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給學生傳授新知識之前,有效地導入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新知識,讓課堂氣氛更加活躍,老師也能更輕松地完成教學目標。在開始一節(jié)課之前,學生對將要學習的知識是未知的,接受新知識也有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可以用有效的課堂導入讓學生更好地適應接受知識,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在課堂上跟著老師的思維走,以最好的狀態(tài)接收新知識。本文從現(xiàn)代教學的角度出發(fā)對有效的課堂導入做了相應的研究提出來一些措施,以及需要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數(shù)學課堂;導入方法;注意事項
一、 引言
課堂導入應該在完成之后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學生能在課堂上學到并能運用知識。有效的課堂導入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常規(guī)教學的一些弊端,課堂不是老師在簡單的講授知識和學生一味地接收,是老師和學生共同作用的成果,一起完成新知識的學習,新課改下的課堂應該是活躍的,老師和學生一起參與的,有效的課堂導入能更好地踐行新課改的理念。導入的方法不是固定的而是靈活的,老師應該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和學生接收能力選取合適的方法。
二、 導入的好處
(一) 讓學生對新知識充滿渴求:在老師給學生做了課前導入之后,學生的興趣能最大限度上被激發(fā)。希望馬上學習新知識,對未知的知識充滿好奇心,大腦處于興奮狀態(tài),激發(fā)求知欲。
(二) 讓學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在有效地導入之后學生對即將要學習的知識有一定的了解,在課堂思維能更好地跟著老師走,而不是自己做自己的不知道老師在講什么,上完一節(jié)課之后一無所獲。有效地導入能讓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學習上,激發(fā)他們的潛能。
(三) 課堂氣氛更活躍,效果更好:有效的課堂導入之后學生的求知欲被激發(fā),能讓課堂氣氛更加活躍,老師的授課也更有效,學生也能更好地接收新知識。新課改要求改變課堂模式,有效的課堂導入能更好地踐行新課改的要求。
三、 導入可以采用的方法
(一) 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在學習新知識之前教師可以在復習已有知識的基礎上給學生推出新知識,這樣不僅復習了舊知識,還能學到新的知識。這種方法能讓學生更好地知道這節(jié)課要學什么,對新知識有一定的了解,學得更輕松。
例如,五年級數(shù)學課本【人教版】(下冊)中在學習公倍數(shù)時,老師可以從倍數(shù)關系入手,讓學生知道這節(jié)課要學習的內(nèi)容是和倍數(shù)有關系的。老師可以用具體的數(shù)字給學生導入新知識。如2的三倍是6,四倍是8,五倍是10……,3的二倍是6,三倍是9……,兩個里都有6,那6就是2和3的一個公倍數(shù)。
(二) 聯(lián)系生活實際:一切來源于生活,聯(lián)系生活實際,把生活中的問題和現(xiàn)象運用到教學中,讓學生更好地了解新知識。這一個方法要求老師對學生要有一定的了解,從學生的一些興趣愛好和生活環(huán)境出發(fā),提出一些相應的數(shù)學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學生的興趣。學生學習新知識也是一個情感的轉(zhuǎn)換過程。教師應該給學生營造愉悅的課堂氛圍讓學生主動的接受知識,而不是強制的接收新知識。在學習觀察物體時,教師可以有目的地讓學生觀察教室的教具或者課桌,再進行討論,更好的進入新知識的學習。
(三) 教學設施輔助:教師使用教學設備,激發(fā)學生興趣。對于五年級的學生來說,思維比較活躍,注意力容易被新事物吸引,教師可以用多媒體給他們上課。把新知識以一種更直觀也更加新穎的方式給他們傳授。也可以播放相關的短視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更好的進入學習狀態(tài)。
例如在給學生講五年級數(shù)學【人教版】(下冊)的折線統(tǒng)計圖這一課時的時候,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給學生看一些學生之前接觸過的統(tǒng)計圖,以圖形的形式直觀的給學生展示即將學習的知識,圖形和文字相比,圖形能讓學生更好地接受,更快更好的理解。
(四) 以情景教學的方式導入:情景教學就是把學生即將要學習的新知識用生動、有趣、貼近生活實際而又能讓學生了解即將要學習什么的真實場景導入,讓學生更好地進入狀態(tài)。情景教學能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性也能被很好地調(diào)動,讓每個人都參與到課堂,而不是少數(shù)人的課堂。在情景教學的基礎上讓學生發(fā)現(xiàn)提出并解決問題,能更好地開展新知識的講解。
(五) 懸念導入:開始學習新知識之前老師用問題導入,讓學生帶著問題學習調(diào)動他們的積極性。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導作用,給學生創(chuàng)造場景或讓學生看教材,找出解決的辦法。用問題導入能激發(fā)學生的好勝心,全力投入到問題解決中尋找解決方法,讓課堂導入更有效。
教師在講授圖形的運動這一課時的時候,可以利用多媒體,在課前給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觀察物體旋轉(zhuǎn)了多少度,是怎樣旋轉(zhuǎn)的,在觀察完物體的運動之后,以小組的形式討論并解答老師提出的問題。
四、 需要注意的問題
(一) 學生的接受程度:教師在課前導入前應該充分考慮學生之間的差異性,每一個學生的接受程度不一樣,理解能力、性格、知識的掌握程度等都存在差異,教師應該在大家都能理解的基礎上做課前導入,保證導入的有效性。
(二) 導入貼切生活實際符合邏輯:有效的課前導入應該來源于學生的生活和興趣愛好,不應該是天馬行空的假設。導入要以學生的邏輯思維為參考,邏輯合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接收新知識。
(三) 以學生為主體:新課改背景下要求轉(zhuǎn)變學生角色,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而不是老師一個人的課堂,應該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讓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的發(fā)揮,讓課堂導入更有效,達到預期的效果。
五、 結(jié)束語
總的來說,有效的課堂導入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讓老師和學生以更輕松的狀態(tài)參與課堂教學過程。教師應該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作用,努力發(fā)掘?qū)W生的潛能尋求適合學生行之有效的導入方法,更好地給學生傳授新知識。讓學生能輕松地學習,同時也能和新課改的理念相符,在經(jīng)濟教育快速發(fā)展的今天,有效的課堂導入是非常有必要的,這能讓教學效果更佳,在一定程度上能給學生減輕學習壓力。
參考文獻:
[1]丁欣欣.先聲、奪人、有趣——小學數(shù)學課堂導入的藝術[J].中外校外教育,2013,3(4):87.
[2]葉杰.小學數(shù)學課堂探究性教學探索研究[J].小學時代,2014,8(8):37.
作者簡介:陳惠銘,福建省三明市,大田縣太華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