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建光
摘 要:閱讀活動的根本價值在于為人的發(fā)展提供食糧。它把古今中外的優(yōu)秀文化產(chǎn)品提供給每個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塑造他們的靈魂,豐滿他們的血肉。使之在短短幾十年里走完他們祖先走了幾千年的歷程,并發(fā)展得更美。那些文學作品,飽含著作家真善美情思,閃爍著人類智慧,充溢著生機、靈氣、愛憎、智慧的生命律動。要想在閱讀教學中真正使學生含英咀華,吃透對象,只授之以漁是不夠的。教師應首先全身心的沉浸在文章中,聲情并茂的講解,循循善誘的啟示,用課文中體現(xiàn)出來的真善美豐富學生的美好心靈,激發(fā)學生的求知熱情,并以此形成學生的道德感、理智感、審美力和意志力。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
一、多誦讀
在以往的閱讀教學中,不少教師忽略“讀”這一環(huán)節(jié),熱衷于引導學生以獲取答案和結論為滿足。在讓學生草率讀過課文后,便迫不及待地就文章詞句提出一些問題,要求學生圍繞問題討論,表現(xiàn)了什么思想,給了我們什么教育?;蛘邫C械地挑出文章中的一些詞句,要求分析“為什么”。這種用所謂“啟發(fā)”直接代替學生理解的做法,表面上熱熱鬧鬧,實質上浮光掠影,囫圇吞棗。這樣做的結果,即使再美的文章也會被教得索然無味。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欣賞美,學習語言,吸收寫法。文章作品豐富的意蘊,存在于字里行間,隱藏在文字背后,存在于空白處留下的巨大審美空間之中。對一篇課文的教學,教師不應首先引導學生去分析理解,而應首先引導學生去感受,即通過充分調動學生的感覺、知覺、表象、聯(lián)想、情感去觸摸內(nèi)容的整體存在,去品味語言文字的意義、情味和旨趣。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特別重視“讀”這一環(huán)節(jié)。不論何種文體,課堂上要每篇必讀,可以吟誦、默讀、朗讀,在讀中思考理解,并學會圈點批注,體味文章意義、意境、情味,要從停頓和語調的高低、強弱、緩急等方面給學生以指導。學生在反復吟誦課文中,隨著形象在學生頭腦中的“復活”,必然會觸動他們的情感,使他們沉浸在作者所創(chuàng)造的藝術世界里,愛作者之所愛,恨作者之所恨,學生就會在不知不覺中把握全文內(nèi)容,受到藝術熏陶,獲得美的享受。
在閱讀時,恰當?shù)?、充分的運用朗讀手段,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發(fā)展思維和陶冶情感,同時朗讀也是一種藝術的再創(chuàng)造,它在使無聲的書面語言變成有聲有色的口頭語言的過程中,眼、口、耳、腦等多種器官并用。即可以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又可以幫助學生積累大量的詞匯和句子,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 語文老師可以借助錄音磁帶,范讀,齊讀等形式,特別是借助一些經(jīng)典散文、詩詞來帶動學生對朗讀的興趣。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通過朗讀,感悟作品的思路,可以有效的規(guī)范自己的邏輯思維,使語言條理清晰,發(fā)現(xiàn)祖國語言文字的優(yōu)美,真正感受到每一個字,每一個音節(jié)都是一個優(yōu)美的音符,形成良好的語感。
語文課是要讀書的。學好語文的關鍵就是要善讀書。語文課要引導學生走進“文字”的世界,讓學生在文字釀造的美好中真正學“語文”。在語文閱讀課中,應注意以下對話:1與文本對話:如“文章寫了什么?是怎么寫的?文章的主旨是什么?文中有哪些語言含義深刻?我是這樣理解文章的;我理解的理由有這些”等等;2與作者對話:如“為什么要這樣寫?寫作意圖是什么?寫作意圖是否體現(xiàn)得很清楚?”等等;3與編者對話:如“為什么將這一篇課文組織在這一單元?為什么要涉及這道題?‘研討與練習與‘讀一讀,寫一寫有什么區(qū)別?編者的意圖是什么”。
課堂教學的順序上,應遵循“先學后講”的原則。課堂教學最理想的狀態(tài)應該是學生帶著在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中對課文的初步理解與自己的感受走向教師,向教師求教,而不應該是教師帶著已經(jīng)準備好的、對課文的理解和感受走向學生,把結果講給學生聽。
二、引導學生由整體到局部把握全篇
一篇課文是一個完整的藝術品,從內(nèi)容和形式的有機結合上形成一種整體美。古人云:“傾城宜通體,何來獨賞眉。”所以教師要在充分領略這種整體美后,再引導學生來感受這整體美。讓學生喜愛這篇課文,學生才會心甘情愿主動積極地學習它。
三、初步訓練,形成網(wǎng)絡
在學生熟記理論掌握要義后,教師根據(jù)淺顯明晰的閱讀文段進行“實彈演習”。這個過程可分為兩大步驟:一是實踐理論,二是拓展內(nèi)涵。
實踐理論階段就是教師首先將“閱讀四步法” 在文段中進行講析指導,把理論與材料相結合。對學生訓練可點面結合,講析時面對全體學生,提問時重點指導學習組長,以便讓組長講析示范。課堂上由教師講轉變?yōu)閷W生講,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體現(xiàn),教師還能準確把握學情,當即點評指導糾正。組長達到一定水平后,教師可放手組長指導組員進行理解講析,這樣以點帶面循序推進,全體學生就會在較短時間內(nèi)對閱讀分析由抽象記憶到理解,進而形成初步的能力。
四、課堂閱讀教學要充分形成師生互動
課堂的閱讀教學應當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雙向活動,是兩者共同參與、協(xié)調完成溝通交流的信息傳遞過程。教師只有充分發(fā)揚教學民主,才能增強學生的課堂“主人翁”意識,鍛煉他們積極思維的能力和勇于質疑的膽量,讓他們嘗到“跳一跳就能夠得到”的甜頭,讓學生不僅主動參與學,也參與教。
在教學中,可以這樣讓學生民主地參與教學:教師給學生布置的作業(yè),題目是“讀書的好點子”,然后提出要求:“您對本學期的閱讀教學有何建議,請?zhí)岢鰜?,越多越好。”通過對學生的建議一一閱讀及認真分析,從中選取可行的建議,辟一墻報,命名為“大家的金點子”,并將這些點子逐步運用于閱讀教學中,這種方法受到了學生的大力支持,這樣作為主體的學生,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就能充分體會到自主學習的樂趣和參與教學實踐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