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美蘭
【摘 要】將德育滲透到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能夠喚起學生真實的生活體驗,促使他們更好地認識生活、體會生活。這就要求我們在設計課堂教學時,要根據(jù)學生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學科課程標準,從“激發(fā)學生興趣,開啟學生思維,喚起學生情感”入手,通過德育來提高學生的思想品質和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 課堂教學 德育滲透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09.114
新課程標準的”德育觀”提出:德育不是思想政治課的專利,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養(yǎng)不能說。德育要潤物細無聲,各科客觀知識可以負載大量價值觀,要抓住每一個契機,提供學生多種道德和價值判斷于選擇,加強針對性和時效性。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也有非常清晰的德育目標定位:那就是德育是數(shù)學教學的“副目標”“輔目標”。它的定位是滲透。數(shù)學作為文化的組成部分,應滲透于生活各個方面,而目前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往往忽視德育的滲透,那么如何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滲透德育呢?我認為在教學中可以通過以下方面進行德育滲透。
一、以身作則、師德育人
古人云:“言傳不如身教。”對學生來說,教師是他們崇拜的偶像。教師不僅是知識淵博的智者,更是道德修養(yǎng)的楷模,對于每一位教師而言,不管你是否自覺或愿意,本身就是學生的一本活體的德育教材。因此,提高教師的德育素養(yǎng)大有必要。只有教師身體力行,才能確保以身施教。同時還要清楚地認識到對學生的德育教養(yǎng),身教固然重要,言傳也是不容忽視的,即在平時的授課中以及其他的活動中都要進行思想品德教育。要使每位教師懂得:教師應具有多元化知識,不只是業(yè)務學科知識,還要不斷加強教育心理學、社會學、思想品德等學科知識的培訓與學習,著重自身道德素質的形成,從而真正擔負起既教書又育人的神圣使命。搞好自身建設,樹立師德形象已成為新時期條件下每一位教師必備的基本素質。歷史和人民既然賦予我們“人類靈魂工程師”的稱號,我們就應該認清德育滲透的重要性,時刻把德育滲透放在我們平時教育教學的全過程中,把握德育滲透的方法和時機,以達到全體學生政治思想覺悟的提高,抵制精神污染之目的。
二、力求在數(shù)學教學中挖掘德育素材
在九年義務教育的小學數(shù)學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內容并不占明顯的地位,這就需要教師認真鉆研教材,充分發(fā)掘教材中潛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貫穿于對知識的分析中。例如在教學統(tǒng)計的時候,可以列出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一些農村住房的變化數(shù)據(jù),讓學生進行調查和統(tǒng)計,這樣一方面學生掌握了知識,另一發(fā)面也從中體會到我們國家改革開放以來給農村帶來的巨大變化。在教學時分秒時可以對學生進行珍惜時間的教育。在教學圓周率時,可以介紹我國的一位偉大的數(shù)學家和天文學家祖沖之是世界上第一個把圓周率的值的計算精確到小數(shù)點后6位的人。并講述祖沖之在追求數(shù)學道路上的感人故事,這樣既可以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從而轉化為為祖國建設事業(yè)而刻苦學習的責任感和自覺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學生培養(yǎng)不畏艱難,艱苦奮斗,刻苦鉆研的獻身精神??梢哉f是一舉多得。這樣的例子在數(shù)學中還很多,只要教師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的。
三、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德育滲透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潛移默化的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學習,合作性學習等。在數(shù)學中,有很多規(guī)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師口頭傳授是起不到作用了,這時候就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共同思考,總結。這樣不斷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各種能力,而且還可以培養(yǎng)他們團結合作的能力等。拿教學方法來說,我們可以采取小組合作學習法,這種學習法共享一個觀念:學生們一起學習,既要為別人的學習負責,又要為自己的學習負責,學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進行學習。在這種情景中,學生會意識到個人目標與小組目標之間是相互依賴關系,只有在小組其他成員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還可以從小讓他們養(yǎng)成嚴肅看待他人學習成績的習慣。
四、采用開放式的教學模式,加深學生的道德體驗
在小學教學中,教師要進行德育教育滲透,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開放式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掌握科學知識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提高道德認知,促進他們道德素質的提升。在開放性的學習環(huán)境中,學生的思維活躍,分析和看待問題的視角更加靈活,通過分析和體驗,增加他們的道德體驗。開放性的教學不僅包括教材的開放,而且包括教學空間和時間的開放。通過把思想品德教材和其他學科結合,讓學生在每個學科的學習中都受到引導和啟發(fā),使他們的道德品質獲得提高。同時,在進行品德教學時,教師可以用其他學科的知識作為載體,讓學生在學習中領悟到對祖國的愛、對黨的愛、對人民的愛、對父母的愛。在開放式的教學中,可以讓學生采用自主探究法、問題討論法、合作表演法等,創(chuàng)設教學活動的多邊交往方式,使學生通過自學、互學和師生共學進行學習和探究,讓他們在自由思考、互相促進的交往氛圍中獲得充分發(fā)展,提高學生合作能力。在這樣的教學中,教師不再是知識的直接傳授者,不是“教”教材的人,而是學生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指導者,是引導、激發(fā)和深化學生活動的人。通過教師指導,使學生在學習和實踐中提高道德素質。
總之,在日常工作中,教師必須不斷充實自己,不斷提高自身修養(yǎng),同時注意細心觀察學生的心理,抓好小學數(shù)學課堂德育的滲透點,這樣就能在讓學生學到知識的同時,提高他們的思想品德水平,從而達到數(shù)學課程標準的終極目標。
參考文獻
[1]趙雄輝.數(shù)學教育改革論[M].湖南大學出版社,2003.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3]吳梅.關于小學德育理念的思考[J].文教資料,2011(32).
[4]馬康華.淺談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德育工作的滲透「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1(08).
[5]馬蕊讓德育之花開在小學數(shù)學之中「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2010.(10).