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容好
【摘 要】縱觀近幾年的初中思想品德中考考卷,考卷出現(xiàn)了不少以時事為載體的考題,這些考題比較靈活,既要考察考生的時事了解和積累,又要考察考生對于運用課本知識來解答當前時事的程度。要求教師不能再按照以前的老辦法——等到考試前收集一些國際國內時事讓學生熟記,而是要求教師在平時教學過程中必須運用時事資源,并且讓學生作為收集時事資源的主體,啟發(fā)學生運用課本知識分析社會時事資源,讓學生明白課程與時事密不可分。
【關鍵詞】時事資源 思想品德 教學
研究近些年中考考題,發(fā)現(xiàn)思想品德課程的考試命題的背景材料,是每年的國內外重大時政熱點問題。試題以此為載體,從不同的角度切入,考察學生的學習能力、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歸納能力、分析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及學生關注社會的責任感。因此,要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的效果,課堂教學中緊密聯(lián)系時事資源是非常必要的。
目前大多數(shù)初中思想品德課程的形勢與政策中考備考中,還僅僅停留在考前“抱佛腳”,即臨近考試才匆忙翻閱報刊或上網搜尋拼湊一些資料,讓學生背誦。這種備考方式,既浪費學生寶貴的學習時間,又嚴重挫傷了學生學習思想品德的興趣。
分析這些現(xiàn)象,一是學生缺乏主動學習能力,存在根深蒂固的依賴思想;二是學生學習時間安排不合理;三是教師沒有認識到時事資源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如何有效地搜集時事資源,讓時事資源進入初中思想品德課程課堂,以時事資源貫穿思想品德教學的探索,是作為教師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對此,我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有些心得體會。
一、加強課前時事資源搜集的指導
身處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只要有心,隨時可以積累相關知識。常見的搜集渠道有報刊雜志、電視、網絡,尤其是信息時代,通過網絡積累極其普遍,但是時事資源鋪天蓋地,令學生應接不暇。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從海量的信息中選取有用的時事資源。
時政內容涉及面廣,既有國際的,又有國內的,既包括國內國際政治、經濟、科技、文化方面的內容,又包括社會方面的民生、社會建設、社會保障等時政問題,特別是有關國家的大政方針內容學生往往感到比較枯燥不易掌握。另外,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時政內容考查的綜合性、靈活性、應用性、實踐性的問題越來越多。因此老師要指導學生按照本地區(qū)的考試大綱和命題說明要求,歸納考核時間范圍內的時政熱點,將之與教材知識和理論聯(lián)系緊密的熱點材料,形成專題來分類復習。如根據九年級的教學內容,可指導學生分“品德”、“法律”、“國情”等類別搜集時事資源。
二、指導學生課堂進行五分鐘時事播報
時事資源重在平時的積累,但學生的學習時間有限,我的做法是指導學生分小組的形式進行課堂五分鐘時事播報。每周安排三個學生搜集新聞,每則新聞安排兩個學生做評論,然后利用剛上課的五分鐘時間進行時事播報和評論。為了避免學生流于形式,每周的星期五就為下周播報的學生布置任務,利用周末選好材料并相應的評論員寫好評論,周一對學生的成果進行評估,并且每周評出一個優(yōu)秀的播報員和一個評論員。由于時間充裕和團體合作,播報的質量有了保障,時事資源真正做到全班共享。
開展“時事播報”活動,促使學生養(yǎng)成關注時事的習慣。通過長期的堅持,學生的視野開闊了,認知也升華了,理論聯(lián)系實際,觀察和分析社會現(xiàn)象的能力也得到提高。
三、課堂教學巧用時事資源
學生有了相當時事資源的積累后,教師必須要根據課程內容及時選取相關的時事資源運用到課堂上,把最能說明問題的時事資源引入到教學中,將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講授九年級考點“掌握獲得法律幫助和維護權益的方式和途徑,提高運用法律的能力。我先引用了熱點材料:一名女生被9名女生圍毆,受害女生被迫跪在地上,衣服慘遭被扒,經公安調查,伍某等嫌疑人因受害女生小花(化名)說其壞話,懷恨在心進行報復。事后,小花自行離開,并沒有將相關情況告訴家長和老師,也沒報警。然后我就拋出三個問題:1.視頻說明了什么問題?2.出現(xiàn)校園欺凌事件,你認為什么原因造成的?3.假如你遇到校園欺凌,你會怎么辦?學生對問題展開熱烈的討論并列舉了很多自我保護的技能和方法。我跟著展示國務院近段時間印發(fā)的《關于開展校園欺凌專項治理的通知》。然后我及時提出:為什么國務院提出開展校園欺凌專項行動?一環(huán)接一環(huán)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最后讓學生得出未成年人獲得法律幫助的方式和途徑,青少年自我保護的技能和方法以及要對未成年人進行特殊保護的原因。課堂要學習的知識點一個也沒少,但整堂課下來教師和學生都感到很輕松。
四、課后充分運用墻報或者黑板報,開設“時事專欄”
課堂時間畢竟有限,學生對問題的討論還是意猶未盡的,這時教師課后充分運用墻報或者黑板報,開設“時事專欄”,把課堂的討論延伸到課后。課堂上,激發(fā)起了學生對事件的關注;課后,利用墻報開設“時事專欄”。開設“時事專欄”,既能開闊學生的視野,又能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yǎng)學生答題技巧,使后期的復習做到扎實、高效,來應對中考的新要求,來提高學生在考試中的得分率。
2016年中考,我任教的一個教學班,中考平均分比學校平均分高5分,比城區(qū)該學科平均分高4.5分;優(yōu)生人數(shù)高達42人,優(yōu)生率78%,比學校優(yōu)生率高29%,比城區(qū)優(yōu)生率高45%。實踐證明,這是一種提高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效果的有效方式。
總之,搜集時事資源,營造探究氛圍,在思想品德的課堂教學中,無論是課前、還是課堂、或者課后,既要發(fā)揮老師的主導性,又要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教師指引學生如何有效收集時事資源和積累相關時事資源,指引學生進行實施時事資源與課本知識的整合與探討,加強在方法和目的的指導,讓學生能夠自己動手,自主學習,小組探討,團隊合作,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分析能力和時代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