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與燕
摘要:閱讀教學是語文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陣地,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環(huán)節(jié)和重要,小學閱讀是一個特殊的認識過程。讀是實踐,又是訓練;既有感悟,又有熏陶;既有理解,又有體驗的一種閱讀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chuàng)造精神,從鼓勵學生自主學習,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內驅力入手,把課堂還給學生。
關鍵詞: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自主思考
一、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的地位
閱讀不僅可以激活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還是提高語文素養(yǎng),是"積累"的重要手段。閱讀教學能激活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創(chuàng)造思維是創(chuàng)新力的核心,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是語文教學的中心。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環(huán)節(jié),在閱讀教學中激活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是現(xiàn)代教育的出發(fā)點和歸宿。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環(huán)節(jié),它具備聽、說、讀、寫訓練的綜合性,既是識字的重要途徑,又是寫作的必備前提。只要抓住閱讀教學這一環(huán)節(jié),就能占領語文教學的最主要的陣地學校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主陣地,語文教學是整個基礎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二、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而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提及的“語文素養(yǎng)”包括:字詞句篇的積累,語感,思維品質,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識字、閱讀、寫作和口語交際的能力,文化品位,審美情趣,知識視野,情感態(tài)度,思想觀念等內容。
葉圣陶先生說:“學語文主要靠自己讀書,自己領悟。”強調要“自讀自悟”,由于學生的認知水平、個性差異、生活經(jīng)驗的不同,對同一個片段,學生往往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感受,因此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個性感受,引導他們從不同的角度自主賞析,深入理解課文內容。讀是學習語文的一扇窗口,可以收到“不待解說、自知其義”的效果。文章的思想感情滲透在字里行間之中,讓學生真正理解,系統(tǒng)領悟,真正有所感悟的重點是通過精讀課文如;我在《鳥的天堂》一課教學結束時,其中一位學生提出了“鳥的習性是晨出暮歸,天亮了就離開巢覓食,巴金爺爺?shù)诙谓?jīng)過時是早晨,怎能看到眾鳥紛飛的情景呢?又怎能說這兒的確是鳥的天堂呢?”一石激起千層浪。面對這個問題,我又讓學生通過讀書,查閱大量的資料相互交流,最后明白了其中的奧秘。深化了“‘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 钡闹黝}。當然,教師激勵性的評價語言能激發(fā)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對課文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教師應該善于捕捉學生星星點點的智慧火花,不失時機的給予激勵性評價,讓學生時時有一種愉悅的心理體驗,感受到思維活動的樂趣。通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讓學生讀代替教師講,能更好地達到閱讀教學的目的,真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快速提升“語文素養(yǎng)”,是語文閱讀教學的首要任務。要具有良好的“語感”,就要從“朗讀”入手,因為“朗讀”是培養(yǎng)“語感”的手段。
三、閱讀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創(chuàng)造的思維能力
小學語文教學中,要運用良好的閱讀教學技巧注重把語言訓練和思維訓練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的語言和思維同步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和良好的閱讀思維能力素質,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如果能適當?shù)脑O置懸念,不僅能引起學生強烈的探究心理,深入思考,還能激發(fā)學生急切地求知欲望。如在教學《我不是最弱小的》一課,在體味文章的主旨時,我問學生:“為什么薩沙說他自己不是最弱小的?”學生立刻根據(jù)課文內容回答,我根據(jù)學生的回答,繼續(xù)提問:“薩沙天生就懂得保護弱小嗎?是誰教給他的?”學生很快做出了回答,我又問:“爸爸媽媽直接告訴薩沙要保護弱小了嗎?”這樣一環(huán)一環(huán)的懸念設置,激發(fā)了學生弄清故事的來由,他們的主動性馬上就被調動起來了。當學生對課文內容理解得不多,沒什么可想的時候,就追問一個可以加深理解的問題。到了理解困難時,就要提出有點撥作用能使學生豁然開朗的問題。學生的思維處于抑制狀態(tài),而出現(xiàn)不愿意思考問題時,就要提出能引起爭論的問題以激發(fā)他們探討的興趣。當學生滿足于能從一個角度提出問題時,就要從另一個角度提出他們沒有想到的問題,學生有了學習的興趣,就能積極主動地學習。
四、閱讀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和理解能力
想象力是對言語文字的理解起著重要的作用,想象是思維的特殊形式,在閱讀教學中,只有啟發(fā)學生積極思維,才能使他們想象出一幅幅的畫面,在學生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加強有感情的朗讀練習,讓課文變成一幅畫面浮現(xiàn)在頭腦中,這也是培養(yǎng)學生想象力的一種方法。例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中,安徒生就用一系例的想象使小女孩得到她需要得到,但又無法得到的溫飽和快樂;熱烘烘的火爐,蹣跚的燒鵝,美麗的圣誕樹,親愛的奶奶,飛向天堂一樣的地方。理解能力是閱讀能力的核心,理解的過程是從語言文字中獲取信息的思維過程,重視并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引導濃墨重彩的強化,并通過引導學生多讀、細讀,體會它的妙處。欣賞價值極高的地方。課文中有些描寫精美的片斷,它不僅內容生動,語言形象,而且引人入勝,飽含著作者豐富的思想感情。如何將這無聲的文字轉化為有聲的語言,再現(xiàn)作者所描繪的生活圖景,進而引導學生“披文以入情”,那就需要我們教師根據(jù)教學需要想方設法刨設情境,讓學生多讀多思,引導他們進行語言的鑒別與欣賞,熟讀以成誦,積累美詞佳句。
五、總結
在我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營造民主和諧的學習氣氛,將學生置于課文所描繪的情境當中,讓學生自主質疑、自主探究、自主賞析,這樣就尊重了學生的個性,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展了學生的自主能力,提高了學生賞析祖國語言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實現(xiàn)了新課程理念下的語文教學。
參考文獻:
[1] 曹露. 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 都市家教
[2] 斯雁. 淺談小學語文群文閱讀的教學方法[J]. 新課程(上旬)
[3] 朱曉丹. 小學語文教學中"單元整合·群文閱讀"教學策略淺談[J]. 課外語(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