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皓
【摘要】本文基于比喻在寫作中的應用意義與表達效果,嘗試在文章的標題、開頭、主體與結尾部分運用比喻,讓標題明眸善睞,
更搶眼,讓開頭先聲奪人,更出彩,讓內容云裳花容,更生動,使結尾畫龍點睛,更生輝。
【關鍵詞】比喻;寫作;應用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一、明眸善睞,讓題目更搶眼
標題往往是一篇文章的眼睛,我們透過標題能夠捕捉到文章豐富的信息。在寫作教學中,我們要善于引導學生在擬題時巧妙地運用比喻,可以直接揭示文章的主題,也可以讓讀者透過文章的標題捕捉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等,讓文章的題目更加搶眼,形成“明眸善睞”效應。如“父愛如山”這個標題,用生動、形象的比喻揭示了父愛的特點,也讓讀者一目了然地了解作文的主要內容,以及滲透在標題中的思想情感,展示出作者精湛的語言表達能力,讓讀者對父愛形成獨特的認識,從而區(qū)別于母愛。
標題中運用比喻方式不拘一格,既可以是直白式的比喻,帶給讀者直觀形象的感受,如“老師,我心中的燈”這個標題,將老師比作心燈,一目了然;也可以是含蓄的,需要讀者深入文本,細細咀嚼。含蓄式的運用比喻,往往帶給讀者另類的效果,引人入勝。如《生活是張調色板》,需要讀者調動閱讀積累,領會比喻在寫作中的妙處。
二、先聲奪人,讓開頭更出彩
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如果說,比喻運用于文章的標題可以產生“明眸善睞”的效果,那么比喻運用于文章的開始,往往會產生一種“先聲奪人”之勢,讓讀者初入文本便被文章深深吸引,沉入其中,從而漸入文章含英咀華,漸入佳境,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并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如《紫藤蘿瀑布》一文,在文章的開頭,作者就運用比喻句“只見一片輝煌的淡紫色,像一條瀑布”為我們從整體上勾勒出紫藤蘿盛開之狀;接著又用“紫色的大條幅上,泛著點點銀光,就像迸濺的水花”將陽光照耀下的紫藤蘿花可愛的情態(tài)表現出來,讓我們初入文本就感受到紫藤蘿充滿生命的活力,并開頭就直扣題目“瀑布”,紫藤蘿瀑布形象直觀而生動,情感濃郁,語言亮麗,有效地抓住讀者之心,興趣盎然。
寫作中,比喻的運用要注重打“組合拳”,即將比喻修辭與排比、擬人等其他修辭手法有機結合起來,從而使讀者在文章開頭就感受到文章華麗的辭藻,擴大比喻的表達效果。如《給我一個夢想》這篇文章,我們可以這樣開頭:時光如水,生命如歌,日月一天天在穿梭,花開花又落,唯有我心中之夢不曾凋落……給魚兒一片海,它就會自由遨游;給雄鷹一片藍天,它就會展翅飛翔;給猛虎一座高山,它就會自由馳騁;給我一個夢想,我就會奔向輝煌的明天。
開頭這一段,將比喻排比有機組成起來,氣勢磅礴,主題鮮明,文章一開始就受到先聲奪人之效。
三、云裳花容,讓內容更生動
云想衣裳花想容,在文章主體部分合理地運用比喻修辭手法,將使文章主體部分更加生動,富有美感。比喻讓人物更立體。人物刻畫是文章表現的中心,如何讓人物形象更加立體,比喻是有效的方法。如李森祥的小說《臺階》中有這樣一段文字:“我就陪父親在門檻上休息一會兒,他那顆很倔的頭顱埋在膝蓋里半晌都沒動,那極短的發(fā),似剛收割過的莊稼茬,高低不齊,灰白而失去了生機?!边@句中抓住父親的“發(fā)”,父親的發(fā)比作“剛收割過的莊稼茬”,既適切人物的農民身份,又生動地表現出父親在操勞一生后老了的精神狀態(tài)。
比喻讓景物更生動。文章中要傳神地繪出景物之形,甚至達于形神兼具的境界,離不開比喻修辭的運用。如《濟南的冬天》這篇文章中有這樣一段:“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藍汪汪的,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作者展開想象的翅膀,用“空靈的藍水晶”比喻,生動描繪出冬天整個濟南鮮明亮麗的色彩,同時扣主濟南冬天的“晴”的特點,將作者對濟南的喜愛、贊美之情充分傳達出來。
文章主體部分運用修辭表現人物,再現景物,需要將比喻與人物、景物有機地融合起來,不僅追求形似,更要追求神似,從而使人物活靈活現,景物如在眼前。
四、畫龍點睛,讓結尾更生輝
文章結尾如果能夠適當地運用比喻,不僅能夠使文章錦上添花,而且也能夠使文章的結構生輝,中心更鮮明,主題更突出,從而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如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春》一文,安排了這樣的結尾:
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著。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他領著我們上前去。
結尾三個比喻連用,用“剛落地的娃娃”比喻春天,突出春天的“新”;用“花枝招展的小姑娘”比喻春天,突出春天的“美”;用“健壯的青年”比喻春天,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突出了春天的“強壯”,層層相關,步步深入,比喻鮮明、生動、形象,既突出文章主題,又增加文章氣勢,鮮明而有力。
總之,比喻在寫作中的運用對于表達文章思想、傳達情感、增強語言表現力等具有重要意義。我們要根據比喻的修辭特點,恰當地運用比喻,不能盲目追求新穎或者語言的生動性,比喻要具有適切性,突出事物的特點;同時,在寫作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適切地運用比喻,并以教材文本為“支架”,提升學生比喻運用藝術,使比喻為作文錦上添花。
參考文獻
[1]何芷瑩.試析文學寫作中的比喻藝術[J].中國文藝家,2017(4).
[2]吳懷仁,王齊虎.論比喻的特征及在寫作中的運用[J].隴東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3).
(編輯:李艷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