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霞
摘要:語文考查的是學生的感性思維,《課程標準》中明確表示初中語文教師應該結合學生自身身心發(fā)展與好奇心、求知欲等進行語文教學,讓學生在自由閱讀的過程中表達他們的個性思維,不能阻礙他們自身問題意識與進取精神的發(fā)展。課程標準對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對教師來說,這些要求確定了他們的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法的多樣性,讓整個語文課堂變得更加活躍。
關鍵詞:小學語文;自主學習;培養(yǎng)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8)27-0057-02
新的教育理念表示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這一理念決定了學生在課堂上擁有的主體地位。自主學習理念一經(jīng)提出便得到了許多教師的響應,許多教師都認為學生應當掌握學習的主動性,主動地參與教師的教學活動。教師提出的是學生學習的理想狀態(tài),實際上由于長期受傳統(tǒng)教育的熏陶,許多學生都沒有自主學習的能力,所以在學生擁有課堂主體地位之后他們還是沒有養(yǎng)成獨立學習的習慣,自身的學習素質更是停滯不前。為了幫助學生解決問題,讓學生適應新的教學環(huán)境,我們教師必須采取有效地措施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1.激發(fā)學生自學的興趣
古代教育家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就表明了興趣對于學習的意義。從心理學角度來分析可知興趣是人樂于接觸、認識某種事物,并力求參與相應活動的一種積極意識傾向,只有濃厚的興趣,才能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才能激勵學生用心去鉆研、學習。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明確自己的主導作用,在教學中要適時的引導學生,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了興趣才能談得上培養(yǎng)能力。例如:《咕咚來了》,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是先通過做實驗來激發(fā)學生的自學興趣的,上課前她拿來一大盆水和一顆橙子,然后利用低年級同學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身心特點,讓學生先自學課文,從文中找出到底“咕咚”是什么?誰能通過理解課文來親自示范,讓我們聽聽咕咚的聲音。學生為了能上臺做實驗,每個人都很認真地自學課文,自覺的查找資料,結合課后的生字詞以及課文輔導用書理解、掌握課文,在這,教師就很充分的調動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自己有想學習的欲望,從而為整堂課的教學打下了十分良好的基礎。
2.教給自學的方法
為了提高學生的自學的能力,教師必須在閱讀教學中適時地把“鑰匙”——自學的方法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手執(zhí)鑰匙,去打開語文的知識大門,讀懂各類文章。如《少年閏土》一文的教學,我設計了多種練習,讓學生邊讀邊想邊做練習,通過外貌看特點,理解語言知特點,分析動作抓特點,體會心理明特點,對比之中想特點,最后歸納出:閏土是個知識豐富、聰明能干,勇敢、機智的農村少年。在此基礎上及時引導學生歸納讀寫人文章時,抓住人物特點的方法:通過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來抓住人物的特點。除了教會學生對不同的課文采用不同的學習方法外,還教學生通過對重點詞或重點段落的理解來理解文章內容,還教會學生通過對重點詞句或重點段落的理解來理解文章內容,還教會學生給文章分段,概括段意,歸納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等。方法是能力核心核心因素,要把學習方法轉化學習能力,就需要引導學生反復實踐,所以我常常選擇不同類型的短文,讓學生運用所學到的方法,去自學,讀懂短文,在班里還積極開展課外閱讀,定期交流學習經(jīng)驗,使同學們能互相學習,通過長期反復實踐,使學生逐步形成較強的自學能力。
3.結合語文學科的特點給學生進行教學
語文的特點就是文字蘊含情感,段落蘊含情感。對教師來說,讓學生對語文產生興趣的最好方法就是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文章蘊含的情感,讓學生感受到學習語文的成就。在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上,學生很少有參與語文學習的機會,教師在分析的時候他們很少聽,所以學生才會覺得語文枯燥,所以教師需要給學生親身參與的機會,讓學生親自去挖掘深藏在文章中的文學財富。比如說講解一篇文章,教師不能將學生所有的學習任務都搶奪,教師要讓學生自己去分析文章蘊含的情感,然后分析為什么這段文章應該這樣理解。如果學生在學習的時候有什么不懂,教師這時再去幫助他們解答,自主思考是語文學科的特點,只有不停地思考,學生才能發(fā)覺文章的深意,才能提高他們的語文成績。
4.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自學習慣
養(yǎng)成多讀、積累、勤動筆的習慣。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可以為小學生今后的學習、工作、科研和生活中的大量的自主閱讀奠定良好的基礎,保證讓學生每天有一定的時間進行閱讀。在閱讀過程中,要訓練學生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并通過深入思考和認真分析,養(yǎng)成自己解決問題的習慣。同時,要訓練學生養(yǎng)成做各種類型的讀書筆記的習慣。養(yǎng)成獨立完成作業(yè)的習慣。完成作業(yè)是知識應用的一種形式。它對于學生的學習有著重要的意義。它能提高和檢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水平和鞏固程度,它能促使所獲得的知識通過形成技能轉化能力,它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了培養(yǎng)這一習慣,要建立嚴格的作業(yè)制度,教師要教育學生樹立獨立完成作業(yè),不準抄襲他人作業(yè)。另外,教師應增加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作業(yè),減少機械性的作業(yè)。養(yǎng)成及時復習的習慣。學習知識的目的是為了將知識長期保存在大腦里,而新的知識識記過后,遺忘很快就會發(fā)生。為此,及時復習是鞏固知識的必然要求。首先教師要指導小學生根據(jù)遺忘曲線的規(guī)律及時復習。再次要交給學生多樣化的復習方法。復習并不等于單純重復。機械重復活動不僅容易使學生產生消極情緒,而且容易使大腦疲勞。運用多樣化的復習方法,則會使學生感到新穎生動,激發(fā)智力活動的積極性,從而提高復習效果。
總之,語文課堂教學應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陣地,在教學中,教師要本著”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大力倡導學生動參與,樂于思考,使學生在這樣的學習中體驗自主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在探究中獲得新知和能力的樂趣。在教學過程中遵循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重視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才能使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得到發(fā)展,才能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參考文獻:
[1] 程莉.注重策略,讓小學語文自學之花綻放[J].內蒙古教育(職教版),2011(02).
[2] 楊士玲,周淑云.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3.
[3] 卓本銀.小學語文開放式自由課堂的教學設計探討[J].亞太教育,2010(10).
[4] 王洪芝.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