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衛(wèi)國
摘 要:如果想要強化一個學校的德育工作,那么首先德育應該是首要的地位,教育教學的根本目的就是育人,教育出有品德,有人格,有素質的新一代青年們。在德育工作的面前,有的農村小學更加重視智力以及成績方面的教育,從而輕視了道德方面的管教,很容易導致孩子們的道德方面素質退下,更嚴重出現厭學逃學現象。
關鍵詞:農村小學;德育工作;思考
一、明確德育理念
農村學校和教師應該更多地以學習的計劃為核心,創(chuàng)新地去展開更多的德育方面的工作,使得學校的德育方面工作和孩子們的情況結合,探究與孩子們的年齡階段、獨自特點、身心健康以及社會發(fā)展趨勢相適合的措施,去強化德育方面的工作,讓德育方面的工作更加真實準確地落實到孩子們的學習中以及生活中。以愛國教育為核心,道德行為規(guī)范為重點,強化德育工作的實質性,讓更多的孩子們得到德育方面的教育。
二、樹立德育目標
關于道德方面的教育至關重要,如果一個學生僅僅只有優(yōu)秀的成績以及超高的智商,而沒有好的道德觀念,那么只擁有一個優(yōu)秀的腦子也是無稽之談,一個人的道德修養(yǎng)是這個人人品的展現,這個人的道德體現影響著他人對這個人的看法。所以農村學校和教師,德育的目標更多的是強化孩子們的行為習慣,改掉不良習慣,多養(yǎng)成好的行為方式,提高孩子們的管理能力,讓孩子們擁有好的自控自制能力,通過各式各樣的教育教學活動,讓孩子們學會做人,做一個善良的好人。
三、彰顯德育重點
農村學校的老師們其實才是開展德育方面工作的主要措施的人,所以德育工作的結果跟老師們有著很大的關聯(lián)。德育工作就好像是一個大的體系,實施管理體系,才能更好地完成這項工作。同時也應該提高老師們的團隊水平,老師們工作的好壞直接就對德育工作的成敗造成了影響,所以強化老師團隊的能力也是至關重要。老師們更要樹立標準、樹立形象,好的師表形象對孩子們德育工作也有著很大的影響作用,老師是一個學校的主體力量,所以師德對德育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體系管理,就好比是校長、班主任以及學生們,三點一線管理流程,共同歸總到同一目的就是德育,校長總負責,老師們具體實施措施。同時,可以對德育的成果進行評優(yōu),全面督促。孩子們是德育教育的被實施者,所以在方法方式以及組織活動開展方面,可以多聽聽孩子們的建議,改進活動的方法方式,讓他們愿意參與其中,在一種快樂的態(tài)度中感受教育。
四、進行多元化的教育
德育可以在道德教育基礎之上,加強情感教育,引導孩子們正確的梳理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從多方面去培育德育,可以從榮辱觀、安全教育、愛心教育以及日常行為規(guī)范教育等等多方面進行德育的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中對榮辱觀有著正確以及準確的指導和引導,是大家都需要掌握和了解的常識。安全教育必不可少,安全教育是學習工作的一項重點,加強孩子們的安全教育,對孩子們對家庭對學校以及對社會都有很好的幫助,減少交通事故以及更多意外的發(fā)生。愛心教育的內容多式多樣,包括感動、同情心、體諒體恤以及助人為樂等等方面,和諧融洽的人際關系以及社會關系,對孩子們的成長也有幫助。行為規(guī)范教育是養(yǎng)成教育的其中一項,行為規(guī)范教育的實施更能夠讓孩子們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
比如,在進行各方面教育的時候,都有技巧之處。榮辱觀教育時候,可以利用活動課的時間,組織班級多多實踐,可以開展主題班會,可以開展文明學生的評比活動。在安全教育時候,則可以通過做板報以及手抄報的形式幫助孩子們更多的了解安全教育的知識。愛心教育時候,可以帶領孩子們去幫助別人,從關愛別人一步步的提升,提升到關心集體,愛護學校,熱愛祖國等等更高的層次,可以開展孝道的教育,讓孩子們體會到親情的溫暖,學會感恩,懂得回報,提升到愛家愛國,報效祖國。行為規(guī)范的教育,可以進行班級之間相互的監(jiān)督以及規(guī)范,在看他人的同時也規(guī)范了自己。
五、加強班級氣氛的建設
小學生年齡的特點,有著特別的需要管理的方式,老師們應該根據本班本年級的具體情況,利用好每一節(jié)班會課,對班級的氣氛進行培養(yǎng),讓學生們更多地參與到德育的工作之中,在各項各種各樣的活動之中,培養(yǎng)孩子們的榮譽感以及集體感,活動之中給孩子們更多的參與的機會,讓班級的氣氛更加的融洽。
比如,在各項活動之中,可以貫徹滲透德育方面的知識以及思想,靈活隨機地對孩子們進行思想的教學教育,讓孩子們更多地了解和懂得的德育。鼓勵孩子們參與更多的所組織的活動,讓孩子們體會感受到德育的方方面面。學校是一座教育的殿堂,需要的不僅僅是健康積極上進的環(huán)境,更需要和諧融洽凈化的環(huán)境,德育的缺失,是教育行業(yè)以及教育界的一大疏漏,所以,學校應該的是在注重成績智力以及學習知識的同時,切不可忽視德育方面的教育。提高全民的素質,掀動起德育方面教育的熱潮,全面推進素質方面以及道德方面的教學教育。
教育應該是一個個心靈和心靈之間的溝通,靈魂和靈魂之間的交流,人格和人格之間的對話,所以,老師們也應該有良好的道德素養(yǎng),才能夠影響到孩子們,感染到學生們。總而言之,“有才有德”才是最好,可見德智之間,德不可少。
參考文獻:
[1]廣西教育廳基礎教育處.廣西中小學校德育讀本[M].2006-12.
[2]曾慶春.跟隨榜樣成長:教師職業(yè)道德經典案例評析[M].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05.
編輯 岳松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