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幾年隨著“國學風”的掀起以及對傳統(tǒng)文化傳承的響應,高職院校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培養(yǎng),已成為高職院校語文教學中重點關注的問題。加強學生對詩詞的鑒賞能力培養(yǎng),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詩詞文化知識的掌握程度,還有利于其中優(yōu)良傳統(tǒng)文化的傳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提升高職院校學生的整體文化素養(yǎng)有著重要意義。本文主要介紹了當前高職院校古詩詞鑒賞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并針對問題提出了增強學生鑒賞能力的策略。
關鍵詞:高職院校;古詩詞鑒賞;能力培養(yǎng)
一、 前言
詩詞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是我國古代先人智慧的結晶,近些年我國越來越注重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詩詞在政府講話中多次出現(xiàn),而且在考試中的比重也不斷增加,因此詩詞鑒賞也成為了高職院校語文教學中重點學習的內(nèi)容。在當前的高職院校語文教學中,受傳統(tǒng)教育模式的影響,教師只注重了教學效果以及學生成績,所以造成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詩詞教學中,拋開整體詩詞的意境,對詩句的含義進行單句翻譯,并簡單地用語言敘述出來,語句表達方式上缺乏生動性。這種死板的教學方式導致學生對詩詞意境以及含義方面理解起來較為困難,學生對詩詞理解的創(chuàng)造性被扼殺,長此以往學生缺乏對詩詞的學習興趣,使得學生詩詞鑒賞能力一直停滯不前,不利于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因此如何提高學生的詩詞鑒賞能力,是我國高職院校語文教學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 高職院校中古詩詞鑒賞教學中遇到的問題
(一) 缺乏對古詩詞的深入研究
目前我國高職院校中,詩詞教學主要以教師傳授為主,教師固有的傳統(tǒng)應試教育思想較為嚴重,課堂教學目標主要為了應付考試,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上主要的教學方法就是讓學生對詩詞進行背誦,并教學生怎樣去逐字逐句地理解詩詞的含義,學生只刻板地理解了詩詞表面所寫內(nèi)容,對詩詞描述的意境,以及詩詞表達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方面,沒有進行深入的探討與研究,所以學生對詩詞的理解方面就會造成一定的片面性,認為能對詩詞進行背誦,并且了解詩詞的意思就具備了詩詞鑒賞能力。那么學生在進行詩詞鑒賞時主要就會通過背誦來進行,久而久之使得學生無法身臨其境地去感受作者內(nèi)心的情感訴求,限制了學生對古詩詞所描寫情境的想象,慢慢地學生就會逐漸失去對詩詞學習的興趣,不利于學生詩詞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
(二) 破壞了詩詞的整體性
詩詞與其他文學作品不同,它有著較強的押韻性,使讀者讀起來朗朗上口。而且詩詞描寫方式上能更好地展示情境,使所描述的景色在人的思想中更具象化。由于傳統(tǒng)教育模式的影響,教師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把整體詩詞中的每個語句單獨進行教學,在對每個句子的含義全部解釋完成后,重新整合到一起。這種方式只是教會了學生一些理解詩詞含義的方法,針對考試大綱來教學生詩詞方面的應試技巧,并沒有過多地在詩詞韻律和描述情境上進行教學,從表面上來看,教師的教學方法可以幫學生掌握知識重點,在眾多詩詞含義方面舉一反三,考試中能夠獲得一定的得分項,但從本質(zhì)上講,這種教學方式極大地破壞了詩詞原有的意境和韻律,原本完整優(yōu)美的詩詞被分裂開來,學生雖然掌握了學習重點,但詩詞鑒賞能力方面受到了限制,學生無法根據(jù)自身理解能力而對整體詩詞進行一個具象的描繪,不利于學生詩詞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
(三) 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發(fā)展
目前詩詞鑒賞方面在語文試卷上所占比重越來越大,也成為了學生獲得更多考試分值的主要來源。教師為了使學生的卷面分值得到提高,所以在鑒賞詩詞的教學方式上,給學生設置了一個固定的模式,例如“詩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這個問題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要求學生在答題時做出以下答案:“通過描寫……的景色,烘托了……的氛圍,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這種方法雖然可以在卷面考試中得到應有的分值,提高學生的卷面得分,但這種固定的分析詩詞情感的模式,容易導致學生的思維方式受到限制。詩詞本身就是一種藝術,藝術是無國界且沒有評判標準的,每個人的思維方式不同,所以對藝術呈現(xiàn)的感受也不盡相同,如果在詩詞鑒賞能力方面剝奪了學生自由思考的權利,一味地追求卷面成績,就會導致學生在鑒賞詩詞方面投機取巧,無法對詩詞進行深入的研究,忽視了詩詞所呈現(xiàn)的語言美和韻律美,更無法身臨其境地感受作者內(nèi)心的情感訴求。
