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彬
【摘? ?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學生在語文課堂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已明確并得到確立。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打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并盡快制定出相應的教學策略,是提高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前提和保障。本文要探討的是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使學生能夠主動學習,進而更好地體會知識的內(nèi)涵,從而不斷提升綜合素質(zhì),教學效果佳。
【關鍵詞】小學語文? 自主學習能力? 培養(yǎng)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21.114
“自主學習”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在學習時表現(xiàn)出的自覺性、積極性、獨立性特征的總和,是從事創(chuàng)造性學習活動的一種心理能動狀態(tài)。而小學作為接受教育的初期階段,是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起點。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采取正確的教學方法,提升學生在課堂教學的主體性,進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加強小學語文的教學效果。
一、做好課前預習指導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效率與質(zhì)量,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奠定基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引導學生做好預習工作,達到理想的預習效果。做好課前預習指導,為學生自主學習打下良好基礎需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第一,需要將預習作業(yè)分層,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同,預習能力也不同,需要將預習作業(yè)進行分層,鼓勵學生共同參與,使學生在參與過程中提升自主學習能力,進行有效的預習。預習作業(yè)分層遵循了因材施教原則,提高了預習的針對性,可以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智力發(fā)展,提高預習效果與質(zhì)量。第二,需要設置符合學生實際的預習問題,對于高層次、高水平學生,可以選擇難度較大的問題,對于低層次、低水平的學生,可以選擇難度較小的問題,以免打擊學生學習積極性。
二、對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有效激發(fā)
怎樣對學生的學習效率進行提升,主要在于怎樣對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激發(fā)。在此種前提下,學生才能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通過對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激發(fā),教師也可以展開更具針對性的教學工作,這樣學生在實際進行學習的環(huán)節(jié)中,才能更有效的開展自主學習。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其學習的主要動力大多來源于外界的刺激和引導。興趣是學習最基本的條件,對于有效提升學生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著十分重要的幫助作用。對于語文這門基礎性學科來說,本身涵蓋的范圍就比較廣泛,所以廣大教師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更需要加強對課本內(nèi)容的深度挖掘,找到學生興趣點所在,通過此種方式對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有效激發(fā)。在日常教學工作中,教師可以借助多種教學方式對學生展開教學,從而實現(xiàn)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激發(fā)。比如對學生進行語言引導,激發(fā)學習興趣,或是借助謎語和故事對學生的興趣進行激發(fā)。在此種教學方式下,將對學生的求知欲起到更有效的激發(fā)作用。例如,在《盲人與畫》課文中,有衣服還沒上色的畫,那么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就可以引導學生給這幅畫進行上色,通過這種方式對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提升,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課本知識的掌握,這樣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也更好的實現(xiàn)了寓教于樂的目的。
三、傳授學生學習技巧
有的學生認為語文學習非常的簡單,有的學生則認為語文學習非常的困難,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學生是否掌握了學習技巧,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傳授學生知識的同時,更要傳授學生學習技巧,這樣才能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效果,加強語文學習的效果。所以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傳授學習技巧,應做到因材施教,在學生閱讀過程中,對于一些注意力較差的學生,應先進行閱讀,再分析思考,而對于一些注意力較為集中,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就可以先思考問題,再進行閱讀,且教師的提出的問題應適中。
例如在《難忘的一課》教學過程中,學生在閱讀之前,提出了三個問題,一是找出這篇課文的生僻字,二是確定這篇課文的中心思想,三是思考一堂普通的語文課,為何如此讓人難忘?對于學習能力差的學生,教師讓學生只要完成前兩個問題即可,而對于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教師則讓學生完成這三個問題,這樣問題難度適中,就增強了學生的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進而逐漸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四、激勵學生展示個性
學生有求知的權利、學習的權利和受尊重的權利。尤其是在課堂上,教師不應給學生太多框框,以免扼殺學生的個性。我在課堂教學中,往往只給他們提建議或提示,讓學生自主學習,充分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激勵學生展示個性。如教《荔枝》一課時,我鼓勵學生認真閱讀,體會文中的思想感情,可以抓住文中的重點語句體會,也可以抓住人物的動作、語言等加以體會,還可以從事情本身設身處地地去考慮。有的從“我”花了一個月工資的大半買荔枝孝敬母親談了作者對母親的愛,有的從母親手捧荔枝時的動作、神態(tài)談了母親對荔枝的喜愛,還有的從母親悄悄端走水果的細節(jié)談了母親對兒子的愛……在課堂上,學生非?;钴S,充分展示了個性。
五、善于利用現(xiàn)代多媒體信息技術
在教學過程中引用計算機作為教學媒體,采用網(wǎng)絡上的相關教材資料,將書本上有限的教材加以擴大,擴展學生的見識面,把充滿新奇心理的學習思維帶入更加寬廣無邊的計算機知識空間去。為了拓展小學生的知識面,加大了教材中的閱讀量。學生的學習任務加大了,吸收能力也就有了更多的要求,必須借助外界多媒體的輔助,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學生在經(jīng)過自己的學習后,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jīng)學會自主學習,自然對學習更有信心。擁有信心和學習興趣,對于學習成績的提高,也是手到拈來的事情,這就將學生的學習變成一種樂趣的過程。
小學語文作為當前小學教育階段非常重要的一門學科,其具體教學過程與時代發(fā)展的結合,是需要進行科學研究的,因此,教師需要從自身做起,運用科學方法不斷培養(yǎng)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田麗紅.論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J].學周刊,2018(3):111-112.
[2]黃翠.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J].基礎教育研究,2018(6).
[3]李霞.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