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筱
摘要:物理課程是一門注重探究的學科。它需要教師注重對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而學生探究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能實現的,需要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逐步進行培養(yǎng)。筆者結合自身的實踐,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點燃激情,自學探究;科學引導,該放就放;巧妙反問,該扶就扶;注重過程,合理評價。
關鍵詞:課堂;探究;引導;評價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8)06-0030
一、點燃激情,自學探究
教師的課堂導入要引人入勝,要能扣住學生的心,調動學生的情。良好的學習情緒和精神狀態(tài),是學生自主學習成敗的關鍵。自學探究則是指教師指導下的學生活動,是影響全局、輻射全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信息社會開放式教育的條件下,教師和學生之間已不再是教師“單向輸出”和學生“被動接受”的關系,教師既是知識的輸出者又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引導者。
作為學生自主學習的引導者,教師應該在學生自學探究的過程中為他們指明方向,傳授方法,關鍵時刻給予指導和支持。心理學研究表明:在心情舒暢的狀態(tài)下學習工作,才能開闊思路,活躍思維;而在情緒低落時,思路狹窄,思維遲鈍。同樣,學生只有在寬松、和諧、自主的環(huán)境中學習,才能敢想、敢說、敢做、敢懷疑、敢標新立異。每節(jié)課前,筆者常用生動、簡短的語言介紹與生活有關的物理現象或先讓學生做一些有趣的游戲,創(chuàng)設良好的物理情景。例如:在講《光的直線傳播》這一節(jié)內容前,筆者在教室內利用投影儀,讓學生到講臺前做手影的游戲,大家情緒高漲,紛紛在投影屏幕上利用手影做出各種各樣的動物形狀。
二、科學引導,該放就放
最近看到這樣一個實驗報告,探究的是聲音的響度與振幅的關系,教師把目的和要求都寫出來,所用的器材也規(guī)定好,然后實驗步驟是在鼓面上放些小泡沫屑,先用較小的力敲,再用較大的力敲,觀察并比較小泡沫屑的跳動情況。在這個活動,需要這樣規(guī)定嗎?能不能讓學生自己想象?實驗中非要用小泡沫屑嗎?用小紙屑行不行?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在人的心理深處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發(fā)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孩子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因此在科學探究活動中,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自主選擇的權力,留給學生自主思考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運用自選的學習材料小組合作,以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學習,在信息傳遞中交互影響,在合作活動中交互啟發(fā),研究結果層出不窮,研究方式異彩紛呈。教師可以在探究過程中適當放開一些。在剛開始時,探究的主題、問題由教師提出,材料由教師提供,步驟由教師設計,結果和分析能不能由師生共同完成,結論能不能由學生自己得出?然后慢慢放開,步驟的設計有沒有可能讓學生自己設計?不要以為步驟的設計只有教師才行,其實學生也能想得出來。
在步驟設計的時候,能“放”的話,應該適當“放”開一點,不能放的,由教師和學生一起商量。有時候,問題可不可以由學生自己提出?提問是科學探究一個很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鼓勵學生質疑,培養(yǎng)學生提問的意識和能力,也是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的一項重要內容。通過引導學生質疑,既使學生回顧所學內容,又促使學生深入思考,提出學習中的疑惑,進一步激發(fā)探究熱情。
三、巧妙反問,該扶就扶
針對學生的錯誤回答,教師經常會簡單說“錯了,錯了”,其實最好的“扶”是教師反過來問一句,即用“討價還價式的對話”,不是問答。對話中,教師一方面是平等對話中的一員,又是“平等對話中的首席”。長久以來,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缺乏對話,教師對學生不屑一顧或單方面地把信息強加給學生。教師的提問變成了居高臨下的質疑,而不是師生之間人格平等、互相尊重基礎上的心靈交流。
矛盾是打開學生思維的一把鑰匙。用矛盾來提問,可以引起學生解決矛盾的興趣,并使他們在解決矛盾的過程中得到樂趣和力量。在整個科學探究的過程中,通過提問來啟發(fā)學生的心智成為了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教師在教學中要隨時注意課堂氣氛的變化,及時捕捉學生神態(tài)所反饋的信息,適機提出新問題,通過提問把學生引入新的思維領域,這就要求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好的教師引導,問題一經拋出,就能讓學生意識到問題所在。
四、注重過程,合理評價
對學生的評價涉及到許多方面,考查、考試只是很小的一個方面。新課標指出:“學生學習評價對于課程實施具有很強的導向作用。要重視學生在活動、實驗、制作、討論等方面表現的評價,不贊成以書面考試作為唯一的評價標準。應該客觀記錄學生在物理實驗、小論文、小制作和科學探究等活動中的表現,從中了解學生對知識與技能的學習情況。”因此,物理課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重要的是關注他們的學習過程。
科學探究活動有利于增強學生對事物的觀察、發(fā)現以及提出問題的能力、設計實驗、動手操作的能力;對各種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推理、歸納、總結、評議等能力的提高。情感、價值觀等方面的發(fā)展過程中也體現了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發(fā)展。這些方面都是評價學生的重要方面。評價的標準是影響學生探究熱情的重要因素。筆者在平時的教學中非常重視對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的評價,尤其是針對后進生。后進生大都有自卑心理,在探究中總是縮手縮腳,充當看客的時候比較多。其實他們的動手能力并不差。
教學中,師生互動行為主要表現為言語互動行為。在絕大多數情形下,教學是起支配作用的媒體——語言的影響下產生的現象。因此,口頭式評價最為常見和實用。如課堂中某學生表現突出,教師應給予口頭表揚,從而激發(fā)他們參與探究的熱情。這樣,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也就大大提高了。教師在合理安排探究實驗的同時,要設法讓學生從探究實驗中得到教師和其他人的鼓勵。進行適當的表揚和鼓勵有利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必定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參與科學探究的熱情。
(作者單位:山西省芮城縣大王聯校 04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