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馨怡
摘要:小學科學教育課程是培育學生科學思維的重要陣地,是激發(fā)學生對自然的好奇心的重要方式,科學思維的養(yǎng)成是小學科學教育的重要內容。針對當前小學科學教育在培養(yǎng)學生科學思維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三方面的應對策略:關注生活中的科學、開展啟發(fā)式教學、適當引入實驗操作。從而切實提高課堂效果,促使小學生科學思維的養(yǎng)成。
關鍵詞:小學科學教育;科學思維;培養(yǎng)策略
近年來小學普遍開展科學教育相關課程,幫助學生在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對科學的興趣,了解簡單的科學常識。小學科學教育不同于中學生對科學知識的學習,應當結合小學生的特點,設置符合小學生認知水平的科學課程。小學科學教育,應當注重對學生科學思維的培養(yǎng),幫助樹立科學思維。
一、小學科學教育中的科學思維
小學科學教育具有重要意義,有其是在對學生科學思維的培養(yǎng)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小學生接觸科學教育的場所主要是學校,日常生活中其有機會在很多場所接觸到文化知識,例如家庭等,但接觸科學知識的機會較少,大部分家庭尚不能承擔起對孩子進行科學啟蒙的重任。[1]而小學生在校園中接觸科學的主要機會來源于相關科學課程。因此,小學科學教育是對學生進行科學啟蒙的主要場所,肩負著培育學生科學四維的重任。
小學課程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思維具有重要意義:首先,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對科學的興趣,為以后學習科學知識奠定基礎;其次,有利于幫助學生以科學的眼光,看待世界,了解基本的科學常識;再次,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好奇心,積極主動發(fā)現問題,自主研究問題,培育思維,提高國家創(chuàng)新力;最后,有利于完善知識體系,平衡傳統(tǒng)小學教育僅僅注重講授文化知識的弊端。[2]有必要對小徐俄科學教育對學生科學思維的培養(yǎng)深入研究。
二、小學生科學教育的培養(yǎng)策略
當前,我國小學科學教育尚處于起步階段,想比于傳統(tǒng)文化知識課程其存在諸多不完善之處。有必要在新形勢下,結合當前小學生科學思維的培養(yǎng)需要,不斷探索小學科學教育的培養(yǎng)策略。筆者認為,主要可以針對以下三方面展開:
(一)關注生活中的科學
小學生因為其年齡的制約,知識體系不完善,對事物的理解能力也有限,因此,針對小學生的科學教育應當保證小學生能夠理解,符合小學生的認知水平。結合生活中的現象,開展科學教育是最好方式。例如,雨是怎樣形成的,為什么太陽從東邊出西邊落等生活中的常見現象背后都涉及科學問題。關注生活中的科學,具有多方面的優(yōu)勢:一方面,解釋生活中的現象蘊含的科學道理,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對自然的好奇心,自覺養(yǎng)成樂于觀察的好習慣,對學生探索精神的形成具有重要價值;另一方面,生活中的科學,有利于學生理解,同時可以在學生們心中形成深刻印象,通過生活中常見的現象理解深奧的科學常識,將抽象的科學知識轉化為具體的自然現象,是符合小學生認知特點的科學教育方式。[3]
(二)開展啟發(fā)式教學
小學科學教育注重對學生科學思維的培養(yǎng),科學思維的重要內容就是自我探究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而上述兩種能力的培養(yǎng),離不開啟發(fā)式教學。啟發(fā)式教學就是通過教師的引導,提出問題或者質疑,引導學生主動自我探究,積極尋求答案;同時,在學生遇到困境時,教師發(fā)揮引導作用,幫助學生取得突破的教育方式。[4]啟發(fā)式教育對小學科學教育具有重要意義,其符合科學教育的課程設置目的,有利于學生自我探究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水平,是科學教育的應有之義。啟發(fā)式教學的開展應當貫穿小學科學教育始終,切實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思維。
(三)適當引入實驗操作
小學科學教育應當堅持趣味性與知識性相結合的特點,避免將科學教育課上成理論課,避免學生產生厭學心理,形成反作用。因此,可以通過適當引入實驗操作,豐富科學教育的課堂內容,提高學生的興趣和積極參與度。例如可以在課堂中演示彩虹的形成,還可以進行無毒無害的簡單化學反應實驗,或者將顯微鏡搬上課堂使學生有機會觀察微觀世界的奧秘。小學科學教育引入實驗操作,將切實提高實驗的可視化水平,提高可觀賞性,使學生在豐富多彩的課堂實驗中,感受到科學的神奇與魅力。從而,培養(yǎng)學生對科學的興趣,提高科學教育的有效性,幫助學生通過簡單的科學實驗真正喜歡上科學,積極主動學習相關科學知識,主動探索科學的深奧內涵。
三、總結
小學科學教育應當切實提高學生的科學思維,培養(yǎng)學生自我探究意識,助力創(chuàng)新思維的形成。針對當前小學科學教育存在的一定不足,提出三方面的完善建議,包括關注生活中的科學、開展啟發(fā)式教學、適當引入實驗操作。切實提高小學科學教育的效果,幫助學生科學思維的養(yǎng)成,進而對廣博的科學世界產生興趣,愿意積極主動探索、不斷自主學習,有利于學生以科學的視角認識世界,提高創(chuàng)新素養(yǎng),培育科學思維。
參考文獻:
[1] 王小靜. 美國小學科學教育課程研究[D].河北大學,2011.
[2] 李然. 小學科學教育的人文視界[D].東北師范大學,2014.
[3] 王曉曉. 我國小學科學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4.
[4] 丁邦平.我國小學科學教師教育:現狀、問題與思考[J].當代教師教育,2011,4(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