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貴平
【摘? ? 要】為了保證小學品德教學質(zhì)量,教師要以生活實踐為基礎,重視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模式,促使學生在學習品德課過程,明確其內(nèi)容與生活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以提高學生綜合素養(yǎng)。
【關鍵詞】小學品德? 生活化教學? 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8.082
生活化教學模式被小學教師廣泛采用,為進一步研究品德教學生活化模式,教師應該以學生學習實際為主,重視激發(fā)學生良好學習興趣,不斷加強品德生活化教學質(zhì)量,具體分析如下。
一、小學品德生活化教學的意義
思想品德是小學階段必然要經(jīng)過的課程學習,很多小學生對于思想品德都具有一定的厭倦,其大多是文字性的內(nèi)容,小學生必然會感覺到枯燥。因此,教師在進行小學思想品德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明確自己作為教師的責任,不斷完善相應的教學手段,深入分析教學內(nèi)容,促使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被充分的調(diào)動起來,課堂教學的質(zhì)量和效率也就得到切實的提升。
小學思想品德不是作為專業(yè)課程內(nèi)容學習的,因此,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對于思想品德都抱有一種輕視的態(tài)度,但是教師需要明確思想品德對于小學生養(yǎng)成健康,正確的價值觀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也要促使學生明確這一學科對于自身發(fā)展的積極意義。在實際開展教學的過程中,通過為學生舉一些生活中常見的例子,促使小學生能夠很好的理解這門課程,并使得小學生能夠在生活中踐行。小學生對于抽象的事物理解能力有限,因此教師可以讓思想品德的教學無限貼近于生活實際,促使小學生意識到思想品德對于生活中的自身也是很重要的,讓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zhì)能夠潛移默化的影響到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價值觀念。
教師要有意識的創(chuàng)新思想品德教學方式和教學活動,促使教學內(nèi)容能夠以更多層次展現(xiàn)出來,使得學生實現(xiàn)深入的了解和明確。生活化的例子良好的參與到思想品德課堂當中,能夠讓學生理解的程度更深,同時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也會更高,長此以往,學生對于思想品德會具有更多的興趣,自主學習能力會更強。
二、小學品德教學生活化的方法
(一)模擬生活化教學情境,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由于小學生年齡和經(jīng)歷的客觀條件,對于一些事物的理解程度并不深,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年齡小,獨自完成一件事的成功率很低甚至有可能出現(xiàn)意外情況,家長這樣的想法就導致小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機會少之又少,而如果當小學生在獨自面對一件事,他們所能解決的能力也就很低。因此,思想品德教師應該通過專業(yè)知識和生活例子引導小學生對于社會實際具有更深的認識,并且能夠被激發(fā)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積極性。
例如,教師在講述一些社會危害事件時,教師就可以將一些常見的社會危險情況用多媒體的形式直觀的展現(xiàn)給學生,播放完畢之后,教師可以采訪小學生,讓他們闡述自己是否遇到這種情況?如果遇到該怎么做擺脫危險?教師最后針對這種情況進行總結,并為學生提議出合適的解決方式,促使小學生都能夠良好的保護自己。
(二)從日常生活中捕捉學習素材,積極參與團隊學習
思想品德這門學科與生活實際具有很大的關聯(lián),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可以將生活中的片段融合進去,在促使小學生能夠良好理解的同時,也很大程度上調(diào)動了小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教師也可以通過讓學生分組討論的方式讓學生肆無忌憚的闡述自己的想法,教師對于小學生的想法和言論具有一定的了解之后,在此基礎之上教師可以有針對性的調(diào)整自己的教學手段以及教學內(nèi)容,從而選擇最為適合的方式對學生開展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促使小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道德品質(zhì)。
例如,教師在講述某一部分知識內(nèi)容之后,將學生分為幾組,教師讓學生針對這節(jié)課的教學內(nèi)容進行充分的討論,提出自己的見解和疑惑。在這種活躍的學習氛圍下,小學生就會不自覺的參與進去,小組之間各種想法和見解進行有效的碰撞。教師在這個過程中,仔細地傾聽學生的見解和想法,對于一些有明顯偏激的想法教師要采取諄諄教導的方式,促使學生具有一個正確和健康的道德思想。思想品德教師在平常教學時,也要經(jīng)常性的與學生進行交流討論,深入的了解學生。
(三)生活化的教學要將課堂拓展到生活當中
課堂教學的主要場所還是在課堂,教師所能講述的例子十分有限,小學生沒有真實經(jīng)歷過,教育的效果還是很有限的。因此,教師可以延長教學活動開展的場所,讓課堂教學深入到生活當中。從而促使小學生能夠?qū)ι罹哂懈畹母形虻耐瑫r,對于思想品德學習的興趣也被很大程度的調(diào)動。
例如,小學思想品德中必然會有的一部分內(nèi)容就是交通規(guī)則,教師在課堂上告訴學生一些交通規(guī)則讓學生記住,但是學生在這種機械化的教學當中難以清晰的明確各項規(guī)則制度。針對這個問題,教師就可以帶領學生走到實際的交通區(qū)去感受,為了避免危險的發(fā)生,教師可以采取批次的形式進行。教師將學生帶到路邊,觀看交警是怎樣指揮車輛運行的,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再將相應的規(guī)則教授給學生,學生的注意力全方位的集中在這里,所能接受知識的效率也就更高。教師還可以讓交警叔叔來到班級親自給同學示范,采取小短劇的方式,在過馬路的過程中,怎樣做的是正確的,安全的,反之哪些行為是絕對不可以做的,從而小學生對其具有深刻的記憶,之后能夠有效的將這些規(guī)則落實到生活當中。
三、結束語
總之,小學階段是學生綜合德育素養(yǎng)形成的關鍵時期,為進一步提高小學品德教學質(zhì)量,教師應該重視開展生活化的教學模式,通過將課堂內(nèi)容融入到生活之中,讓學生提高認識,樹立學生正確的三觀,為日后發(fā)展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劉玲.淺談在小學品德教學中實施生活化教學的策略[J].學周刊,2018(32):41-42.
[2]陳燁.生活化教學模式在小學品德與生活學科教學中的運用[J].內(nèi)蒙古教育,2017(22):23-24.
[3]趙吉旺.淺析生活化教學模式在小學思想品德教學中的構建[J].中國校外教育,2017(23):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