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愔
【摘要】語文課堂應實現(xiàn)合理、有效的開放,而不是為開放而開放。如何開放,要根據文本特點來確定,針對文本的不同特點采取相適應的教學方法。課堂的開放性很多時候是不能預設的,要根據課堂的生成而確定。語文課堂的開放性不僅體現(xiàn)在課內,也應該延伸到課外,生活的課堂就是語文的課堂。
【關鍵詞】語文課堂 開放性 文本特點 課堂生成 順勢 延續(xù)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8)07A-0030-02
在新時期語文課堂改革的大環(huán)境下,語文課堂的開放性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開放的課堂,教師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努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上往往采用小組討論、自主探究、課題研究等方法,通過生生對話、師生對話來解決課堂問題。
開放式教學讓我們的語文課堂越來越豐富多彩。但在經過多年的開放式教學的實踐后,我們發(fā)現(xiàn)絕大多數(shù)學生對語文學習仍缺乏興趣,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鑒賞能力、寫作能力等各方面素養(yǎng)并沒有得到長足的發(fā)展。這是為什么?筆者在不斷的學習和實踐中,發(fā)現(xiàn)有些開放式的教學方式過于空泛,只求形式,而沒有考慮客觀情況,甚至沒有遵循教學規(guī)律,一味求開放,反而把部分學生變成了看客,反而適得其反。筆者認為,教學沒有一成不變的模式,不同的教學內容應該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語文課堂應實現(xiàn)合理、有效的開放,既達到有效教學的目的,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一、課堂如何開放,要根據文本特點來確定
學生在學習中,與文本對話,觸摸作者的思想、靈魂,從而獲取人生的感悟與成長的力量。而教師的責任,是在教學中以最合理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走進文本,走進高尚的精神家園。什么才是最合理的教學方法?即根據文本的內容和學習目標的需要,采用恰當?shù)慕虒W方法。課堂是否需要開放,開放到何種程度,需要靈活對待,而不是不管是何種文體的文章,都采取一成不變的教學樣式。例如,教學一首古詩,要把詩歌中精妙的字句、豐富的意境、濃厚的詩味內化為學生心中對美的鑒賞,就應該以個體探究的學習方式為主,教師啟發(fā)學生與作者的思想情感產生共鳴,讓學生運用批注式閱讀的方式,或點評,或感悟,或聯(lián)想。這時,學生的學習是自主的,表現(xiàn)出來的學習形式是獨立的,這種獨立的感悟滿含張力,能極大地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如果教師在這里安排了小組合作學習,在熱鬧的討論中,學生又怎么去聯(lián)想和自我感悟,怎么在想象的天地間翱翔呢?而詩歌教學中的詩味、語文味,也在這種看似熱鬧卻不合理的教學方式中被沖淡了。
所以,語文教師要針對文本的不同特點,采用相應的教學方法,不能僅僅為開放而開放,這樣才能真正達到有效教學的目的。
二、課堂如何開放,要根據課堂生成來確定
語文課本里的文章蘊含著飽滿的生命力,不僅因為它是經典,是作者對人生的深刻認識和感悟,還在于讀者通過有深度、富有個性化的閱讀,賦予不同的意義和感受,這種來自讀者的個性化感悟無疑是文章新的生命的構建。學生對文本具有個性化的理解,他們學習方式與特點的多樣性,決定了語文課堂不能只拘泥于一種教法,而應該是多元的。課堂的開放性很多時候是不能預設的,要根據課堂的生成而確定,教師應善于根據具體情況采取相對應的教學策略,才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在教授莫懷戚先生的散文《散步》時,筆者采用了將批注式閱讀教學法與問題探究法相結合的教學方法,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在備課時,筆者選擇的教學方法是批注式閱讀教學法,讓學生充分預習,完成閱讀批注。在課堂上,學生根據自己的閱讀思考和理解,圍繞問題爭先發(fā)言,表達他們對親情獨到的見解和感受,有的見解相當獨到!課堂預設的目標完成得很不錯。可是最后,有學生提了兩個疑問,一個是文中寫景的句子有沒有作用?另一個是結尾的議論含義是什么?這時如果教師直截了當?shù)胤治鰡栴},會節(jié)省時間,答案也會很完整深入,但如果這樣,學生的探究能力就得不到鍛煉。于是筆者組織了小組討論。在一番探討后,各小組都有了自己的答案,師生一起交流分析,解決了問題。
三、語文課堂的開放要善于順勢而為
有的語文課堂的開放性表現(xiàn)在設置學習小組、學生共同討論解決問題等方面,停留在討論問題的層面上,忽略了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不敢讓學生質疑,害怕問題不在預設之內,掌控不了課堂。這并不是真正的開放的課堂。開放性的課堂是要把人的創(chuàng)造力喚醒,教師如果能遵循順勢而為的原則,敢于接受學生的質疑,那么,學生的好奇心就會變?yōu)樘骄康膭恿?,他們的?chuàng)新思維就會得到很好的鍛煉。
筆者在教授《本命年的回想》一課時,因為學生對京郊風俗了解很少,所以設計了質疑環(huán)節(jié)。有一名學生提問:“為什么過小年時要吃凍柿子,而不是凍香蕉或者凍蘋果?”此問題一出,學生們就吵開了,有的認為這個問題沒意義,甚至有的認為他在搗亂??墒菦]有人回答得出來,包括我!這個時候,是批評學生提的問題不合時宜,還是草草帶過置之不理?筆者布置了一項任務,各個活動小組以語文課上出現(xiàn)的疑難問題為主題進行小課題研究。結果,這個男孩帶領他的組員查閱資料,多方了解,把研究成果做成PPT,在展示課上展示,獲得了老師、同學的掌聲。
四、語文課堂的開放要堅持延續(xù)性
學生各種能力的養(yǎng)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經過長時間的磨練和打造。這就要求我們在課堂上,不管用哪種方式方法,都要有延續(xù)性,長期堅持,方見效果。如果隨心所欲地變換,花樣百出,看起來老師的教學方法很豐富,學生也許會覺得新鮮,但訓練如蜻蜓點水,是難以有效果的。比如,要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教師今天讓他講講故事,明天讓他討論討論,然后又很多天沒有進行相應的訓練,那么,這種不延續(xù)、不系統(tǒng)的訓練,就達不到效果。筆者在課前開設了3分鐘講話活動,并提了幾個要求:上臺挺胸收腹大步走、面帶微笑、聲音響亮、講話時眼神要和同學有交流。剛開始的時候,很多學生做不到,但是堅持了一年,現(xiàn)在,學生都能自信地走上講臺,流暢地表達,在點評他人發(fā)言時頭頭是道,很有一番見地。我相信,今天他們能自信地走上講臺,明天他們也能自信地走向人生的舞臺。
語文課堂如何開放,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還有很多。在實踐中,我們應該遵循教育的客觀規(guī)律,讓我們的語文課堂真正成為有語文味的課堂,而不是為開放而開放,否則,教學的有效性就是一句空話。
(責編 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