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教改環(huán)境突出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即學生必須要掌握自主學習和長效學習的能力,方能在未來的學習和工作進程中,形成更好的進修習慣。對此,本文將以提升課堂教學效果為主要目標,對增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途徑進行深入探究。
【關鍵詞】自主學習;學習能力;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在學習中,教學和輔導僅能作為外部的推動力量而存在,實質上,學生的自主性意識才是在高中階段提升整體學習能力的第一推動力。高中教師面臨高考壓力,一般教學節(jié)奏較快,教學模式也比較單一,學生很難在巨大的學習壓力下有效掌握自主學習的方式。因此,教師就應針對如何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行研究,當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升后,學生就能更加有效地配合教學。故對如何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進行研究,具有很強的現(xiàn)實意義。
一、以興趣入手,輔助學生創(chuàng)立自主學習認知
(一)營造自學氛圍,鼓勵學生自主學習
要輔助學生創(chuàng)立認知,應從課堂氛圍入手。教師需要一改高中課堂教學中規(guī)中矩的特征,盡量在課前熱身階段使用輕松的活動來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當學生掌握了基本的課堂知識后,教師應該將“思路拓展”這類教學內容教給學生,由學生依照教師所給出的鉆研線索,完成對階段教學內容的習得。教師可以使用項目教學法,先將學生分為幾個能力均等的小組,而后拋設一個難度中等的項目問題,由學生以“闖關”的心態(tài)到書本中以及輔導資料中查找完成項目的相關線索。在這種全數(shù)參與的背景下,學生很難出現(xiàn)走神的現(xiàn)象,而且學習興趣容易被激發(fā)。當學生憑借自身的學習經驗不斷探索答案時,就能完成新課的積累,對自我學習經驗的調動復習。更重要的,學生可以在相對輕松的環(huán)境下熟悉自主學習模式。
(二)教師需轉變觀念,改造師生互動模式
以往的師生互動模式,多為教師提問學生對答。這種模式不具備興趣特征,學生的參與熱情往往不熱烈。故教師應改良互動模式,轉而使用探索類的問答模式,或轉變提問主體。當完成一階段的教學任務后,由學生整理自己對所學知識的現(xiàn)存疑問,先在小組內交流討論。如若問題能夠在組內消化,則學生的自主學習認知可再一次升級。而當學生問題仍然存在時,則由學生向教師詢問解題方式,教師需在學生提問的過程中找出學生的理解誤差點,進而簡單撥正學生的解題思維,再次轉由學生自身去完成問題。如果第二次學生仍未解決問題,則教師需重復“撥正”動作,切勿直接為學生講解。
二、將學生作為核心,輔助其扎實自主學習能力
(一)預習階段
在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初期階段,教師需要為學生擬一份預習大綱,即按照本班學生的學習能力設定與其能力相當?shù)念A習計劃,學生在預習階段按照教師所給出的任務大綱開展預習活動。而在課堂中,教師需要對學生的預習結果進行考查,例如按照課程的難點,考查學生對于知識點的認知程度。這樣一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便能夠在教師不參與的情況下得到顯著提升。
(二)教學階段
在之后的教學階段,教師若想要扎實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就必須繼續(xù)淡化自身在課堂中的引領形象。多數(shù)高中生在學習過程中,都會本能地尋求教師幫助。即使學生已經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當他們遇到一些學習問題時,仍然會試圖詢問教師。這種依賴教師的現(xiàn)象,顯然不符合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目的。因此,教師應該在課堂中堅定要求學生以小組為行動主體,一切學習行為和答題行為都必須在組內完成,重點在于必須斷掉學生尋求幫助的思維慣性。同時,教師也需要在課堂中設立競爭模式,讓各個活動小組長期處于競爭地位中,這樣可以提高學生在自主學習進程中的效率。
三、扎實能力,提升課堂連貫性
(一)全面?zhèn)湔n,精心設計
高中生擁有更加強大的邏輯思維能力。教師若為了提升課堂效果就隨意添加教學活動,而不注重各個活動的關聯(lián)性時,學生便很難對課堂再次燃起參與熱情。因此,教師需要以全面性的角度備課,既要分析和研究當堂教育教學內容,也要研究本班學生的興趣取向。在分析興趣取向時,可將以往的教學活動開展效果作為參考資料。選定教學活動后,教師需要放大教學活動,選擇其中能夠鍛煉學生自主能力的內容,并將其與教學結構充分結合。
(二)重視對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
自主學習是一種習慣,對學生的自控力和執(zhí)行力有一定的要求,學生形成的學習習慣會成為自主學習質量的決定性因素。故教師在備課過程中,需要研究學生應該形成的學習習慣,例如聽說讀思查、寫問論綱閱等能力。教師應按照能力重點進行排序,在每節(jié)課中均加入不同的對應培養(yǎng)方式,從而引導學生在參與課程教學的過程中,即養(yǎng)成良好的自學習慣。
(三)習慣培養(yǎng)需注重力度
高中生學習壓力較大,故教師應盡可能使用輕柔的能力訓練方式,而不是用硬性的要求和強硬的態(tài)度去約束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能力進行引導時,應利用非語言藝術,例如面帶微笑、及時用肢體動作予以肯定等等,務必要在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到正面的樂觀情緒,這樣才能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情緒。
三、結語
總而言之,要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就必須從分析學生的能力出發(fā),突出學生小組協(xié)作的能力,盡可能讓學生在正確的行為模式下完成對學科知識的積累。而當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后,課堂中教授法的應用就會減少,課堂教學效率自然會隨之增強。
參考文獻
[1]葉玲.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提高課堂教學效率[J].課程教育研究,2016(22).
作者簡介:徐益陽,1966年生,江蘇南通人,本科學歷,中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為課堂效率。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