral, anatomical and pharmacological parallels between social attachment, love and addiction[J]. Psychopharmacology, 2012, 224(1).
[2]方其桂. 翻轉課堂與微課制作技術[M].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2017.
[3]郭秀蘭.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進一步思考——解構和重組[J]. 武漢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 2016, 28(1): 89-91
作者簡介
吳雅驪(1980-),女,廣東湛江人。講師,碩士,主要從事旅游管理、翻轉課堂與實踐教育等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