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肇娟
摘 要 創(chuàng)設語文教學的情景,是語文教師的重要任務之一。中職學校的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在初中階段大部分成績不是很好,但他們智力素質并不差,對新事物、新觀念容易接受,適應性強,所以,我們必須注重發(fā)掘他們的潛力,努力實施因材施教。而情景教學便是比較適合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進步。
關鍵詞 中職語文教學 情景教學 情景創(chuàng)設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所謂情景教學,就是教師在教學中有目的性地創(chuàng)設一些形象、生動的教學場景,讓學生親身感受教學過程,使學生對教材有全面的了解,讓學生的心理機能得到全面發(fā)展。情景教學主要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借助多種多樣的情感教學形式讓學生真實地感受教學過程。
1巧用現實生活,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
生活是創(chuàng)作的源泉,如果缺乏對生活實踐的深刻體會,就無法創(chuàng)作出經久不衰的經典文學作品。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一定要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來營造生活化的教學情景,使語文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教師在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的時候,一定要注重生活化情景的滲透,使課堂教學和學生的現實生活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較好的激發(fā),使課堂教學效果得到有效的提升。比如,在學習《背影》的時候,教師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情況,以“背影”為題材寫作文,這樣就使語文教學和學生的生活實際有機融合在一起了。學生將自己的真實情感表達出來以后,教師使用多媒體將父子情深的視頻、圖片播放給學生觀看,這樣學生可以更加真實地感受課文情感,對作者的思想情感就有了更加直觀的感受,使課堂教學效果得到了較大程度的提高。
2巧妙設計問題,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睂W生探求知識的思維活動總是由問題開始的,又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得到發(fā)展,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能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打開思維的閘門,使學生進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
教學分析《項脊軒志》的寫法時,可以設計這樣的三個問題:(1)本文在題材的選擇上突出的特點是什么?(2)本文最讓你感動的事情是什么?為什么?(3)生活中最細小的事往往也是最感 人的,在家庭生活中有你感受最深的小事嗎?
一石激起千層浪,那些平常被自已忽視的、不以為意的,或是認為理所當然的事一經說出,就不再是小事了,學生的思想受到了強烈的震撼。在語文教學中,合理設計問題情景,能激活學生的思維,能帶活一堂課。
3巧用角色表演,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
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角色表演情景,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體會和理解,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被充分調動起來。比如,在學習《林黛玉進賈府》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要想讓學生真正了解人物特點,先要讓學生了解每個人物的身份、地位以及性格特點等,接著讓學生分角色來表演文章內容。學生通過分角色表演,可以親身體會每一個人物的不同特點,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學生進行分角色表演可以使其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對人物有更加深刻的認識,所以,教師一定要結合課文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不斷為學生創(chuàng)設角色扮演的機會,這樣學生可以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4運用電教媒體,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
電教媒體能使語文課堂由單一的耳聞為主的接受方式變?yōu)橐砸暵牭榷喾N感官的共同協(xié)作,能調動學生多種感觀參與到學習中來,從而吸收更多的信息。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能撥動學生的心弦,蕩起思維的火花,使學生以最佳狀態(tài)投入學習。
如教學《荷塘月色》時,通過多媒體課件,用吻合文體的畫面,展示一個素雅、朦朧、靜美的意境,表現散文的語言美、意境美,使學生更能感受朱自清散文獨特的藝術氛圍和藝術魅力。
在教學過程當中引入音樂、畫面甚至電影片段,目的就是要用這些藝術手段來刺激學生的感官,使他們以最佳的情緒有意識地去設身處地地展開想象,去理解和把握文學作品字里行間的信息和意蘊。所以,課堂情景的創(chuàng)設,最根本的目的是激發(fā)學生思維的熱情、引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的活力。如果學生能夠在音樂或者畫面營造的氛圍當中,將感 情傾注于審美對象,那么作品本身具有的情感美和藝術美,都能完美地展現在他們的面前。在語文課堂中,音樂是最特殊的語言??鬃诱f:“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闭n堂上滲入音樂,能發(fā)掘學生興奮點,促使其思維活躍,激發(fā)無限的想象力,以理解課文、體味意境。
樂曲伴讀,白居易的長詩《琵琶行》的背誦,學生叫苦連連。于是筆者嘗試著分析詩歌的同時配以古琵琶曲《西江月》,頓時加深了學生的印象,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跟著吟唱音樂配制的詩句,兩節(jié)課下來,學生們興趣十足,詩歌的大致內容已刻進腦子。再如學習李白的《將進酒》,特意經學生播放了張耀宇演唱的《將進酒》歌曲。過后很多學生都學著唱這首歌,甚至模仿李白喝醉了的樣子唱和。
配曲結課。優(yōu)秀的結課不僅能對教學內容起到梳理概括的作用,而且還能延伸課堂教學內容,達到“課已盡而趣無窮,思未盡”的效果。音樂可以達到這一目的。學習《我為什么而活著》一文時,隨著課的深入,學生們逐漸被羅素的思維深深吸引。臨近下課,教師播放陳百強的《一生何求》,課文與音樂、文情與樂景水乳交融,下課鈴響起,學生們還在沉思之中,教室一片寂靜。教學效果自然是水到渠成了。
總之,要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實踐活動中去,就需要教師精心選擇素材、主題,從學生的知活實際出發(fā),創(chuàng)設一個又一個學生喜聞樂見的情景,把知識融入到讓學生喜愛、令學生新奇的情景中,使學生達到心領神會的境界。只要中職語文教師勤于探索,通于實踐,就能不斷擴大語文情景教學的內涵,讓情景教學發(fā)揮更好的作用,讓語文課堂綻放美麗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