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川
【摘 要】高中歷史的學習,很多學生在學習中都會存在一定的困難,最大的困難就在于歷史的知識要點繁多,記背的時候不容易記憶清楚。教師在課堂的有效性上進行思考,就是要盡可能讓學生在課堂上多記背點知識要點,進而減輕他們的課下學習負擔。
【關鍵詞】高中歷史 課程有效性 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05.117
提高高中歷史課堂的有效性,是很多教師在教學之中會思考到的重要問題,也是很多教師想要達到的教學目標。在歷史的教學中,不同的教師結(jié)合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和學生的課堂反應的思考,得出來各種各樣的方法,但是這些方法很多時候總是理想主義的,在現(xiàn)實的教學中,真正有效的教學方法并不多見,所以這也是為什么教師總是在對于課程有效性的提升不斷探究的重要原因?,F(xiàn)在的歷史教學,特別是高中的這個階段,學生經(jīng)過長期的學習,已經(jīng)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學習理念,而學生的學習方法,往往是教師對課程進行安排的重要因素之一。以往的教學采取一味的灌輸型教學的方式,這讓學生對于歷史的學習思維是異常固定的。學生不在歷史的學習中占有主動的地位,而是想要靠教師來給他們說重點、講重點,這種約束性的教學模式,讓歷史的整體教學情況反映較差。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教師應該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入手,去考慮教學上的調(diào)整,遵照學生的發(fā)展趨勢,采用因材施教的模式,讓學生都能朝著較好的趨勢發(fā)展。教學之中,對于那些約束學生思維的行為,應該適當摒棄,及時調(diào)整,爭取創(chuàng)建一個不一樣的新型高中歷史課堂。
一、課堂上構建知識網(wǎng)絡
高中歷史課相對于其他課程的教學時間比較少,但是歷史的學習內(nèi)容又比較多。特別是高二高三的階段,這個階段學生也明白了自己的學習方向,各門課程會盡量在短時間內(nèi)結(jié)束新課,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進行復習。所以,因為這個關系,歷史課上教師可謂是爭分奪秒,一步也不敢松懈下來,一心想要把歷史的內(nèi)容盡快講完。這就導致了課堂上的進度對于有些學生來說比較快,如果學生在一個時間段沒有對歷史的課程上心,那么到后來他們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己比其他的同學落后很大一截,想要趕上來就會非常困難。而且因為課程的速度進行得比較快,不少學生在學習的時候處于一個迷糊的狀態(tài),他們根本分不清教師講解的哪里是重點,哪里又是只需要簡單理解一下就可以了,所以不少學生在學習歷史的時候,是完全沒有思路的。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也為了進一步提高歷史教學的速度。教師在課堂上,應該用提綱的方式,讓學生對知識進行梳理。歷史的知識點非常多,又比較雜亂無章,所以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很難找到學習上的重點。
教師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在課堂上與學生一起構建起知識的學習網(wǎng)絡,在很大程度上會讓學生的學習思路更為明晰。還有歷史的學習不僅僅在于記背知識點,還在于找到各種知識要點的規(guī)律與聯(lián)系,在高考的考察中,為了給學生在解題的時候布置一些障礙,高考的考題不會只是按照著課文內(nèi)容來,還會進行細微的改變,甚至會把前后相關的知識聯(lián)系起來,所以教師在課堂上進行知識網(wǎng)絡地教學,也是為了給學生找出每個歷史單元知識要點的聯(lián)系,讓每個單元的內(nèi)容都不會顯得太過于孤立。
二、加強難點的記背
歷史的知識要點很多,而其實如果對于高考的試卷進行分析,會發(fā)現(xiàn)高考經(jīng)??疾斓臇|西也就那么幾個,所以一些單元的內(nèi)容,如果在高考中多次涉及到,這些地方就是學生學習的重點,學生需要多多關注。歷史的學習最大難點就是記背問題,這個問題對于很多學生來說都是存在的。歷史的知識點非常多,如果學生只懂得死記硬背,那些他們常常背了一條忘一條。雖然說歷史課本上的內(nèi)容很多,但是需要學生記憶的東西其實是很少的,其他內(nèi)容都是基于這些需要記憶的知識上對知識的補充。
比如說,在學習中國近代史的時候,每一個事件的發(fā)生都是相聯(lián)系的,學生在記憶的時候,就要把這些事件按照著時間順序羅列出來,然后根據(jù)羅列出來的順序進行記憶。教師在講解完新課之后,就會給學生安排復習,復習是對學生知識的一種查漏補缺,所以在這個階段,教師要把教學中心放在對那些學生知識點薄弱的環(huán)節(jié)多多進行鞏固。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各種媒介去查詢學生的具體問題,比如說學生的作業(yè)、學生的月考、期中考試的錯誤地方,這些都是教師可以發(fā)現(xiàn)學生問題的地方,教師把這些問題匯總起來,在學生發(fā)生問題的當天為學生進行詳細解答。還有,教師為了歷史學習的重點,可以在學生學習完一個單元新課的時候,為學生列出會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考題中的一些知識,讓學生通過教師的提綱進行有意義的學習。這種方法可以讓學生直擊考點,突出歷史學習的重點,不把過多的時間浪費在記背無用的知識上面。
三、對知識的補充擴展
歷史的內(nèi)容不但多,而且雜,在課本上,不少地方都是用一些簡單的語句去概括,而僅僅靠這些語句去理解各種知識,就會顯得非常無趣,而且理解的時候也會很困難。為了讓學對知識點進行理解,也為了擺脫照本宣科的教學形式,教師在課堂上應該對各種歷史知識進行補充,讓課堂內(nèi)容更為豐富,課堂開展起來也就能夠更吸引學生。有些教師認為,為學生補充內(nèi)容,雖然對學生知識面的廣度有一定的好處,但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本來要學的知識就很多了,所以過多的增加學生課外知識的補充,不但不能對學生的學習有好處,反而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負擔。
而且有些學生,往往會出現(xiàn)顧此失彼的現(xiàn)象,他們在學習了教師補充的內(nèi)容之后,就會認為這些地方是考試的重點,而忽視了對于課本知識的理解。所以,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教師應該在補充內(nèi)容的時候,就要給學生盡量說明,哪些地方是補充的內(nèi)容,哪些地方是學生需要注意的考試重點。這樣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對課本重點的理解就會非常到位,關注點也會轉(zhuǎn)移。給學生補充內(nèi)容的時候教師一定要注意合理地安排時間,補充的東西只能作為一種加強學生理解知識的媒介,而不能作為課堂的主體教學,在時間的分配上,一切還是以教材為主,畢竟高考的內(nèi)容基本上都是來源于教材的,教材才是學生的學習重心。
四、結(jié)束語
為了提高歷史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應該從學生的基礎知識出發(fā),讓學生盡量把每個知識都弄清楚,然后再讓學生對于每個知識要點進行內(nèi)容上的升華,盡量去理解和擴展更難的知識,讓歷史的知識要點在腦海里形成一種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