三、 如何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詩詞鑒賞能力
(一) 通過閱讀來鞏固學生詩詞基礎
詩詞的韻律感相對較強,只有通過反復的閱讀領悟才能夠真正感受到其中美感,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反復誦讀詩詞來理解詩詞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與內(nèi)容。除此之外,教師還要給予學生適當?shù)目臻g與時間來對詩詞進行閱讀與感受。值得一提的是在閱讀過程中尤其要注意自身情感的表達以及氣勢的表現(xiàn),使詩詞本身所傳達的思想情感能夠在學生朗誦閱讀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出來,提升了學生詩詞方面的語感以及情感表達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詩詞鑒賞能力。但是在此過程中尤其要注意,重視課堂朗誦與閱讀并非是要放任學生,任其自由發(fā)揮,而是要向學生明確學習目的,并尊重其在課堂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使學生有目標地進行朗誦與閱讀。同時,在閱讀學習過程中,要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有效指導,讓學生在詩詞中對當前整體節(jié)奏進行簡單了解,進而為其后期的詩詞學習奠定良好基礎。
(二) 通過科學引導使學生對詩詞進行深入了解
自古以來我國受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表達方式一般較為含蓄,詩詞中這種現(xiàn)象則更加常見,所以要想真正理解詩詞的含義,了解詩詞所傳達的思想情感,就需要教師改變自身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通過科學的方法對學生進行引導,從而提高學生的詩詞鑒賞能力。在一般古詩詞中,首先,教師可以對作者和身處的背景環(huán)境來進行介紹,使學生能夠身臨其境地了解詩詞的創(chuàng)作背景,引發(fā)學生的共鳴;其次,教師應對整體詩歌的表達含義進行系統(tǒng)的整理,將自身感情融入其中,并用生動形象的現(xiàn)代語言表達出來,從而使學生對詩詞的表達含義有了較為系統(tǒng)的認識;最后,指導學生對全文詩詞進行朗讀,感受我國詩詞語言的韻律美,并鼓勵學生感受作者的情感訴求。這樣使得學生在詩詞意義理解上有了整體觀念,對整篇詩詞有了更深入的認識,不再把詩詞分裂成單句來理解,在對詩詞進行記憶時就會更加簡便,從而激發(fā)學生對詩詞鑒賞的興趣,對學生詩詞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三) 尊重并鼓勵學生進行聯(lián)想
詩詞作為人類智慧的結晶,在傳承與鑒賞過程中,應鼓勵學生大膽發(fā)揮自身想象力,在對學生的鑒賞能力培養(yǎng)時應拋開傳統(tǒng)應試教育的束縛,詩詞鑒賞本身就是一種體會美、發(fā)現(xiàn)美、感受美的過程,而不應該片面地把詩詞鑒賞作為提高卷面成績的一種方式。在課堂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重點挑選幾篇具有代表性的詩詞進行賞析,鼓勵每位學生參與其中,發(fā)揮每個人的想象力,對詩詞表達含義和作者的思想情感進行陳述,并對當時作者身處環(huán)境進行聯(lián)想,感受詩詞的創(chuàng)作背景。教師要積極聽取并尊重學生的想法,引導學生找出在以往學習過程中相似表達情感的詩詞,對這些詩詞進行系統(tǒng)的整理和總結。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拓展自己的思維,并且在總結整理過程中對以往所學知識有了系統(tǒng)的回顧,方便了學生對詩詞的記憶,從而提高學生在詩詞鑒賞方面的能力。
四、 結束語
總而言之,想要加強學生詩詞鑒賞能力,就要正視高職院校中古詩詞鑒賞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并針對問題采取科學合理的措施,從而達到提高學生詩詞鑒賞能力的目標。首先,要指導學生對詩詞進行反復閱讀與領悟,使學生的詩詞基礎得到有效的鞏固,從而更好地為后期詩詞鑒賞服務;其次,要以保持詩詞整體性為前提,對詩詞進行深入了解,研究詩詞所要表達的含義,感受作者創(chuàng)作詩詞時的背景條件,以及作者想要訴說的思想情感;最后,要根據(jù)對詩詞進行的探究,引導學生進行聯(lián)想,設想當時作者寫作時的心境,并根據(jù)其表達的思想感情,找出以往所學知識相似的表達情感并進行整理,方便了學生對詩詞的記憶,從而提高學生在詩詞鑒賞方面的能力,增加學生對詩詞鑒賞的喜愛程度。
參考文獻:
[1]熊十華.古詩詞鑒賞能力探析[J].延安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7,31(2):99-100+103.
[2]王玲.努力培養(yǎng)學生對古詩詞的鑒賞能力[J].文學教育(下),2017(11):52.
[3]項麗.古詩詞鑒賞在高職人文教育中的地位及作用[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5(7):141+145.
作者簡介:左姍華,云南省保山市,保山中醫(yī)藥高等??茖W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